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管理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改进课堂需要改进教师,发展课堂需要发展教师。
观课议课活动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与促进提高的更高层次的听评课的形式,本质上是围绕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开展的强调开放、促进互助的发展性评价案例教学活动。建设合作、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学校观课议课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观课议课的组织形式
以观课议课合作行动小组为基本单位(一般以备课组或学科组为单位,行动小组4人以上),各成员围绕不同的观察线选择具体的观察评议点。观课教师立足于“点”来观察和思考课堂,由“点”及“线”,为教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支持,从而引领教师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品质。观课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搜集课堂信息,议课强调集中话题、关注焦点、平等参与、深入对话,探讨更有效教学的多种可能。
二、观课议课框架
开展观课议课,观察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可以有无数种角度看课堂,所以,也就有无数个观察点可以让我们去选择。观察点的确立应建立在全面理解课堂的基础上。在观课过程中,观察角度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5条线:环节、显示、对话、指导、机智。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5条线: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各条观察线又有数个不同的观察重点。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
1.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2.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
3.追求:有效。
4.观察点设置:
(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显示”、“对话”、“指导”和教学“机智”;
(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
1.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2.状态: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建构。
3.追求:有效。
4.观察点设置:
(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主”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习惯”和“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三、观课议课的主要环节
1.观课前的沟通:了解上课教师的取向,确定观课议课的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确定观课重点线;根据观课重点线设计问题体系;观课者根据实际选择具体观察点。
2.课堂观察:围绕观课线、点全面搜集课堂信息,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注意分工协作,注意观察表的记录,注意个别的调研。
3.课后议课:被观察者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观课者以观察到的内容为依据,汇报观课的体会或建议,主持人对本次观课达成的共识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对话,判断行动效果,探询教育理念,提出改进建议。
4.行动规划:参与者反省并明确自己的收获,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
四、观课议课的策略
策略之一:以学论教
1.内容:关注焦点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
2.理论基础:加涅的“为学习而设计”和“为学习而教”。
3.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方面?(七看)
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二看学生的活动广度;三看学生的活动时间;四看学生的参与方式;五看学生的参与品质;六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接受式-探索式);七看学生的参与效果。
4.观课者的理想位置:教室的后二排学生中间。
5.观课议课探询思路:
学生学的效果→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育假设(教育观念),达到“以学改教”的目的。
6.“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
策略之二:直面问题
1.直面问题是观课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推进观课议课的困难所在。
2.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是改进教学的基础。问题包括现象问题、关系问题、意义问题和行动问题。课堂教学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
3.操作核心: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4.一个技巧: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找出关键问题,同时不拘泥于细节。
策略之三:平等对话
1.议课是一种对话,需要创设参与者进行平等对话的氛围。
2.操作时注意:
(1)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提供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2)尊重和创造多样性:对话中要看到他人,并维护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鼓励提出多种看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达到共同创新课堂的目的。
策略之四:最近可能区建议
1.要领: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另一方面要走在实践的前面,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2.操作注意点:
(1)看对象:针对不同教龄、个性和素质的教师;
(2)看条件:学生的基础;学校的条件;
(3)看场合:如领导在场或大会点评时重在概括、评重点,多鼓励,少批评;在教研组内或个别点评时,要优点说够,缺点说透。
观课是建立初步联系的过程,而议课是建立深入联系的过程。在议课活动中,教师需要反省和修正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行为,以追求更有成效的教学结果,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专业素质整体发展,这种发展将带来教师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 湖北省建始县长梁中心学校)
观课议课活动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与促进提高的更高层次的听评课的形式,本质上是围绕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开展的强调开放、促进互助的发展性评价案例教学活动。建设合作、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学校观课议课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观课议课的组织形式
以观课议课合作行动小组为基本单位(一般以备课组或学科组为单位,行动小组4人以上),各成员围绕不同的观察线选择具体的观察评议点。观课教师立足于“点”来观察和思考课堂,由“点”及“线”,为教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支持,从而引领教师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品质。观课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搜集课堂信息,议课强调集中话题、关注焦点、平等参与、深入对话,探讨更有效教学的多种可能。
二、观课议课框架
开展观课议课,观察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可以有无数种角度看课堂,所以,也就有无数个观察点可以让我们去选择。观察点的确立应建立在全面理解课堂的基础上。在观课过程中,观察角度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5条线:环节、显示、对话、指导、机智。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5条线: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各条观察线又有数个不同的观察重点。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
1.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2.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
3.追求:有效。
4.观察点设置:
(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显示”、“对话”、“指导”和教学“机智”;
(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
1.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2.状态: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建构。
3.追求:有效。
4.观察点设置:
(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主”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习惯”和“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三、观课议课的主要环节
1.观课前的沟通:了解上课教师的取向,确定观课议课的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确定观课重点线;根据观课重点线设计问题体系;观课者根据实际选择具体观察点。
2.课堂观察:围绕观课线、点全面搜集课堂信息,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注意分工协作,注意观察表的记录,注意个别的调研。
3.课后议课:被观察者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观课者以观察到的内容为依据,汇报观课的体会或建议,主持人对本次观课达成的共识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对话,判断行动效果,探询教育理念,提出改进建议。
4.行动规划:参与者反省并明确自己的收获,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
四、观课议课的策略
策略之一:以学论教
1.内容:关注焦点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
2.理论基础:加涅的“为学习而设计”和“为学习而教”。
3.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方面?(七看)
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二看学生的活动广度;三看学生的活动时间;四看学生的参与方式;五看学生的参与品质;六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接受式-探索式);七看学生的参与效果。
4.观课者的理想位置:教室的后二排学生中间。
5.观课议课探询思路:
学生学的效果→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育假设(教育观念),达到“以学改教”的目的。
6.“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
策略之二:直面问题
1.直面问题是观课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推进观课议课的困难所在。
2.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是改进教学的基础。问题包括现象问题、关系问题、意义问题和行动问题。课堂教学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
3.操作核心: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4.一个技巧: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找出关键问题,同时不拘泥于细节。
策略之三:平等对话
1.议课是一种对话,需要创设参与者进行平等对话的氛围。
2.操作时注意:
(1)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提供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2)尊重和创造多样性:对话中要看到他人,并维护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鼓励提出多种看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达到共同创新课堂的目的。
策略之四:最近可能区建议
1.要领: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另一方面要走在实践的前面,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2.操作注意点:
(1)看对象:针对不同教龄、个性和素质的教师;
(2)看条件:学生的基础;学校的条件;
(3)看场合:如领导在场或大会点评时重在概括、评重点,多鼓励,少批评;在教研组内或个别点评时,要优点说够,缺点说透。
观课是建立初步联系的过程,而议课是建立深入联系的过程。在议课活动中,教师需要反省和修正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行为,以追求更有成效的教学结果,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专业素质整体发展,这种发展将带来教师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 湖北省建始县长梁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