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建设研究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风与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能反映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重要标志。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掌握好教风与学风的关系,完善制度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教书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校;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关系
  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自身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高校的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面临着更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教风和学风的认识,充分把握教风学风的关系,结合实际加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
  一、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教风,是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水平、教学效果、教学风格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总体要求。良好的教风要靠全体教师长期的共同建设。学风,是全体学生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学术风气、治学水平、意志品德和言行规范的全面要求。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和大学精神,同时也是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1]。良好学风的养成,是依靠良好教风的引导,是依靠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来实现的,它融合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观念和校园文化。
  二、高校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建议
  (一)高校的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人们普遍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者的任务,忽视了教风与学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认识上的误区,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人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事。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工作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但如果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泾渭分明,教学工作管课堂,学生工作管课后,就会出现思想教育与业务教学分离的现象。有人认为学风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学风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风建设并不仅仅指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行为。
  2..有人认为教风建设就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教风建设看作是党政部门及党务工作者的事情,把教风建设看作是“务虚”的工作。有人认为教风建设没有硬性指标,没有明确目标,结果“教风建设会上提得多,口头上讲得多,落到实处少”,缺乏制度化建设和目标化管理,有时存在教风建设与教学管理、教学工作相互脱离的现象[2]。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教风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教师缺乏理想信念,思想不稳定,方向不明确,工作不安心,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考勤不闻不问,放任不管;有的不批改甚至不布置作业,不按时答疑辅导等现象;有的教师不能积极接受学生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只书、不育人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优良教风的形成,也影响了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建议
  教风、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项系统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程,涉及到学校党、政、工、学、团等方方面面,只有全校一盘棋,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才能真正把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工作抓实抓好。
  1.正确把握教风与学风的关系,狠抓教风,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教风与学风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密不可分。好的教风就能带出好的学风,好的学风又能促进好的教风,它们之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端正教风、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从课堂教学抓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其对待教学工作的认真程度。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升华教师内在精神力量。教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即师德师风教育。教师不仅要用知识的力量,还要用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从抓教风着手,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量,接受最新科技成果,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广大教师应形成勤于施教、乐于施教、善于施教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
  4.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该体系是由教学指挥系统、教学监控系统、教学评估系统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组成,贯穿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高校要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教学评估系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等开展检查评估,对作业、教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控;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不断构建和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坚持教学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改革在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本科教育在各层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我校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的保证和根基。
  5.以制度建设为手段,开展学风建设。高校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一致的原则,制定、修订学生综合考评办法、文明班级创建办法等制度,设置相应的课外教育计划规定学分和拓展学分,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进入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
  6.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创建优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师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大学的文化品位,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熊友华,钟丽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28-29.
  [2]胡国荣,李元清.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互动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82-83.
  [3]陈冀南.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1):83-8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由某一国际事件引发的爱国浪潮中总会引起一些不和谐、非理性的爱国行为。本文中为如何引导市民理性爱国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理性爱国;引导;对策  一、引言  对于爱国教育的研究已不是新鲜的课题,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由某一国际事件引发的爱国浪潮中总会引起一些不和谐、非理性的爱国行为,如奥运圣火事件,藏独事件,达尔富尔事件,钓鱼岛事件,特别是去
期刊
【摘 要】中国改革发展成绩显著,令世界瞩目。同时,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又遇到了“五大陷阱”:中等收人陷阱、卢梭陷阱、葛兰西陷阱、欧洲共产主义陷阱、潘恩陷阱。为此,必须下硬功夫,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然而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经验,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过程上常常出现误差,因此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国内各级政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
期刊
【摘 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建设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巨大、服务全社会为主要特征,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文阐述了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及时、准确、持续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期刊
【摘 要】本文笔者通过对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一、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内容  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内容包含五个阶段: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实施→竣工结算  1、立项阶段。在我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今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能是商业机密,或是投资者已经找到一个项目,是否可行
期刊
【摘 要】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舆论监督呈现的泛滥化趋势,明示了这一趋势给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政治参与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分析说明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最后,从解决好让人民群众想参与、会参与、能参与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反腐倡廉;思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
期刊
【摘 要】 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大跨度混凝土梁在受荷载较大时的挠度和抗裂问题,同时也大大减少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及钢筋的用量,提高了结构的使用空间,降低了工程造价。本文对房屋建筑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有粘结预应力;预应力技术  一、前言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预应力施工技术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虽然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尚未普
期刊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使马克思主义借助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得以不断传播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实践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这块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要实现大众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公民道德素质出现滑坡现象,市场经济的弊端、法制不健全、西方腐朽文化的入侵等都是造成道德滑坡的原因。这与我国政治文化的构建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道德素质;政治文化;构建  政治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中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的“文明”就是要求我们做好文化建设,而政治文化
期刊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对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机关党建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各个方面深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增强创新意识,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机关党建的特点和规律,开拓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