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同期,艺术家吴笛笛的个展在香港上环荷李活道248号地下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画廊举办。吴笛笛在香港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傍晚上狮子山,俯瞰香港这个熔炉般的城市,感受人生活其间的浓度和热度。
艺术家说,这个城市最吸引她的是想像之外的丰富,比如在博览会的现场就有一些有趣的人,他们几乎作为一个被观看体存在,“我遇见一个估计是男性,穿了一个近三十厘米的高跟鞋,几乎不看展,一直匀速地缓缓而行,完全脱离了观众的状态。”是这些有趣的人改变了人总是只跟展品交流的状态。艺术家说,人和城市的关系是亦近亦远,城市是人的容器,作为社会角色的存在,“但城市漠视每一个‘自己’”“我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意识独处,以旁观者的方式审视这个城市同时也审视自我。”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吴笛笛
Q:“不至于空无”讲的是什么内容?那些藤蔓的不问断的编织,是在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它隐藏着哪些内涵?
A:2018年我受邀在云南参加一个品牌关于职业女性的纪录片拍摄,拍摄完成之后,我一個人去爬山。忽然间被一个场景震撼了,很多藤蔓立在空气中,任风呼啸穿梭……我觉得藤蔓都带有女性的隐喻,是纤弱的、需要寄生在大树之上,但是那天我看到的藤蔓却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物。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女性在不同行业开始变得举足轻重,虽然她们承受着与男性一样的压力和考验,但她们同样努力地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创造力,并与男性一起共同塑造这个世界。另一方面,藤作为主体,给空间赋予了形式,空间以藤蔓的标示显示了自身。不仅仅作为描绘对象,而是把虚无的空间赋予了对象性,这是来自东方绘画的智慧。作为一个从事现代艺术的创作者,这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
Q:此次展览展出了油画作品以及综合媒体创作,综合媒体部分是怎样呈现的?为什么增加了综合媒体部分呢?
A:在这次的综合材料作品里我用了多条线索叠加的方式。鸟作为表现的对象,我在刷了墨汁的木板上,木板上用刻刀事先记录了无意识的状态,如烟花一样的场,同样具有易逝的特质。在材料上用了丝绸、铜丝、影印纸、线、现成品等等。不同材料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在最终呈现上用了厚20厘米的木框,营造了一个像舞台一样的场域。这套作品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之前作平面的作品非常熟悉。绘画是平面的,它的秘密就在于在平面上打开一个世界。而这批作品更像是浅浮雕,既有二维作品的平面性,比例关系,色彩关系等等,还有物质材料本身的凹凸,真实的质感对比。如何将平面性与物质性完美地融合在一幅作品之中,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创作方式。同时它给我重新审视平面作品又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Q:这是在香港的第二次展览吗?你怎么看香港这个城市以及它呈现出来的文化态势?香港的艺术氛围是怎样的?
A:是我在香港的第二个个展。第—个个展是在2017年,据香港的艺术从业人员介绍巴塞尔带来的变化非常大,据说就大众而言,四五年前在大街上问路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巴塞尔,而现在大多数都会告诉你它在哪。而且越来越多的市民都想来享受艺术或者参与其中,比如周一到周五就有很多人下班之后去画廊看展,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了。
Q: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作品?让你感动的作品又是哪件?为什么?
A:在这期间看到了很多被打动的作品,比如Mary C0rSe“白光系列”探讨感知不断在苛求中被调高的新的敏感度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的新作如同血液悬于表面,层层交融凝结每个角落的伤痛……被其感动要么是自己想达到的某个方面的极致被别人达到了;要么就是平时包裹起来的自己被刺破了。
Q:你所热爱的是什么?人、社会、自然?
A:我有时在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会不会更好,我可能更热爱生命的持续性,如果人不用自己的智慧让世界更美好且可持续,那我们就不配站在生物链的顶端。
艺术家说,这个城市最吸引她的是想像之外的丰富,比如在博览会的现场就有一些有趣的人,他们几乎作为一个被观看体存在,“我遇见一个估计是男性,穿了一个近三十厘米的高跟鞋,几乎不看展,一直匀速地缓缓而行,完全脱离了观众的状态。”是这些有趣的人改变了人总是只跟展品交流的状态。艺术家说,人和城市的关系是亦近亦远,城市是人的容器,作为社会角色的存在,“但城市漠视每一个‘自己’”“我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意识独处,以旁观者的方式审视这个城市同时也审视自我。”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吴笛笛
Q:“不至于空无”讲的是什么内容?那些藤蔓的不问断的编织,是在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它隐藏着哪些内涵?
A:2018年我受邀在云南参加一个品牌关于职业女性的纪录片拍摄,拍摄完成之后,我一個人去爬山。忽然间被一个场景震撼了,很多藤蔓立在空气中,任风呼啸穿梭……我觉得藤蔓都带有女性的隐喻,是纤弱的、需要寄生在大树之上,但是那天我看到的藤蔓却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物。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女性在不同行业开始变得举足轻重,虽然她们承受着与男性一样的压力和考验,但她们同样努力地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创造力,并与男性一起共同塑造这个世界。另一方面,藤作为主体,给空间赋予了形式,空间以藤蔓的标示显示了自身。不仅仅作为描绘对象,而是把虚无的空间赋予了对象性,这是来自东方绘画的智慧。作为一个从事现代艺术的创作者,这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
Q:此次展览展出了油画作品以及综合媒体创作,综合媒体部分是怎样呈现的?为什么增加了综合媒体部分呢?
A:在这次的综合材料作品里我用了多条线索叠加的方式。鸟作为表现的对象,我在刷了墨汁的木板上,木板上用刻刀事先记录了无意识的状态,如烟花一样的场,同样具有易逝的特质。在材料上用了丝绸、铜丝、影印纸、线、现成品等等。不同材料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在最终呈现上用了厚20厘米的木框,营造了一个像舞台一样的场域。这套作品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之前作平面的作品非常熟悉。绘画是平面的,它的秘密就在于在平面上打开一个世界。而这批作品更像是浅浮雕,既有二维作品的平面性,比例关系,色彩关系等等,还有物质材料本身的凹凸,真实的质感对比。如何将平面性与物质性完美地融合在一幅作品之中,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创作方式。同时它给我重新审视平面作品又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Q:这是在香港的第二次展览吗?你怎么看香港这个城市以及它呈现出来的文化态势?香港的艺术氛围是怎样的?
A:是我在香港的第二个个展。第—个个展是在2017年,据香港的艺术从业人员介绍巴塞尔带来的变化非常大,据说就大众而言,四五年前在大街上问路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巴塞尔,而现在大多数都会告诉你它在哪。而且越来越多的市民都想来享受艺术或者参与其中,比如周一到周五就有很多人下班之后去画廊看展,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了。
Q: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作品?让你感动的作品又是哪件?为什么?
A:在这期间看到了很多被打动的作品,比如Mary C0rSe“白光系列”探讨感知不断在苛求中被调高的新的敏感度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的新作如同血液悬于表面,层层交融凝结每个角落的伤痛……被其感动要么是自己想达到的某个方面的极致被别人达到了;要么就是平时包裹起来的自己被刺破了。
Q:你所热爱的是什么?人、社会、自然?
A:我有时在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会不会更好,我可能更热爱生命的持续性,如果人不用自己的智慧让世界更美好且可持续,那我们就不配站在生物链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