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教育的改革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期盼。各地都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的教育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而在教育中形成教育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的是教师,教师的本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如何打造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本文浅析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背景、现状及建设途径。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学校;师德建设
当今世界的发展,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中坚力量,随着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期中职教师师德建设的背景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决定着教师的职业行为,对教师的成长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大学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由过去的门庭若市,到一生难求,再到现在的“一刀切”,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与中职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诉求直接冲突,构成了中职教师所特有的压力。只有具有良好师德的中职教师,才可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只有拥有一支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才能培育出优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二、中职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1.中职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迷茫。
中职教师工作中出现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其所面临的特殊工作压力。表现在:学生管理困难、工作负荷超标、工作竞争加剧、对自我生存发展的担忧。既要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气质”,又要竭力抗拒世俗利益的诱惑,这样的内心冲突与挣扎,导致教师出现困惑和迷茫等心理问题,进而产生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迷茫。
2.中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爱心缺失。
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一般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回乡农村青年等。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自信、恒心与主动性,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部分中职教师在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时,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偏爱优等生,而对后进生却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疏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导和规范,不重视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这与实施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
3.中职教师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种消极思想自然会给中职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社会定位产生偏差。同时淡化了学校的学习氛围,导致学习风气受到一定的影响。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对学校发展漠不关心,遇到困难往往容易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心态浮躁,缺乏对科研和学术的严谨性,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重形式轻效果,功利化心态明显,忽视了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
4.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对于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尺度和激励措施。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往往通过优质课或公开课等形式来认定,而实质上优质课、公开课脱离教学现实,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表演,不具有普遍意义。缺乏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即使有也只是泛泛而谈,无法落到实处。
5.中职学校师德建设培训体系欠完善。
在目前中职教育格局下,一方面:中职学校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备,而忽视了软件设施中师德的建设。另一方面中高职对接,导致中职教育强化基础科目,忽略专业课程的建设,盲从升学指标,造成中职教育本末倒置。同时师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教师录用、晋升、晋级等标准制定不统一,缺乏合理性,朝令夕改,使得中职教师对自我职业发展缺乏切實有力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三、中职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1.在师德建设中要确立并提高教师服务意识。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教师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教师要以服务学生为荣,要热爱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其次,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教师和学生就如同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要确立这种良好的服务关系,一是要尊重学生。学生们心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我们只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情感,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心态上与学生平起平坐,才是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最好的方法。再次,要有理解宽容的服务态度。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宽容的对待学生,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完善教师师德培训体系。
中职学校要确立师德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在全员培训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对教师师德进行培训。同时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档案,记载每位教师的培训过程。
3.师德建设当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激励机制。
结合学校正在创建的省级文明校园工程,更好地开展师德建设,中职学校可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和师德档案,对教师师德行为进行约束,从制度上积极引导,进行常规管理。建立教师个人信用承诺制度,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另外,为保证师德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学校可以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权威人士、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师德建设小组”,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平台,及时反馈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建议,从而促进学校师德建设。
4.强化专业服务技能。
教育服务是一种复杂的服务活动,对服务者的专业要求很高。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既要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目标任务,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化的因材施教,这种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工作,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艺、特色的人格魅力、艺术的语言。具备了这些素养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才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得到学生的信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师德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魂”。 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职业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中职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不断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体制和培训体系,师德建设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扎实,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未来的社会竞争的要求不仅仅是合格的人才,而且必须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符合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我们应牢记这一使命,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实现新时期国家的复兴战略,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利波.浅谈当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21):118-121
[2]蔡军:论师德建设中应厘清的几个基本关系[J];教育探索;2011年05期
[3]冯友兰,《新世训》ISBN:9787301195055,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德育读本,2011年10月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学校;师德建设
当今世界的发展,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中坚力量,随着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期中职教师师德建设的背景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决定着教师的职业行为,对教师的成长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大学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由过去的门庭若市,到一生难求,再到现在的“一刀切”,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与中职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诉求直接冲突,构成了中职教师所特有的压力。只有具有良好师德的中职教师,才可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只有拥有一支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才能培育出优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二、中职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1.中职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迷茫。
中职教师工作中出现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其所面临的特殊工作压力。表现在:学生管理困难、工作负荷超标、工作竞争加剧、对自我生存发展的担忧。既要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气质”,又要竭力抗拒世俗利益的诱惑,这样的内心冲突与挣扎,导致教师出现困惑和迷茫等心理问题,进而产生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迷茫。
2.中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爱心缺失。
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一般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回乡农村青年等。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自信、恒心与主动性,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部分中职教师在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时,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偏爱优等生,而对后进生却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疏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导和规范,不重视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这与实施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
3.中职教师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种消极思想自然会给中职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社会定位产生偏差。同时淡化了学校的学习氛围,导致学习风气受到一定的影响。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对学校发展漠不关心,遇到困难往往容易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心态浮躁,缺乏对科研和学术的严谨性,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重形式轻效果,功利化心态明显,忽视了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
4.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对于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尺度和激励措施。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往往通过优质课或公开课等形式来认定,而实质上优质课、公开课脱离教学现实,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表演,不具有普遍意义。缺乏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即使有也只是泛泛而谈,无法落到实处。
5.中职学校师德建设培训体系欠完善。
在目前中职教育格局下,一方面:中职学校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备,而忽视了软件设施中师德的建设。另一方面中高职对接,导致中职教育强化基础科目,忽略专业课程的建设,盲从升学指标,造成中职教育本末倒置。同时师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教师录用、晋升、晋级等标准制定不统一,缺乏合理性,朝令夕改,使得中职教师对自我职业发展缺乏切實有力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三、中职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1.在师德建设中要确立并提高教师服务意识。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教师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教师要以服务学生为荣,要热爱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其次,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教师和学生就如同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要确立这种良好的服务关系,一是要尊重学生。学生们心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我们只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情感,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心态上与学生平起平坐,才是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最好的方法。再次,要有理解宽容的服务态度。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宽容的对待学生,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完善教师师德培训体系。
中职学校要确立师德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在全员培训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对教师师德进行培训。同时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档案,记载每位教师的培训过程。
3.师德建设当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激励机制。
结合学校正在创建的省级文明校园工程,更好地开展师德建设,中职学校可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和师德档案,对教师师德行为进行约束,从制度上积极引导,进行常规管理。建立教师个人信用承诺制度,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另外,为保证师德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学校可以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权威人士、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师德建设小组”,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平台,及时反馈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建议,从而促进学校师德建设。
4.强化专业服务技能。
教育服务是一种复杂的服务活动,对服务者的专业要求很高。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既要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目标任务,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化的因材施教,这种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工作,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艺、特色的人格魅力、艺术的语言。具备了这些素养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才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得到学生的信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师德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魂”。 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职业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中职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不断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体制和培训体系,师德建设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扎实,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未来的社会竞争的要求不仅仅是合格的人才,而且必须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符合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我们应牢记这一使命,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实现新时期国家的复兴战略,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利波.浅谈当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21):118-121
[2]蔡军:论师德建设中应厘清的几个基本关系[J];教育探索;2011年05期
[3]冯友兰,《新世训》ISBN:9787301195055,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德育读本,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