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静下来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默读和朗读一样,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阅读方式,是学好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们彼此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我们一定要将语文教学中默读“屡屡缺席”的失衡现象,亟待匡正,让学生学会静思默读。
  【关键词】 静思;默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反思时下的语文课堂,公开课也好,随堂课也罢,为了书声琅琅,为了气氛活跃,我们竭尽全力地采用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对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赛读、表演读等形式。很少肯花时间让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很多时候,静思、默读只是一种形式,如蜻蜓点水,嘎然而止,没有真正地将默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因此,我认为,朗读固然重要,但是默读同样不可或缺。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度地“沉默”是不可缺少。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能深入研读文本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也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不懂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的默读时,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
  如教学《沉香救母》第一、二自然段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引导学生默读、思考、理解、感悟。有的学生从“救母心切、奔去”这些词体会到了沉香为了救母心急如焚、一路飞奔的情态;有的从“翻过了”、“跨过了”、“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磨出了血泡”、“划下了血痕”等词句体会到了沉香为了救母亲,一路上历尽了千难万险。也有的学生对“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提出了疑问:“他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不在乎?”就这样,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通过“圈画批注”来“潜心会文”。凭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靠小组合作也不能代替的。
  这方面,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的“默读——批注——对话”式教学也已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蓝本。在他所执教的《最大的麦穗》、《只拣儿童多处行》等一系列堪称经典的课上,学生的心灵感悟和精彩发言主要都是依靠默读批阅、潜心涵泳而得来的。在课堂中他不惜时间让学生学生默读课文,表面上学生风平浪静,而实际上他们内心机锋万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帮助释疑解难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默读,疑难处往往能迎刃而解。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根据思考的需要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明明知道周瑜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是有心陷害,为什么还不揭穿呢?”教师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默默研读的局面,学生们神情专注,自主探究。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初读时的疑问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诸葛亮胸有成竹,有完成‘任务’的把握。”有的说:“这是为了麻痹周瑜,以便顺利借箭。”有的说:“因为诸葛亮想到,和曹军交战确实需要箭。”还有的说:“诸葛亮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周瑜的面子,维护孙刘联盟。”没有经历一番默默的研读,学生要有这样精彩的表达显然是不可能的!
  “学而不思则罔”,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度地“静思默读”是不可缺少的。当他们遇到重点、难点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通过反复默读,细细品味,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理解、感悟文本。对有些疑难,即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但当学生经历了一番表面沉默、内心激烈的“静思默读”之后,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再由老师讲解或授予,也比“江河直下”般的连续讲解或勉强讨论为好。而默读则潜心专注,有助于释疑解难,真正理解内容。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能彰显阅读个性
  朗读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生通过默读,对阅读文本理解后的表达和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静心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产生自己无限的遐想。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默读,是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舒朗。默读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我们一定要将语文教学中默读“屡屡缺席”的失衡现象亟待匡正,让学生学会静思默读,让课堂暂时“冷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给学生提供默读思考的机会》作者:李建强
  3 《怎样朗读、默读语文》作者:尤吉
  4 《既要琅琅书声,又要默默读思》作者: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余同生
  5 《让语文课堂静一静》作者:栾德尚 摘自《教学月刊》05年第二期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即让学生想写;让学生相信能写;让学生随意些;让学生会写;让学生完善写。只有经过这四步练习,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才可以稳步提高。  【关键词】 创新;方法;成效    作文,是语文教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考、高考的“重头戏”。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已成为
期刊
【摘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是它的任务。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最特殊的使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课堂;识字教学;兴趣    如何实现我们的课堂充满快乐呢
期刊
【摘要】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期刊
试卷讲评可帮助教师科学的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也可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好的讲评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交流,我发现采取以下方法能收到更好的讲评效果。  一、讨论交流,释疑拨难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明确目标。我请学生们首先找出自己没做对的题目,然后四人一组合
期刊
【摘要】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作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南北风格、东西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在这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小学作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弊端现象,我们有必要冷静地反思一下,使小学作文教学再次回归。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弊端    弊端之一,作文要求文学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教法与学法的探究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议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被视为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对此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法;学法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
期刊
【摘要】 语文的终极目标是要表达,而作文就是表达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喜爱作文,除了章法的教学之外,教师对作文评语的批改也很重要。好的作文评语能起到画龙点睛,激励启发学生,给予学生正确指导的作用 。  【关键词】 作文;最高境界;作文评语;画龙点睛;激励启发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语写得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这种作用显得尤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作文是什么? 作文要有哪些条件? 作文难不难? 本文简单与探讨。  【关键词】 作文;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美德;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