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是为了探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PBL教学法对授课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是对本校的2个班进行分组对比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最终结果表面,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所以说,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PBL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012-01
0 引言
PBL教学法,就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近年来,改教学法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和研究。其观点是要将学习安排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来进行,对学习者进行分组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一共解决各种问题,来对问题背后隐含的科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法具有诸多优越性,在我国的不少高等医学院校都进行了基于PBL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不少中职院校对于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处于尝试阶段,所以还需要更多地付诸实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校的2014级学生中随机抽出两个有计算机课程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总共80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人。针对两个班学生的性别分布、年龄和入学成绩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所以是存在可比性的。再将各班分成5个小组,让同一名教师来讲课,两个组交替进行。
1.2 教学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也就是学生在课前对接下来的授课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述。
(2)实验组。这一组中每10人一个小组,采用PBL教学法[1],也就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将问题提出来,学生再搜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讨论,其实施情况具体如下。
①提出问题: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主要也是具有操作性的问题。诸如怎样编辑及录入文档“中国四大古桥”?怎样才能更好地编排“中国四大古桥”文档的段落格式和字符?
②收集资料:基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每一个小组各自进行教材、文献的查阅以及中国古桥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
③课堂讨论: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探讨。每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对所提问题的看法进行阐述,其他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发言以及再讨论。
④归纳总结:在学生结束了讨论之后,教师需要就学生回答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情况来做出补充和归纳,对于学生存在分歧和疑难的问题要认真第进行解释,对编辑Word文档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身启发、引导和协调的辅助作用。最后针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学生和教师在进行评价。对于评价的方法,选择的方式可以是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等[2],评价内容则需要涵盖多方面的内容。
1.3 评价指标
等到教学结束后,针对有关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方面的考核。
1.4 统计学处理
获得的数据主要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来进行处理,对于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对比之下,发现两组的理论知识成绩基本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014级两个班级计算机教学开展的PBL教学,最终发现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有:
(1)传统教育观念由来已久,对新的教学观念不愿接受。从传统的教学观念来看,对于知识的看法是不刊之论,而教学则是由外而内输入知识。对学习者的要求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识记。在改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而PBL教学法则认为问题不单是学习的起点,同时也作为知识选择的依据,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做到“先问题,后内容”[4]。知识不再是呆板孤立的,而且构建起了整体知识链,有助于触类旁通,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出来。在PBL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逐渐“隐退”,只是在关键的时候才会去点拨学生。
(2)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PBL教学法具有跨学科性,因而也同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本课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而且对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也要一定程度地掌握。因此,教师不愿意采用PBL教学法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其知识储备的不足。
(3)教学中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学经验不足。对2014级的全部计算机任课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其中94%的教师都需要带着教材去上课,离了教材往往是上不了课的。而其中只有6%的教师认为只要足够地熟悉教材就无需带着教材上课。因为PBL教学法在我国起步的比较晚,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自如地整理出自己的“教材”,从而引导学生去讨论和学习。
(4)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进入中职院校的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生,知识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要写成功地开展PBL教学,就一定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不论是准备资料,还是资料的搜集,以及和其它同学之间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这样同心协力就能得出最佳结论。开展这样的学习,就需要在前期准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要比普通的课堂学习多很多。所以说,PBL教学一定要有学生的主动配合,要具有良好的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要不然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很难达成的。 3.2 对策
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为了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更好地推广应用PBL教学法,就一定要将以下几点困难克服掉才可以。
(1)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一定要尽快转变,对于PBL教学法的精髓要有一个充分地认识,对其教学过程加以熟悉。要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即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2)自身学习的加强。PBL教学要求教师对问题进行认真巧妙的设计,对学生进行巧妙地指引,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巧妙的评价。因此,教师就一定要能够充分地把我和认识授课内容,如此才可能将整个课堂都驾驭好。要多激励教师对自身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增强,对于学科背景不同下知识修养的提升也要加强,针对教学内容则需要不断开拓和更新。对教师来说,这一教学方式也可以视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基于充分爱护和尊重,也一定要坚信学生都是有质疑能力的。针对备课环节,教师应该转移其重心,要着眼于促使学生对新授知识有疑问产生,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其主动去探索、发现和自主解决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教学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多去思考问题,敢于质疑。从而促使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行适当且适时地激发,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引导各小组的成员之间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内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或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往往具有激励性意义,对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很有帮助,可以将学生的进取心和主动性激发出来。犹记得一次“局域网搭建”的操作考试,在考试结束后,有一位男生来我问:“老师,我可以再考一次吗?”我问原因,他说自己毕业后希望可以从事网管方面的工作,所以希望再练练,力求下一次考取更好的成绩。这件事也带给我一定的启示,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往往就会积极地对这方面的训练进行加强。我之后跟班里的同学们宣布,假如自己不满意这次考试结果,那么可以选择两天后再考一次,这个项目的成绩会选择用大家最好的一次成绩。于是学生很受鼓舞,尤其是学困生。在课余的时间里,都在积极寻找自己的“小老师”,主动反复进行操作训练。这样评价机制的灵活性,促使层次不等的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树立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信心。
4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实验证明其实际效果显著。但是针对PBL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也对策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PBL教学法得到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金凤.PBL教学法的概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2] 易斌.谈PBL模式在高校信息素质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95-97.
[3] 叶春香.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王丽君.PBL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PBL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012-01
0 引言
PBL教学法,就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近年来,改教学法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和研究。其观点是要将学习安排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来进行,对学习者进行分组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一共解决各种问题,来对问题背后隐含的科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法具有诸多优越性,在我国的不少高等医学院校都进行了基于PBL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不少中职院校对于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处于尝试阶段,所以还需要更多地付诸实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校的2014级学生中随机抽出两个有计算机课程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总共80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人。针对两个班学生的性别分布、年龄和入学成绩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所以是存在可比性的。再将各班分成5个小组,让同一名教师来讲课,两个组交替进行。
1.2 教学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也就是学生在课前对接下来的授课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述。
(2)实验组。这一组中每10人一个小组,采用PBL教学法[1],也就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将问题提出来,学生再搜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讨论,其实施情况具体如下。
①提出问题: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主要也是具有操作性的问题。诸如怎样编辑及录入文档“中国四大古桥”?怎样才能更好地编排“中国四大古桥”文档的段落格式和字符?
②收集资料:基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每一个小组各自进行教材、文献的查阅以及中国古桥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
③课堂讨论: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探讨。每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对所提问题的看法进行阐述,其他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发言以及再讨论。
④归纳总结:在学生结束了讨论之后,教师需要就学生回答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情况来做出补充和归纳,对于学生存在分歧和疑难的问题要认真第进行解释,对编辑Word文档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身启发、引导和协调的辅助作用。最后针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学生和教师在进行评价。对于评价的方法,选择的方式可以是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等[2],评价内容则需要涵盖多方面的内容。
1.3 评价指标
等到教学结束后,针对有关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方面的考核。
1.4 统计学处理
获得的数据主要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来进行处理,对于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对比之下,发现两组的理论知识成绩基本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014级两个班级计算机教学开展的PBL教学,最终发现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有:
(1)传统教育观念由来已久,对新的教学观念不愿接受。从传统的教学观念来看,对于知识的看法是不刊之论,而教学则是由外而内输入知识。对学习者的要求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识记。在改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而PBL教学法则认为问题不单是学习的起点,同时也作为知识选择的依据,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做到“先问题,后内容”[4]。知识不再是呆板孤立的,而且构建起了整体知识链,有助于触类旁通,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出来。在PBL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逐渐“隐退”,只是在关键的时候才会去点拨学生。
(2)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PBL教学法具有跨学科性,因而也同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本课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而且对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也要一定程度地掌握。因此,教师不愿意采用PBL教学法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其知识储备的不足。
(3)教学中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学经验不足。对2014级的全部计算机任课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其中94%的教师都需要带着教材去上课,离了教材往往是上不了课的。而其中只有6%的教师认为只要足够地熟悉教材就无需带着教材上课。因为PBL教学法在我国起步的比较晚,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自如地整理出自己的“教材”,从而引导学生去讨论和学习。
(4)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进入中职院校的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生,知识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要写成功地开展PBL教学,就一定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不论是准备资料,还是资料的搜集,以及和其它同学之间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这样同心协力就能得出最佳结论。开展这样的学习,就需要在前期准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要比普通的课堂学习多很多。所以说,PBL教学一定要有学生的主动配合,要具有良好的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要不然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很难达成的。 3.2 对策
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为了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更好地推广应用PBL教学法,就一定要将以下几点困难克服掉才可以。
(1)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一定要尽快转变,对于PBL教学法的精髓要有一个充分地认识,对其教学过程加以熟悉。要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即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2)自身学习的加强。PBL教学要求教师对问题进行认真巧妙的设计,对学生进行巧妙地指引,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巧妙的评价。因此,教师就一定要能够充分地把我和认识授课内容,如此才可能将整个课堂都驾驭好。要多激励教师对自身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增强,对于学科背景不同下知识修养的提升也要加强,针对教学内容则需要不断开拓和更新。对教师来说,这一教学方式也可以视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基于充分爱护和尊重,也一定要坚信学生都是有质疑能力的。针对备课环节,教师应该转移其重心,要着眼于促使学生对新授知识有疑问产生,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其主动去探索、发现和自主解决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教学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多去思考问题,敢于质疑。从而促使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行适当且适时地激发,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引导各小组的成员之间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内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或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往往具有激励性意义,对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很有帮助,可以将学生的进取心和主动性激发出来。犹记得一次“局域网搭建”的操作考试,在考试结束后,有一位男生来我问:“老师,我可以再考一次吗?”我问原因,他说自己毕业后希望可以从事网管方面的工作,所以希望再练练,力求下一次考取更好的成绩。这件事也带给我一定的启示,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往往就会积极地对这方面的训练进行加强。我之后跟班里的同学们宣布,假如自己不满意这次考试结果,那么可以选择两天后再考一次,这个项目的成绩会选择用大家最好的一次成绩。于是学生很受鼓舞,尤其是学困生。在课余的时间里,都在积极寻找自己的“小老师”,主动反复进行操作训练。这样评价机制的灵活性,促使层次不等的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树立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信心。
4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实验证明其实际效果显著。但是针对PBL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也对策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PBL教学法得到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金凤.PBL教学法的概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2] 易斌.谈PBL模式在高校信息素质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95-97.
[3] 叶春香.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王丽君.PBL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