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之教会学校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会学校是一种由基督徒根据基督化的精神创办的教育机关,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基督化品格,通过发展基督教教育,将基督教的精神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中国学生的精神需求,发展强有力的宗教社会,从而使中国彻底的基督教化,成为基督教民族。但是,不管其主观目的如何,客观上确实通过创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等教会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会学校;教育;课程;近代化
  一、教会学校出现的背景
  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进程,基督教成为世界性宗教以后,开始向我国传播,基督教最早于公元7世纪传入唐朝(当时成为景教)。明末第三次传入中国,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徐光启一起翻译堪称历史上第一部伟大的数学典籍《几何原本》六卷。清初,由于顺治帝和康熙帝的扶持,基督教获得较大发展,后来又由于“礼仪之争”,雍正、乾隆年间实行禁教并发展到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基督教在我国衰落了。直到鸦片战争后,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提供了保护伞,在西方列强的保護下,传教士第四次大规模来华,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由于遭到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对,使得基督教不得不改变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将注意力转向教育,兴办学校,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到19世紀20年代,全国掀起“收回教育权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从而实现了使教会学校在中国注册和基督教中国化,教会学校成为当时中国教育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早期教会学校的出现及发展
  近代第一所教会学校是由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的“中文学院”,1818年,改为英华书院。学校开办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福音,教授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教育内容包括英语、历史、地理、文学、宗教知识和其他学科。英华书院的办学思想除了以培养传教士为根本目的外,还考虑到世俗领域对中西学知识人才的需要,宗教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并重,把英华书院创办为一所世俗性讲授多种学科、集中国和西洋语言文学、科学知识为一体的新型学校,这种办学模式为以后的许多教会学校所采纳。英华书院于1843年迁往香港,1856年停办。
  1839年11月,第一所西式学堂“马礼逊学堂”在澳门正式开学,它是向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第一所洋学堂,学生经过三四年的学习,一般能掌握英语的读写和翻译,地理、历史、数学都得到一定发展,并且培养了“传播福音的合格人选”。由于师资和经费短缺,马礼逊学堂于1839年成立至1850年停办,前后整十年之久,对后来外国传教士在华办的教会学校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三、教会初等学校的教育概况
  小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阶段,是接受文化知识和灌输思想的起始阶段,所以教会学校十分重视初等教育。最初,教会学校只是设在广州、厦门、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和其他大城市,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起,教会学校逐步从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70年代末以后,教会小学急剧发展,并且还从城市向农村扩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的学校学生数已达100人以上。招生对象不再是穷苦孩子或乞丐,而是尽力吸收新兴的买办资产阶级子弟和其他富家子弟入学,收取较高学费。教会小学的课程主要包括:宗教课程,如《圣经》《教会三字经》《圣道问答》等,主要是宣传创世论、数罪论和耶稣生平,以便控制学生思想。此外,还设有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如早礼拜、晚礼拜、青年会、布道会等等;中国经书,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了使中国学生接受基督文化,传教士多把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中封建礼教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英语,早期的教会小学很少学习英语,直至《北京条约》签订,洋务运动兴办,留学生的派遣,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再加上洋务学堂以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主,为英语的教学铺平了道路。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算数、生物、物理等,对封建小学的以经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有力冲击,顺应了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积极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潮流。
  四、教会中等学校的教育发展
  教会学校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演变,到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及外国政治经济侵略势力的进一步深入,逐渐出现了中学性质的教育。20世纪初,基督教各差会在发展教育方面十分活跃,但由于教会中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遇到来自中国政府方面的法令约束,也遇到来自中国官办和私立学校迅速发展的压力。再加上20世纪末以来,差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办高等教育上,忽视了普通教育的发展,使得教会中学人数日益减少,教学质量也降低了。之后,基督教教育调查委员会认识到,没有中学时期打好基础是不行的,高等教育需要优质资源,中学时期也是青年男女面临职业选择、养成个人习惯和处世态度的关键时期,所以应当重视中等教育。到1915年,教会中学共有260所,学生13369人,加上后来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庚款兴学”,教会中学便更加蓬勃发展了。
  教会中学的课程主要有宗教课、英文课、经学、自然科学,此外还有职业课。宗教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传教士办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教布道,学生要学习《圣经》,参加宗教活动,做礼拜等;英文课是重点课,除讲解外,还背英文诗、演英文剧,用英语交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要学习经学,把“孔子加耶稣”的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方便基督教文化的传播;自然科学教学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此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很丰富,不仅有各种社团组织,国乐队、歌咏队、球队、国画研究会等,还能外出参观,打破了以往沉闷、死板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总之,教会学校、传教士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带来的某些积极影响是被其文化侵略的野心和利益驱使的,但是客观上也确实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洪成.中国教会教育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
  [2]高时良.中国教育史研究丛书-中国教会学校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0.
  [3]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J].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1999.
  作者简介:
  贺美燃(1992.06—),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学生,教育史硕士,学校:河北大学;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就LED对驱动电源要求及特征加以阐述,然后就LED驱动电源整体设计详细探究。  关键词:LED;大功率;驱动电源设计  电力照明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重要阶段,高强度气体放电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成本也比较高。LED照明技术的出现时间相对比较晚,但是优势比较突出,是新型环保高科技光源。而对于LED大功率驱动电源的设计需求在当前页表现的比较突出,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保障设计的目标实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搞好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几点思
针对现代图书馆建筑发展趋势,以图书馆建筑设计为理念,指出了图书馆建筑多方面的效应和优势.
法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查显示,一些中职学校法学课程项目的开展盲目性比较大,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中职学生法学意识的培养,从而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主要阐
2010年5月,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选择废弃鱼塘、耕作苜蓿(Medicago)地、撂荒苜蓿地、天然退化湿地和天然湿地作为实验地,其中,天然湿地作为对照。通过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
布面油画《晨光中的十堡》    胡大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湖南省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湖南省当代油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湘潭市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湘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湘潭市青年文艺家协会荣誉主席兼艺术总指导。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第二届油画展、中国第三届油画展、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首届
期刊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们需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或许买菜、进超市结算都要会用数学,不然对于适应生活很不利。当然,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会有难度,对于没有毅力的学生,容易产生放弃的情绪,所以需要进行兴趣化教学,或许可以尝试游戏化教学,游戏吸引学生注意,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将数学学好。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都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
高中生物教师会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而思维导图则是比较常用的教学工具.文章主要以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
与主流的看法相反,大的地震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相互影响.这个令人激动的发现可能会极大提高科学家精准确定未来地震的能力.rn能预测地球下一个破坏性地震何时何地发生,地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