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资源管理贯穿于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休现,在林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森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实行可持续林业发展,才能真正保障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协调统一,同时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已构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主要的差距之一。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任务极其艰巨。不仅要看到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取得的重大成效,还必须深入分析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总体上看,林业资源保护管理还远不能适应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远不能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虽然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管理不周,力度不够,局部破坏严重,超额度砍伐、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严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森林资源财产,危害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眼前效益,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森林資源的长远发展,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全国很多林区经营森林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注意到眼前利益,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的观念不强,没有规划滥砍滥伐,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减弱地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这使得森林没有充分发挥其他方面的效益,保护森林资源便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
(2)国家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在制度、法律、规范方面,目前还处在“人治”状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钻漏洞的机会,有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有;另外,没有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过多。
(3)管理手段不当,技术不高。目前仍然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加以实施,森林资源管理集调查、统计、规划、设计、管理、监测、采伐一体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使得这一系列管理信息得到全面共享。要实现快速准确的调查、统计,全面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管理,有力的监测,科学的采伐仍然有长远的历程。
(4)大部分林区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林业经营单位还没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这样使得确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时出现定量不准等问题。
2.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普遍来说,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感受到,往往其最先受人关注,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如果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能保持其良好的势头。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时,要积极的注重生态林业和经济林业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强有力的经济实力,从而支撑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协调统一,要想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就必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支持力、经济能力和社会合力三个方面。生态支持力是指生态的承载力、自我调节力等。经济能力是指资源储量、资源使用效率、效益和增长率等。而社会合力则是指人口容量、素质和意识、文化道德、体制等方面。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科学发展
协调统一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改变以前粗放式发展模式(即以环境为代价),实现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起到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难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林业生产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加强研究良种壮苗的培养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良种壮苗的成活率,抓好树种结构、布局的调整;研究开发先进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木材生产技术,加快提升木材生产总体技术水平的速度,提升木材和林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增强林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3.2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目前,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效协调的措施,包括有:
林农结合。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林农结合的多样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使其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规模化造林。规模化发展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地,同时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从“人治”转变为“法治”。
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逐步由“人治”过渡到状态。
4.结束语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才能有跨越式发展,为把我国打造成林业大市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快农林牧的比例协调发展,增加林业森林资源的储蓄量,改变生态环境,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永红,张宝东.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林业企业,2005.01.
[2]薄生荣.灾后的反思: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Z].国家科技成果.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已构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主要的差距之一。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任务极其艰巨。不仅要看到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取得的重大成效,还必须深入分析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总体上看,林业资源保护管理还远不能适应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远不能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虽然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管理不周,力度不够,局部破坏严重,超额度砍伐、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严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森林资源财产,危害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眼前效益,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森林資源的长远发展,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全国很多林区经营森林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注意到眼前利益,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的观念不强,没有规划滥砍滥伐,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减弱地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这使得森林没有充分发挥其他方面的效益,保护森林资源便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
(2)国家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在制度、法律、规范方面,目前还处在“人治”状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钻漏洞的机会,有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有;另外,没有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过多。
(3)管理手段不当,技术不高。目前仍然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加以实施,森林资源管理集调查、统计、规划、设计、管理、监测、采伐一体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使得这一系列管理信息得到全面共享。要实现快速准确的调查、统计,全面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管理,有力的监测,科学的采伐仍然有长远的历程。
(4)大部分林区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林业经营单位还没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这样使得确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时出现定量不准等问题。
2.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普遍来说,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感受到,往往其最先受人关注,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如果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能保持其良好的势头。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时,要积极的注重生态林业和经济林业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强有力的经济实力,从而支撑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协调统一,要想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就必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支持力、经济能力和社会合力三个方面。生态支持力是指生态的承载力、自我调节力等。经济能力是指资源储量、资源使用效率、效益和增长率等。而社会合力则是指人口容量、素质和意识、文化道德、体制等方面。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科学发展
协调统一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改变以前粗放式发展模式(即以环境为代价),实现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起到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难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林业生产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加强研究良种壮苗的培养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良种壮苗的成活率,抓好树种结构、布局的调整;研究开发先进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木材生产技术,加快提升木材生产总体技术水平的速度,提升木材和林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增强林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3.2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目前,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效协调的措施,包括有:
林农结合。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林农结合的多样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使其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规模化造林。规模化发展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地,同时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从“人治”转变为“法治”。
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逐步由“人治”过渡到状态。
4.结束语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才能有跨越式发展,为把我国打造成林业大市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快农林牧的比例协调发展,增加林业森林资源的储蓄量,改变生态环境,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永红,张宝东.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林业企业,2005.01.
[2]薄生荣.灾后的反思: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Z].国家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