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网红“罗辑思维”联合真格基金徐小平,给另一位网红papi酱投资1 200万元人民币。一时激起千层浪。彼时,papi酱估值一度达到3亿元人民币。
网红经济真的站在了风口上?
与从前那些划时代的意义相比,这股风刮得令人困惑,它不是科技变革、没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没有改变任何格局。甚至在《连线》的创始主编、“硅谷教父”凯文·凯利对未来的预测清单里,也没有位置。
其实,网红经济出现之前的很多年,网红已经过时了一茬又一茬。只是在这之前,他们有一个更绚丽的称谓叫“达人”。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单购物最快只需要几秒钟,营销几乎快钻满人们的毛孔,网红成了承载营销的单元,变成一个虚无缥缈的空壳。对于企业品牌而言,几乎没有任何黏度和说服力可言。
虽然徐小平称“Papi酱”是“互联网时代的鲁迅”,但这只是用来引起转发的惊悚金句。从商业价值的角度看,网红靠谱的价值是吸引“流量”,越是碎片化的时代,信息无限,注意力有限,流量就是硬通货。
这阵风能刮多久?
近两年,“风口”成为与创业同样热门的词语。智能手机普及的这几年,我们站在过O2O的风口上,这个模式激动人心的地方是把线上和线下打通,把虚拟与现实连接起来,当时的故事里,是个万亿级的大市场;我们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它将改变所有产业生态之间的连接关系,整个社会的商业形态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站在过共享经济的风口上,整合线下闲置的物品或者服务,从所有权向使用权过渡,最终甚至终结了资本主义。
人工智能刚刚在全世界出尽了风头,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大脑,激发了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再次关注。其实,早在几年前,人工智能这股风就刮起过,只是在如何将这种技术转换为普通消费品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这阵风也就无疾而终。
从OTA到O2O,每一个风口都让我们以为正在亲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见证人类的伟大进步。但最后的结果仍然逃不出进入“并购时代”“存量战争”的下场,因为风口太大,猪也不够用了。
如今,网红经济的大幕被papi酱拉开,徐小平说:“这里面是一个商业的本质,一个网红时代,我们经营的颠覆性的变化。”但这个风口似乎不如前面那些厚重,它没有科技变革,不是新生事物,没有整合什么资源。真格基金的联合创始人王强说,他并不看好网红,因为越快起来的东西消失越快,这是生物规律和物理规律。虽然投了papi酱,但如果这是未来趋势就完了。这不是引领未来的东西。
充满信心的投资者把网红经济定义成一个互联网的大事件。罗振宇在广告招商沟通会上说,这是历史性的地标。拍出的2 200万元广告,让市场和在网红路上狂奔的人兴奋不已。这次营销事件可以达到“对现在所有的商业逻辑形成致命威胁”的高度吗?网红经济前面的定语越宏大,站在狂欢人群之外的人就越好奇,不禁要问:“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在哪里,对于网红们而言,在粉丝里!毕竟,在强大的交易数据面前,这话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网红也许是互联网时代下得最快的蛋,极致的传播效率和风口的流量变现能力,催生了无数个淘宝皇冠卖家的同时,就连不爱凑热闹的互联网大佬们也按捺不住了。淘宝女王张大奕、国民老公王思聪、心灵捕手李开复、东方乔布斯雷军以及一大波正走在造神路上的网红、达人们,好像沉睡许久的洪水猛兽被瞬间惊醒,倾巢而出。
没有谁会怀疑这个时代,但会有人质疑:即便深耕互联网多年的网红,真的就等同于达人吗?如果是,那么界定两者之间的那条标准线未免也太过于模糊了。小米催生的一大批“米粉”因为雷军发号施令,就可以将强大的粉丝号召力转换为现金流。同理,华为荣耀自诩一派的“花粉”同样因为用户量巨大直接产生现金流,使余承东的个人价值被放到最大。
雷军、余承东是网红,也是达人,但papi酱的成功是罗振宇及罗辑思维整个品牌力量的背书,雷军的火爆是因为他能代表小米。他们能成为网红,是源于其自身达人的气质,他们是整个企业及品牌的代言人。而更多的网红,仅局限于个人品牌,他们的红无法与企业品牌连接。至少,在余承东们看来,这是守住极客精神的最后一道关卡。
如今,QQ、微信、微博正在成为网红们快速变现的土壤,这些平台催生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都掌握着绝对的消费权力,因为流量太过巨大,以至于任何一个社交资源都是一个消费契机或者“陷阱”。但是,如今微博的商业价值已然出现疲态,一大波网红们也正在转移阵地,微博也开始寻求阿里巴巴的加持。这似乎印证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支撑网红们的价值还是平台的价值,一旦平台坍塌,他们也将无处遁形。
在去年流行“创业狗”,今年流行“养网红”的时代,留给人们的最大疑惑是:“网红与品牌之间,还差多少个达人;网红的增量又在哪里?”
数据显示,如今淘宝上的网红店达1000多家,排名靠前的,在新品上市当天成交额可破千万,一年的营销额高达数亿元。2015年,在微博上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张大奕,以一己之力一年就把其淘宝店销售额做到7亿元,时刻守望着准备秒杀新品的粉丝和小米的饥饿营销催生的百万级粉丝别无二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用户量大,消费能力强,崇尚互联网经济,但却有一个最大的差别——粉丝文化。
不置可否,网红粉丝的消费体量在某种程度上讲,一点不比小米“米粉”们小,甚至还有专业的网红运营公司为旗下的网红店提供全套供应链服务,网红们则负责经营粉丝,引导消费。
这是一个消费闭环的过程,粉丝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在第三方平台聚拢,然后流量从卖家直接变现。一如市场上的快消费品类,目标人群最直接也是最终的目的,就是价格优势和款式丰富,但却鲜有粉丝忠诚度渗透其中。
网红经济催生出的粉丝效应虽然立刻会彰显奇效,但永远不会像“果粉”“米粉”一般,因为一款新品发布摩拳擦掌、振臂高呼。毕竟,网红粉丝文化中最缺失的有一部分叫“品牌忠诚度”。
几年前,从雷军高调宣布做手机之际,“不懂的人”都在摇旗呐喊,“懂的人”都充满疑虑甚至不以为然。大部分手机界人士私下以为,雷军及雷军系并不具备做硬件的基因和手机量产的经验,贸然进入手机红海凶多吉少。
但“雷布斯”这几年将个人品牌与小米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完美的嫁接,小米科技也借助雷军个人的品牌影响力,用非常低的营销成本帮小米建立起了品牌精神。
此刻,“达人”雷军作为一个人格魅力体,完成了自己品牌的价值变现。因此,在未来,这种“达人”形象的根植下,都可以直接向其粉丝销售产品或服务,以获得价值变现,完成商业的闭环。
互联网经济里,因为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前需要上网搜索产品质量、效果,所以精明的厂商会展开口碑营销,而KOL的肯定评价成为了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品牌的价值能否被放大完全掌握在这些消费评价人的手里,形成了一个极为被动的状态。
但是,对于“达人”们来说,他们就是KOL,霸占了舆论话语权的制高点后,仍然掌握了绝对的社会资源,因为他们就是企业文化,就是消费者埋单的最大动力。
如果说网红经济有创新,在这一轮“风口”上,就是达人们拿到了那张品牌变现的从业资格证。而在资本眼里,无论是网红还是达人,唯一的价值或许就是变现为王。
网红经济真的站在了风口上?
与从前那些划时代的意义相比,这股风刮得令人困惑,它不是科技变革、没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没有改变任何格局。甚至在《连线》的创始主编、“硅谷教父”凯文·凯利对未来的预测清单里,也没有位置。
其实,网红经济出现之前的很多年,网红已经过时了一茬又一茬。只是在这之前,他们有一个更绚丽的称谓叫“达人”。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单购物最快只需要几秒钟,营销几乎快钻满人们的毛孔,网红成了承载营销的单元,变成一个虚无缥缈的空壳。对于企业品牌而言,几乎没有任何黏度和说服力可言。
虽然徐小平称“Papi酱”是“互联网时代的鲁迅”,但这只是用来引起转发的惊悚金句。从商业价值的角度看,网红靠谱的价值是吸引“流量”,越是碎片化的时代,信息无限,注意力有限,流量就是硬通货。
这阵风能刮多久?
伪风口的尴尬癌
近两年,“风口”成为与创业同样热门的词语。智能手机普及的这几年,我们站在过O2O的风口上,这个模式激动人心的地方是把线上和线下打通,把虚拟与现实连接起来,当时的故事里,是个万亿级的大市场;我们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它将改变所有产业生态之间的连接关系,整个社会的商业形态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站在过共享经济的风口上,整合线下闲置的物品或者服务,从所有权向使用权过渡,最终甚至终结了资本主义。
人工智能刚刚在全世界出尽了风头,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大脑,激发了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再次关注。其实,早在几年前,人工智能这股风就刮起过,只是在如何将这种技术转换为普通消费品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这阵风也就无疾而终。
从OTA到O2O,每一个风口都让我们以为正在亲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见证人类的伟大进步。但最后的结果仍然逃不出进入“并购时代”“存量战争”的下场,因为风口太大,猪也不够用了。
如今,网红经济的大幕被papi酱拉开,徐小平说:“这里面是一个商业的本质,一个网红时代,我们经营的颠覆性的变化。”但这个风口似乎不如前面那些厚重,它没有科技变革,不是新生事物,没有整合什么资源。真格基金的联合创始人王强说,他并不看好网红,因为越快起来的东西消失越快,这是生物规律和物理规律。虽然投了papi酱,但如果这是未来趋势就完了。这不是引领未来的东西。
充满信心的投资者把网红经济定义成一个互联网的大事件。罗振宇在广告招商沟通会上说,这是历史性的地标。拍出的2 200万元广告,让市场和在网红路上狂奔的人兴奋不已。这次营销事件可以达到“对现在所有的商业逻辑形成致命威胁”的高度吗?网红经济前面的定语越宏大,站在狂欢人群之外的人就越好奇,不禁要问:“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在哪里,对于网红们而言,在粉丝里!毕竟,在强大的交易数据面前,这话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网红,达人?
网红也许是互联网时代下得最快的蛋,极致的传播效率和风口的流量变现能力,催生了无数个淘宝皇冠卖家的同时,就连不爱凑热闹的互联网大佬们也按捺不住了。淘宝女王张大奕、国民老公王思聪、心灵捕手李开复、东方乔布斯雷军以及一大波正走在造神路上的网红、达人们,好像沉睡许久的洪水猛兽被瞬间惊醒,倾巢而出。
没有谁会怀疑这个时代,但会有人质疑:即便深耕互联网多年的网红,真的就等同于达人吗?如果是,那么界定两者之间的那条标准线未免也太过于模糊了。小米催生的一大批“米粉”因为雷军发号施令,就可以将强大的粉丝号召力转换为现金流。同理,华为荣耀自诩一派的“花粉”同样因为用户量巨大直接产生现金流,使余承东的个人价值被放到最大。
雷军、余承东是网红,也是达人,但papi酱的成功是罗振宇及罗辑思维整个品牌力量的背书,雷军的火爆是因为他能代表小米。他们能成为网红,是源于其自身达人的气质,他们是整个企业及品牌的代言人。而更多的网红,仅局限于个人品牌,他们的红无法与企业品牌连接。至少,在余承东们看来,这是守住极客精神的最后一道关卡。
如今,QQ、微信、微博正在成为网红们快速变现的土壤,这些平台催生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都掌握着绝对的消费权力,因为流量太过巨大,以至于任何一个社交资源都是一个消费契机或者“陷阱”。但是,如今微博的商业价值已然出现疲态,一大波网红们也正在转移阵地,微博也开始寻求阿里巴巴的加持。这似乎印证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支撑网红们的价值还是平台的价值,一旦平台坍塌,他们也将无处遁形。
在去年流行“创业狗”,今年流行“养网红”的时代,留给人们的最大疑惑是:“网红与品牌之间,还差多少个达人;网红的增量又在哪里?”
粉丝,需要重新定义
数据显示,如今淘宝上的网红店达1000多家,排名靠前的,在新品上市当天成交额可破千万,一年的营销额高达数亿元。2015年,在微博上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张大奕,以一己之力一年就把其淘宝店销售额做到7亿元,时刻守望着准备秒杀新品的粉丝和小米的饥饿营销催生的百万级粉丝别无二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用户量大,消费能力强,崇尚互联网经济,但却有一个最大的差别——粉丝文化。
不置可否,网红粉丝的消费体量在某种程度上讲,一点不比小米“米粉”们小,甚至还有专业的网红运营公司为旗下的网红店提供全套供应链服务,网红们则负责经营粉丝,引导消费。
这是一个消费闭环的过程,粉丝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在第三方平台聚拢,然后流量从卖家直接变现。一如市场上的快消费品类,目标人群最直接也是最终的目的,就是价格优势和款式丰富,但却鲜有粉丝忠诚度渗透其中。
网红经济催生出的粉丝效应虽然立刻会彰显奇效,但永远不会像“果粉”“米粉”一般,因为一款新品发布摩拳擦掌、振臂高呼。毕竟,网红粉丝文化中最缺失的有一部分叫“品牌忠诚度”。
达人才是商业模式
几年前,从雷军高调宣布做手机之际,“不懂的人”都在摇旗呐喊,“懂的人”都充满疑虑甚至不以为然。大部分手机界人士私下以为,雷军及雷军系并不具备做硬件的基因和手机量产的经验,贸然进入手机红海凶多吉少。
但“雷布斯”这几年将个人品牌与小米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完美的嫁接,小米科技也借助雷军个人的品牌影响力,用非常低的营销成本帮小米建立起了品牌精神。
此刻,“达人”雷军作为一个人格魅力体,完成了自己品牌的价值变现。因此,在未来,这种“达人”形象的根植下,都可以直接向其粉丝销售产品或服务,以获得价值变现,完成商业的闭环。
互联网经济里,因为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前需要上网搜索产品质量、效果,所以精明的厂商会展开口碑营销,而KOL的肯定评价成为了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品牌的价值能否被放大完全掌握在这些消费评价人的手里,形成了一个极为被动的状态。
但是,对于“达人”们来说,他们就是KOL,霸占了舆论话语权的制高点后,仍然掌握了绝对的社会资源,因为他们就是企业文化,就是消费者埋单的最大动力。
如果说网红经济有创新,在这一轮“风口”上,就是达人们拿到了那张品牌变现的从业资格证。而在资本眼里,无论是网红还是达人,唯一的价值或许就是变现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