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827086 工业4.0对工作世界的影响和教育变革的呼唤 杨进 《教育研究》 2020年第2期 13300字 19827087 省域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 陈伟 《教育发展研究》 2020年第4期 12600字 19827088 为了职业,还是通过职业——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抉择 肖龙 陈鹏 《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第2期 13800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7086 工业4.0对工作世界的影响和教育变革的呼唤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数千年人类繁衍中疾病始终与人类相生相伴。随着医学的发展,有的疾病可以控制和治愈,有的则无力回天,同时交通的便利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高发,再加上时有发生的战争这些都可能引起人体器官衰竭和功能丧失。于是,像断指、断肢再生等问题,成为了医学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难题! “像蝾螈一样可以完全再生出肢体和器官”这是人类的心愿,也是李春义倾其大半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如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说,“
2015年法国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间,包括我国在内的近200个缔约方在长达32页的《巴黎协定》文件上签字,大家本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碳中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攻坚期,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资源消耗型转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转变,因此更加注重民生和生态保护。可以说,实现煤炭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和近零排放,并与其他清洁优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
(接上期) 完善和加强研究成果开发及转化机制 更有力地促进研究成果和新技术的产业化是知识经济社会贯彻新的研究和创新政策的共同特征。魁北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变化中,采取各项必要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研究与市场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政府设立双重目标 ·通过提高公共研究开发的质量,力求确保新知识和关键前沿技术在市场找到买家,尤其通过建立子公司、取得专利权、获得许可证
走入晚景:不再喧嚣的纪弦 纪弦已经从《摘星的少年》进入了他的《晚景》①,这个自称是“天才中之天才”的爱云的奇人,这个给台湾诗坛带来一阵阵惊愕与骚动的“20世纪第一狂徒”,这个最善于营造气氛使自己时时都置于热闹中心的“现代派”创始者——这样一颗不甘寂寞和不肯认输的灵魂,突然在一个凄凉的黄昏,发出这样的慨叹: ——几十年的往事,如看一场电影。 啊,这人生!究竟是怎么搞了的呢? 忽听得大提琴的一
气候的点滴变化对社会经济、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巨大,研究历史气候的发展轨迹,探索预估未来气候的发展方向日渐成为气象学界热门课题。 作为区域气候模式发展与应用的推动者,熊喆在界内以严谨踏实著称。在采访结束后,他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是踏实。也许正因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踏实感,让众多研究人员聚拢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在区域气候模式的研究上团结协作,打破壁垒并不断向前。 误打误撞成“真爱” 人生际
钯(Pd)是典型的析氢反应催化剂,体相Pd电极上的CO2还原过电势高、竞争性的析氢反应造成法拉第效率低。研究发现,在2.4—10.3nm范围内,Pd纳米粒子的CO2还原选择性和活性表现了明显的尺寸依赖性。在-0.89V(vs. RHE)时生成CO的法拉第效率从10.3nmPd上的5.8%增加到3.7nmPd上的91.2%,同时生成CO的电流密度增加了18.4倍。计算表明可以通过改变Pd纳米粒子的尺
120年前,在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之际,中国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跨越三个历史时期,百廿交大在漫长的峥嵘岁月中,始终与国家兴衰相伴而行。 “国家兴则交大兴,国家有难则交大有难。”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谢绳武发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也曾是这所著名学府的学子。他在最美好的年华进入上海交大,并在学校发
图书簡介: 一对父母、三个女儿和一只狗——一个平凡的家庭,在林良浅白、幽默又充满感性的笔触里,成了风靡台湾文坛数十年、历久弥新的《小太阳》。《小太阳》再现一个平凡家庭十五年的日常生活,从首篇到末篇,相隔十四年。这是一本散文集,也可视为一本散文体小说。全书处处可见令人莞尔的神来之笔,平凡里见真情,淡泊中有深意,是读者心目中永远温暖的光源所在。 一间房的家 窗户外面是世界,窗户里面是家,我们的家
茶路人生,一个纪录接着一个纪录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栽培茶树的国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加工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算得上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的文人们离不开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如果没有了茶,中国将缺失多少文采斐然的千古绝唱。 中国的哲人们离不开茶。天下闻名的禅师赵州和尚对于前来问道的芸芸众生只有一句偈语
专家简介: 王志梁,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特聘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心肺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中心副教授;美国移植外科医生学会会员,国际移植学会会员,美国免疫学家协会会员,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理事、前副会长,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匹兹堡分会会长。1997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留学,2002年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显微外科专家,副教授,受聘于匹兹堡大学外科,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