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视“诗教”的国度。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培养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培养文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更像一块引力无穷的磁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魄。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人们一直沿着这样一种教学的模式,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习惯这种模式的教师们,在备课讲课时轻松自在、娴熟自得。其结果,本来意蕴深厚、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不少教师弄成了一堆索然无味的烂白菜,古诗的教学也最终被简化成解词、背诵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不出对古诗词的热爱,课下没有对古诗词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往往只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要想提高古诗教学的效果,发挥古诗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古诗教学策略的研究,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策略开展古诗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38-02
一、以情感作引领,架起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在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往往附托着诗人当时的故事与情感[1]。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若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而处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古诗教学,不仅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将春天的景色描述一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春天时的活动。然后渗入到《游园不值》中,针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红杏”进行探讨,继而引入春天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
二、着眼语言的积累,着力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个人的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教材。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义词。‘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们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虽不需要像林黛玉那样见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应该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3]。因此,在语文观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的修养和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于文学精神的海洋里,尽情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由于古词短小精悍,有很多古诗,学生在孩提时代就己经会背,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积累,巧妙地加以引导,激发其兴趣。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的活动。如果偶尔有学生在说话或习作时能用上一两句古诗,教师则可大加表扬。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讲诗词中的故事、诵读接龙和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读诗、背诗的积极性。
三、淡化诗意讲解,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境遇,但不同的人,在读它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曹雪芹写《红楼梦》,肯定不会像今天的人们想得这么多、这么复杂,也未必如现在的《红》学大师们所分析的那么全面、深刻,然而不同的人读后,得到体会却都是不同的。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常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那就会抑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四、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靠的是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下转第140页)
(上接第138页)好的语文课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能给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令学生回味不尽、余音绕梁。例如,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可以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可以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古诗朗诵来激发情趣,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幻灯、图画、乐曲、多媒体等)才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才能够进入角色,进入意境与古人同呼吸、共喜悲,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感染与陶冶。
五、拓展阅读范围,活学活用
小学课堂古诗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小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蕴,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本着“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组织、策划教学活动。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题拓展
《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等等。这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又对所学的诗句进行了“专题”复习。
(二)作者拓展
在小学课堂古诗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作者不同的古诗,教师可以通过作者拓展,将不同的古诗“串联起来”。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进行提问,让学生列举出来自己学过李白的诗句,有的学生会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通过教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对李白的古诗进行温习,在加强学生自身记忆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认识。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小学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时,还应结合学生自己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古詩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小学古诗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5(19).
[2] 吴勇.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探究[J].速读(中旬),2015(6).
[3] 连素芬.新课改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B版,2010(6).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38-02
一、以情感作引领,架起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在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往往附托着诗人当时的故事与情感[1]。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若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而处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古诗教学,不仅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将春天的景色描述一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春天时的活动。然后渗入到《游园不值》中,针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红杏”进行探讨,继而引入春天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
二、着眼语言的积累,着力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个人的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教材。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义词。‘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们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虽不需要像林黛玉那样见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应该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3]。因此,在语文观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的修养和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于文学精神的海洋里,尽情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由于古词短小精悍,有很多古诗,学生在孩提时代就己经会背,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积累,巧妙地加以引导,激发其兴趣。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的活动。如果偶尔有学生在说话或习作时能用上一两句古诗,教师则可大加表扬。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讲诗词中的故事、诵读接龙和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读诗、背诗的积极性。
三、淡化诗意讲解,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境遇,但不同的人,在读它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曹雪芹写《红楼梦》,肯定不会像今天的人们想得这么多、这么复杂,也未必如现在的《红》学大师们所分析的那么全面、深刻,然而不同的人读后,得到体会却都是不同的。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常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那就会抑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四、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靠的是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下转第140页)
(上接第138页)好的语文课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能给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令学生回味不尽、余音绕梁。例如,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可以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可以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古诗朗诵来激发情趣,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幻灯、图画、乐曲、多媒体等)才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才能够进入角色,进入意境与古人同呼吸、共喜悲,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感染与陶冶。
五、拓展阅读范围,活学活用
小学课堂古诗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小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蕴,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本着“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组织、策划教学活动。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题拓展
《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等等。这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又对所学的诗句进行了“专题”复习。
(二)作者拓展
在小学课堂古诗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作者不同的古诗,教师可以通过作者拓展,将不同的古诗“串联起来”。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进行提问,让学生列举出来自己学过李白的诗句,有的学生会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通过教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对李白的古诗进行温习,在加强学生自身记忆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认识。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小学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时,还应结合学生自己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古詩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小学古诗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5(19).
[2] 吴勇.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探究[J].速读(中旬),2015(6).
[3] 连素芬.新课改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B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