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河南省济源市的一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的工作经历跟本市蔬菜发展的几个关键环节不谋而合,参与和见证了蔬菜产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升级再到品牌化发展的历程。济源“菜篮子”逐步变得丰富、优质,市民和农民都享受到了“菜篮子”工程的实惠。
1994年,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蔬菜生产、丰富市民“菜篮子”的计划,发展日光温室1300余座,实现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精细蔬菜的周年供应。那年,恰逢我大学毕业,学习蔬菜专业的我有了用武之地,负责一个村的温室蔬菜指导工作,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收回成本。但由于生产技术跟不上、温室建设不标准、群众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全市多数乡镇新建成的温室第二年便出现倒塌、废弃等现象,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淡出了领导和群众的视野。
虽然第一批温室蔬菜没有让较多农户富裕起来,但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做法开阔了群众的思路。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等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保护地种植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济源的蔬菜面积不断扩大,供应的时间逐渐拉长,供应种类更加丰富,菜农收益逐渐提高。粮经比例由1994年的8∶2逐步发展到2000年前后的7∶3,蔬菜逐渐成长为济源的一项产业。
2003年,由于工作需要,我暂时离开从事了近10年的蔬菜技术服务工作,但我对蔬菜产业的关注依然没变。济源提出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理念,蔬菜生产面积逐年增加,早春甘蓝、冬瓜、山鹰椒、菠菜、西红柿等一些蔬菜渐成规模,不仅有效满足了本地市场,而且开始销往周边城市。
2008年,我被调到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专门从事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此时,济源蔬菜生产开始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在市委、市政府的奖补扶持下,一批生产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管理有序的基地组成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蔬菜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一批产品相继取得了质量认证,生产效益有了大幅度提升。2010年,济源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集粮食、蔬菜、渔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1年,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济源市实施了品牌经营提升战略,成立了名优农产品推介办公室,济源的蔬菜逐步走上品牌发展之路。“王屋山”、“愚公故里”、“豫奥”、“寺郎腰”、“卫福安”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被注册为商标,通过包装贴上牌子销售,不仅销往郑州、洛阳、太原等周边城市,还销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农业局)
1994年,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蔬菜生产、丰富市民“菜篮子”的计划,发展日光温室1300余座,实现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精细蔬菜的周年供应。那年,恰逢我大学毕业,学习蔬菜专业的我有了用武之地,负责一个村的温室蔬菜指导工作,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收回成本。但由于生产技术跟不上、温室建设不标准、群众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全市多数乡镇新建成的温室第二年便出现倒塌、废弃等现象,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淡出了领导和群众的视野。
虽然第一批温室蔬菜没有让较多农户富裕起来,但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做法开阔了群众的思路。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等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保护地种植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济源的蔬菜面积不断扩大,供应的时间逐渐拉长,供应种类更加丰富,菜农收益逐渐提高。粮经比例由1994年的8∶2逐步发展到2000年前后的7∶3,蔬菜逐渐成长为济源的一项产业。
2003年,由于工作需要,我暂时离开从事了近10年的蔬菜技术服务工作,但我对蔬菜产业的关注依然没变。济源提出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理念,蔬菜生产面积逐年增加,早春甘蓝、冬瓜、山鹰椒、菠菜、西红柿等一些蔬菜渐成规模,不仅有效满足了本地市场,而且开始销往周边城市。
2008年,我被调到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专门从事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此时,济源蔬菜生产开始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在市委、市政府的奖补扶持下,一批生产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管理有序的基地组成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蔬菜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一批产品相继取得了质量认证,生产效益有了大幅度提升。2010年,济源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集粮食、蔬菜、渔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1年,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济源市实施了品牌经营提升战略,成立了名优农产品推介办公室,济源的蔬菜逐步走上品牌发展之路。“王屋山”、“愚公故里”、“豫奥”、“寺郎腰”、“卫福安”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被注册为商标,通过包装贴上牌子销售,不仅销往郑州、洛阳、太原等周边城市,还销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