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谷子新品种豫谷12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从种子处理、适时早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谷子;豫谷12号;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9-0144-01
豫谷12号系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以CH豫谷2号为母本,安236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大穗型夏播谷子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并命名。
1选育过程
1.1亲本材料的组配
原则上选用遗传差异较大,适应性好,配合力高,双亲具有较多优点,或某一性状上亲本间能互补的材料组配杂交组合。豫谷2号具有遗传基因丰富、抗锈、高产、大穗、结实性好、熟相好等优良特征特性。CH豫谷2号为豫谷2号的显性雄性不育系,以CH豫谷2号作母本,以大穗、优质、味佳、综合性状优良的安2367作父本,双亲亲缘关系远,均具有大穗、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特性,为选择高产优质、适应范围广的后代材料奠定了基础。
1.2后代材料的选择
2000年在海南以CH豫谷2号作母本,以安2367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1年杂交1代在河南杂种优势强,表现为拔节期长势旺盛、穗大、粒大、成穗率高等优点。2001年海南的F2选种圃中,由于表现突出,综合性状好,符合高产优质、稳产的育种目标,被确定为重点选择组合,并选择出病害轻、株型好、熟相好的单株5株,经室内考种保留4株,2002年在河南继续种植优良单株,按照预定的育种目标,进行田间选择,并结合室内考种,选择品质优良,产量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5株。同年海南加代,对优良株系进行田间观察、鉴定,选出了CH豫谷2号/安2367-1-1-3-4等5个优良株系。2003年对优良株系进行田间观察鉴定选出CH豫谷2号/安2367-1-1-3-4-1等5个优良株系,经室内考种筛选出CH豫谷2号/安2367-1-1-3-4-1株系,又名安1508,试验产量大于5 445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12.1%,同年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由于表现突出,2004年晋升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
2特征特性
豫谷12号生育期86d,中熟,幼苗绿色,鞘浅紫色,苗期幼苗生长健壮,田间发育茂盛,抽穗期适中,花药黄色,穗层整齐,穗子大小均匀一致,在留基本苗75万根/hm2情况下,成穗数67.65万穗/hm2,成穗率90.2%,株高124.7cm,穗长19.4cm,长纺锤形穗,松紧适中,单穗重13.4g,穗粒重10.6g,出谷率79.1%,出米率78.3%,千粒重2.74g,耐涝性1级,抗旱性2级,抗倒性4级,抗纹枯病、锈病2级,抗稻瘟病1级,白发病免疫,轻感红叶病和线虫病,熟相中等,黄谷黄米。
3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华北夏谷区组区域试验,产量4 813.5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7.3%,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7位;2005年参加华北夏谷区组区域试验,产量5 251.2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3.7%,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年比对照豫谷5号平均增产5.5%,居2004~2005年度7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参加华北谷区组区域生产试验,产量5 517.2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9.78%,居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4适应地区
豫谷12号丰产性强,是农民喜欢的大穗品种。适合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夏播及同类生态区推广种植。
5栽培技术
5.1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朗的天气晒种1~2d;或用50%的辛硫磷乳油将药剂、水、种子按1∶10∶50的比例,将种子拌匀,然后闷种4h,摊开晾干即可,此方法可有效预防线虫病的发生。
5.2适时早播
该品种的适宜播期是5月25日至6月20日,平原地区麦收后及时抢时早播,一般在6月15日前结束播种,最迟不应晚于6月20日,足墒播种,争取一播全苗,灌溉条件较差的丘陵岗地,雨水过后,应及时抢墒播种,播量一般为11.25kg/hm2即可。
5.3田间管理
5.3.1苗期管理。谷子刚出苗时,发现断垄严重,可用温水浸泡种子,然后拌药闷种催芽,待胚芽突破种皮立即播种。谷苗略大,对缺株少的地块可利用雨天移栽。一般谷苗在5片叶左右移栽最易成活。及时间定苗,防止苗荒,播种量过大的田块,应及早间定苗。一般在3~5叶时间定苗较适宜。一般要求留基本苗67.5万根/hm2,晚播或旱薄地块,可适当增大留苗的密度,但不宜超过75.0万根/hm2。
5.3.2拔节孕穗期管理。苗高30cm左右时,结合中耕追第1次肥,施尿素150kg/hm2;孕穗期追第2次肥,施尿素225kg/hm2,追肥后及时浇水,也可结合降雨追肥。谷子拔节后深中耕,深度15cm以上,可疏松土壤,接纳雨水,铲除杂草,切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深扎。拔节到抽穗前结合第2、第3次中耕培土,增加谷子发育后期抗倒能力,培土高度以10cm为宜。
5.3.3抽穗成熟期管理。抽穗开花期管理应以防涝、防倒、防秕谷为重点。应及时排水,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进入灌浆期后,穗部逐渐加重,如遇刮风下雨,很容易发生倒伏。倒伏后及时扶起,避免互相挤压和遮荫,减少秕谷,提高千粒重,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5.4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治钻心虫,当谷田发现有枯心苗时,及时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如90%的敌百虫8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即可。
5.5及时收获
谷子生长发育成熟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贮存,防止发霉及虫害,保证品种不与其他谷子混杂,以保证品质。
关键词 谷子;豫谷12号;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9-0144-01
豫谷12号系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以CH豫谷2号为母本,安236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大穗型夏播谷子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并命名。
1选育过程
1.1亲本材料的组配
原则上选用遗传差异较大,适应性好,配合力高,双亲具有较多优点,或某一性状上亲本间能互补的材料组配杂交组合。豫谷2号具有遗传基因丰富、抗锈、高产、大穗、结实性好、熟相好等优良特征特性。CH豫谷2号为豫谷2号的显性雄性不育系,以CH豫谷2号作母本,以大穗、优质、味佳、综合性状优良的安2367作父本,双亲亲缘关系远,均具有大穗、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特性,为选择高产优质、适应范围广的后代材料奠定了基础。
1.2后代材料的选择
2000年在海南以CH豫谷2号作母本,以安2367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1年杂交1代在河南杂种优势强,表现为拔节期长势旺盛、穗大、粒大、成穗率高等优点。2001年海南的F2选种圃中,由于表现突出,综合性状好,符合高产优质、稳产的育种目标,被确定为重点选择组合,并选择出病害轻、株型好、熟相好的单株5株,经室内考种保留4株,2002年在河南继续种植优良单株,按照预定的育种目标,进行田间选择,并结合室内考种,选择品质优良,产量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5株。同年海南加代,对优良株系进行田间观察、鉴定,选出了CH豫谷2号/安2367-1-1-3-4等5个优良株系。2003年对优良株系进行田间观察鉴定选出CH豫谷2号/安2367-1-1-3-4-1等5个优良株系,经室内考种筛选出CH豫谷2号/安2367-1-1-3-4-1株系,又名安1508,试验产量大于5 445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12.1%,同年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由于表现突出,2004年晋升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
2特征特性
豫谷12号生育期86d,中熟,幼苗绿色,鞘浅紫色,苗期幼苗生长健壮,田间发育茂盛,抽穗期适中,花药黄色,穗层整齐,穗子大小均匀一致,在留基本苗75万根/hm2情况下,成穗数67.65万穗/hm2,成穗率90.2%,株高124.7cm,穗长19.4cm,长纺锤形穗,松紧适中,单穗重13.4g,穗粒重10.6g,出谷率79.1%,出米率78.3%,千粒重2.74g,耐涝性1级,抗旱性2级,抗倒性4级,抗纹枯病、锈病2级,抗稻瘟病1级,白发病免疫,轻感红叶病和线虫病,熟相中等,黄谷黄米。
3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华北夏谷区组区域试验,产量4 813.5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7.3%,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7位;2005年参加华北夏谷区组区域试验,产量5 251.2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3.7%,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年比对照豫谷5号平均增产5.5%,居2004~2005年度7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参加华北谷区组区域生产试验,产量5 517.2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9.78%,居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4适应地区
豫谷12号丰产性强,是农民喜欢的大穗品种。适合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夏播及同类生态区推广种植。
5栽培技术
5.1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朗的天气晒种1~2d;或用50%的辛硫磷乳油将药剂、水、种子按1∶10∶50的比例,将种子拌匀,然后闷种4h,摊开晾干即可,此方法可有效预防线虫病的发生。
5.2适时早播
该品种的适宜播期是5月25日至6月20日,平原地区麦收后及时抢时早播,一般在6月15日前结束播种,最迟不应晚于6月20日,足墒播种,争取一播全苗,灌溉条件较差的丘陵岗地,雨水过后,应及时抢墒播种,播量一般为11.25kg/hm2即可。
5.3田间管理
5.3.1苗期管理。谷子刚出苗时,发现断垄严重,可用温水浸泡种子,然后拌药闷种催芽,待胚芽突破种皮立即播种。谷苗略大,对缺株少的地块可利用雨天移栽。一般谷苗在5片叶左右移栽最易成活。及时间定苗,防止苗荒,播种量过大的田块,应及早间定苗。一般在3~5叶时间定苗较适宜。一般要求留基本苗67.5万根/hm2,晚播或旱薄地块,可适当增大留苗的密度,但不宜超过75.0万根/hm2。
5.3.2拔节孕穗期管理。苗高30cm左右时,结合中耕追第1次肥,施尿素150kg/hm2;孕穗期追第2次肥,施尿素225kg/hm2,追肥后及时浇水,也可结合降雨追肥。谷子拔节后深中耕,深度15cm以上,可疏松土壤,接纳雨水,铲除杂草,切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深扎。拔节到抽穗前结合第2、第3次中耕培土,增加谷子发育后期抗倒能力,培土高度以10cm为宜。
5.3.3抽穗成熟期管理。抽穗开花期管理应以防涝、防倒、防秕谷为重点。应及时排水,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进入灌浆期后,穗部逐渐加重,如遇刮风下雨,很容易发生倒伏。倒伏后及时扶起,避免互相挤压和遮荫,减少秕谷,提高千粒重,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5.4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治钻心虫,当谷田发现有枯心苗时,及时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如90%的敌百虫8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即可。
5.5及时收获
谷子生长发育成熟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贮存,防止发霉及虫害,保证品种不与其他谷子混杂,以保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