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绩虚虚实实 利益层层相扣
上市公司如此大幅度业绩振荡,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以前粉饰利润的游戏再也无力玩下去,于是报表数字现了原形;二是人们几乎见怪不怪的大洗澡。
老牌医药上市公司海王生物(000078)春节一过就发布了股改公告,看似稳步有序的股改预案,却抹不去身后一浪高过一浪的猜测。
从去年10月以来,这家公司已出示了业绩预警,投资者尽管很紧张,却想不到最后的结局如此令人震惊。2006年1月21日,海王生物正式亮出了2005年度预计亏损的数字——约5.8个亿。这对于曾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报表数字现了原形?
据一位会计师的初步判断,上市公司如此大幅度业绩振荡,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以前粉饰利润的游戏再也无力玩下去,于是报表数字现了原形;二是人们几乎见怪不怪的大洗澡。
海王生物到底是真亏,还是别有隐情?
据1月21日的预亏公告,亏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计提了各类减值、跌价准备以及坏账准备,二是广告费用摊销,三是发生销售退回,四是有1.88亿的逾期对外担保。
这是在海王生物去年前三季度主业利润增长18.9%的前提下,这也是在至第三季度公司保健品、食品的毛利率高达78%的情况下。所以,即使预亏公告中每个理由都看起来名正言顺,海王生物的业绩波动仍然留下了很多疑惑。
据年报资料,2003年海王生物变更应收账款坏账的会计估计,由此增加当年利润超过8000万,转眼间,两年过后的今天,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估计反过来又成为导致公司巨亏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觉让人们疑问,到底是海王生物的营销政策不当,还是客户发生了重大变化?
事实上,2003年海王生物调整坏账估计的理由已十分牵强,据披露,在当年应收账款同比上涨了60.88%的情况下,这家上市公司依然乐观地在年报中说,“应收账款客户大幅减少”,“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在这样的会计手段下,海王生物2003年顺利地实现了盈利,可是有记者计算后发现,如果扣除掉因为坏账估计变更产生的新增盈利,海王生物将倒亏。
甚至连海王生物的业绩预计公告,都曾产生过严重误差。
2002年2月1日,海王生物隆重公告上一年的净利润将取得增长50%的好成绩,而且,在部分董事对该公告质询之后,公司经进一步核查, 于四天后再次肯定了增长50%的预计,而仅仅两个月过后,海王生物年报里体现的实际增长只有预计增长幅度的略过一半,由此还受到了深交所的谴责。
让观察家们跌破眼镜的“馈赠”
业绩虚虚实实的背后,往往有着更大的利益追逐。
在2005年第三季度报告里,还显示了一条貌似平常的信息,公司因持有H股上市公司亚洲资源的股票而计提了2800多万的股票投资跌价准备。
而这个“亚洲资源”恰恰在2004年那场吵得沸沸扬扬的“以股抵债”中出过名。
2003年11月,据公开资料,海王生物以3亿元的价格转让了北京巨能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41%的股权,受让方为巨能实业。
作为曾大为看好的巨能钙投资,海王生物在其业绩偏离预期的情况下,断然退出,本无可厚非,而有趣的是,一年之后,海王生物仍然没有收足股权出让款。在难以收回债权的情况下,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据报道,2004年11月,一位神秘的香港女公民王氏竟然愿意将其所持的港股公司亚洲资源的1个多亿的股票过户给海王生物,代巨能实业偿债。海王生物在声称不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竟接受了“馈赠”的股票,创造出非大股东欠款之外的“以股抵债”。
资本市场上竟然发生如此义举,让观察家们跌破眼镜。
众说纷纭之际,人们发现,亚洲资源同巨能实业关联密切。而海王生物受让股份解除同巨能的债务,有吃亏之嫌,因为业绩并不见优异的亚洲资源当时的市盈率已高达187,随时可能发生股价下跌,受让后成为其大股东的海王生物无疑将坐上火药桶。
上市公司如此大幅度业绩振荡,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以前粉饰利润的游戏再也无力玩下去,于是报表数字现了原形;二是人们几乎见怪不怪的大洗澡。
老牌医药上市公司海王生物(000078)春节一过就发布了股改公告,看似稳步有序的股改预案,却抹不去身后一浪高过一浪的猜测。
从去年10月以来,这家公司已出示了业绩预警,投资者尽管很紧张,却想不到最后的结局如此令人震惊。2006年1月21日,海王生物正式亮出了2005年度预计亏损的数字——约5.8个亿。这对于曾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报表数字现了原形?
据一位会计师的初步判断,上市公司如此大幅度业绩振荡,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以前粉饰利润的游戏再也无力玩下去,于是报表数字现了原形;二是人们几乎见怪不怪的大洗澡。
海王生物到底是真亏,还是别有隐情?
据1月21日的预亏公告,亏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计提了各类减值、跌价准备以及坏账准备,二是广告费用摊销,三是发生销售退回,四是有1.88亿的逾期对外担保。
这是在海王生物去年前三季度主业利润增长18.9%的前提下,这也是在至第三季度公司保健品、食品的毛利率高达78%的情况下。所以,即使预亏公告中每个理由都看起来名正言顺,海王生物的业绩波动仍然留下了很多疑惑。
据年报资料,2003年海王生物变更应收账款坏账的会计估计,由此增加当年利润超过8000万,转眼间,两年过后的今天,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估计反过来又成为导致公司巨亏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觉让人们疑问,到底是海王生物的营销政策不当,还是客户发生了重大变化?
事实上,2003年海王生物调整坏账估计的理由已十分牵强,据披露,在当年应收账款同比上涨了60.88%的情况下,这家上市公司依然乐观地在年报中说,“应收账款客户大幅减少”,“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在这样的会计手段下,海王生物2003年顺利地实现了盈利,可是有记者计算后发现,如果扣除掉因为坏账估计变更产生的新增盈利,海王生物将倒亏。
甚至连海王生物的业绩预计公告,都曾产生过严重误差。
2002年2月1日,海王生物隆重公告上一年的净利润将取得增长50%的好成绩,而且,在部分董事对该公告质询之后,公司经进一步核查, 于四天后再次肯定了增长50%的预计,而仅仅两个月过后,海王生物年报里体现的实际增长只有预计增长幅度的略过一半,由此还受到了深交所的谴责。
让观察家们跌破眼镜的“馈赠”
业绩虚虚实实的背后,往往有着更大的利益追逐。
在2005年第三季度报告里,还显示了一条貌似平常的信息,公司因持有H股上市公司亚洲资源的股票而计提了2800多万的股票投资跌价准备。
而这个“亚洲资源”恰恰在2004年那场吵得沸沸扬扬的“以股抵债”中出过名。
2003年11月,据公开资料,海王生物以3亿元的价格转让了北京巨能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41%的股权,受让方为巨能实业。
作为曾大为看好的巨能钙投资,海王生物在其业绩偏离预期的情况下,断然退出,本无可厚非,而有趣的是,一年之后,海王生物仍然没有收足股权出让款。在难以收回债权的情况下,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据报道,2004年11月,一位神秘的香港女公民王氏竟然愿意将其所持的港股公司亚洲资源的1个多亿的股票过户给海王生物,代巨能实业偿债。海王生物在声称不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竟接受了“馈赠”的股票,创造出非大股东欠款之外的“以股抵债”。
资本市场上竟然发生如此义举,让观察家们跌破眼镜。
众说纷纭之际,人们发现,亚洲资源同巨能实业关联密切。而海王生物受让股份解除同巨能的债务,有吃亏之嫌,因为业绩并不见优异的亚洲资源当时的市盈率已高达187,随时可能发生股价下跌,受让后成为其大股东的海王生物无疑将坐上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