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比分析2013年7月四川盆地西部的两次大暴雨过程,重点分析地形对低层流场的调整作用,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都是在副高西侧的低值系统影响下发生的,过程发生前期盆地西部处于
【机 构】
:
四川省气象台,四川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
【基金项目】
: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资助项目(CMAYBY2014-0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比分析2013年7月四川盆地西部的两次大暴雨过程,重点分析地形对低层流场的调整作用,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都是在副高西侧的低值系统影响下发生的,过程发生前期盆地西部处于高能高湿和及其不稳定的情况下,系统影响时有冷空气配合,“7.3”日的冷空气势力强于“7.9”过程,但低层南风弱于“7.9”过程;地形对两次暴雨过程的850 h Pa流场起到调整作用,冷空气影响前东南气流与地形以接近90°的夹角相交,地形的强迫抬升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冷空气入侵后,偏东北气流配合复杂的地形作用,造成龙门山沿线的
其他文献
以B665牛头刨床为例,介绍了一套可扩大其加工范围的工装,并可应用天铣床上。
学生反馈是评估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对学生反馈的问卷仅进行主观理解和简单统计,无法提供准确定量的分析和支持依据。使用非线性决策树,对近3年本科必修双语课程《数字图像处理》的学生评教问卷进行数据挖掘,首先将其分成3类和10个不同输入,然后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和建模,最后构建树状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符合对于该课程学生反应和争议较大的问题预期,为课程设计提供定量有效的教学分析工
为满足屏幕图像传输中低CPU使用率,低带宽占用率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态分块隔行扫描算法。该算法比较相邻两帧图像,找出所有图像变化坐标并根据变化像素点的坐标得到面积最小的不重叠矩形区域的集合,压缩并发送矩形区域集合包含的图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变化较小时,该算法的CPU使用率和带宽占用率明显优于固定分块隔行扫描算法,有效减小传输的数据量,提高图像传输的性能。
为探讨四川盆地周边复杂地形对西南低涡发生发展以及移动的影响,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WRFV3.4.1,对2010年7月16日至18日发生在四川盆
针对用原工艺与模具加工的半弧U形件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校正困难等问题.改一次加工一件的工艺为合并加工一个U形件、弯形后再冲切成两件的方法.并将原压型模改为弯曲切断复合
针对多相机组合成像系统中图像目标位置问题,分析球面相机阵列的全局角坐标定位原理,给出相机结构参数与目标点全局坐标的关系式,提出一种坐标系的实验测定与数据处理方法。
针对姚华桢等人提出的射频识别认证协议易遭受读写器ID揭露,中间人攻击和假冒攻击等安全脆弱性,提出一种基于NTRU公钥密码算法的改进双向认证协议,并用GNY逻辑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协议不仅具有一次一密的特点,而且在实现双向认证的同时也完成了会话密钥的交换,并将主要的计算放在读写器上,有效降低了服务器的压力;解决了当前协议中存在的位置跟踪,前向安全性等隐私泄漏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能够可抵抗重传
为揭示2013年7月2日形成东北暴雨的降水原因,利用常规观测、加密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等,使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影响2013年7月2日东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