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根据全团统一部署,团江西省委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加油助力。
调研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较为普遍,热门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冷门岗位“门可罗雀”的情况不少。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激发大学生的内生动力,要坚持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为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积极组建“青年就业宣讲团”。邀请各级党政领导、就业导师、人力资源师和优秀青年典型,通过开设公开课、专题宣讲、线上分享等方式,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长远规划职业生涯。2019年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共开设就业公开课、举办就业宣讲等活动1078场,覆盖学生18.3万余名。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推动高校团委联合就业部门,与就业迷茫、思想困惑的大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定期开展走访交流、联系帮助,倾听心声、解答困惑,着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存在的“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等问题。
实现更好就业,首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团江西省委广泛开展“扬帆计划”等实习实训活动,助力在校大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知自己、认知社会,端正就业态度、提升就业能力。
打造政务实习品牌项目。连续5年组织483名大学生赴省直机关实习,带动各地组织7801名大学生走进各级机关进行职场体验,打造了一批政务实习品牌项目,如赣州市的“展翅计划”、新余市的“青燕归巢”、宜春市的“归雁思源 智汇家乡”、共青城市的“百名大学生进机关”等,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共建岗位库、多渠道延展扩大覆盖面、多措施落地严把关的工作机制。
组织学子走进企业。广泛联系协调各级青联、青企协等,提供实习岗位1.3万余个,组织3.3万余名大学生走进企业,接受岗位锻炼。
搭建就业对接平台。与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常态化开展“千校万岗”“三进三送”活动,一体推进就业推荐、就业技能培训等。联合人社、国资等部门以及58同城、智联招聘、云就业等互联网招聘平台,为困难毕业生免费提供就业中介服务,架起毕业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互通平台。
精准投放就业信息。依托“赣青团学”微博微信平台,开设“千校万岗·职为你来”专栏,发布就业信息59次、就业岗位信息192万余条,把就业政策、招聘岗位、招聘活动通过“云方式”送抵高校毕业生。
开展专场招聘会。重点面向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举办省级“千校万岗”专场招聘会11场,邀请2698家企业走进校园,提供岗位13.2万余个,推动190余所大中专学校开展招聘会、双选会4400余场,提供工作岗位95.4万余個。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建立学校团干部“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和帮扶过程记录台账制度。
结对帮扶中,团干部常态联系帮扶学生,辅导巩固知识技能,梳理解决思想与心理问题,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观念,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就业实践积累经验。并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特长,进行不少于5次的就业指导,推荐不少于10个就业岗位,做到“一人一策”“应扶尽扶”、持续跟踪。截至目前,共帮扶1.95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
认识到位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落实才能有力。团省委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到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共青团应为、可为、能为,还能大有作为。团江西省委持续在做深做细做好上发力,发挥优势,主动作为。
精准发力是关键。“牵线搭桥”关键要“人岗相配”。团江西省委在推送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岗位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好组织力量和个人力量,精心筛选招聘单位,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提高岗位吸引力,让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满意。团省委开设“千校万岗·职为你来”就业信息专栏,每一期招聘信息都经过精心筛选,并通过省校院(系)各级团组织精准推送到毕业班团支部,尽可能地让更多毕业生获取到就业信息。可以说,团江西省委举办的每一场招聘会,既用好了组织力量,也发动了个人资源,广泛整合省直机关、省国资委、省青联、省青企协、省人力资源市场等资源,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吸引力的岗位资源,尽最大努力让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来有所获。
真情付出是保障。就业是双向选择,“匹配”成功,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过程中,团组织作为“牵线人”,不仅要帮助提供就业信息,更要付出耐心、细心和真心,持续跟踪辅导,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坎坷,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付出总会有收获。
下一步,团江西省委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部署要求和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识上再出发、措施上再发力、成效上再提升,努力做深做细做实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助力大学生就业贡献青春力量。
加强教育引导,促进理性择业
调研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较为普遍,热门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冷门岗位“门可罗雀”的情况不少。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激发大学生的内生动力,要坚持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为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积极组建“青年就业宣讲团”。邀请各级党政领导、就业导师、人力资源师和优秀青年典型,通过开设公开课、专题宣讲、线上分享等方式,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长远规划职业生涯。2019年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共开设就业公开课、举办就业宣讲等活动1078场,覆盖学生18.3万余名。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推动高校团委联合就业部门,与就业迷茫、思想困惑的大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定期开展走访交流、联系帮助,倾听心声、解答困惑,着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存在的“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等问题。
开展实习实训,提升就业技能
实现更好就业,首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团江西省委广泛开展“扬帆计划”等实习实训活动,助力在校大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知自己、认知社会,端正就业态度、提升就业能力。
打造政务实习品牌项目。连续5年组织483名大学生赴省直机关实习,带动各地组织7801名大学生走进各级机关进行职场体验,打造了一批政务实习品牌项目,如赣州市的“展翅计划”、新余市的“青燕归巢”、宜春市的“归雁思源 智汇家乡”、共青城市的“百名大学生进机关”等,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共建岗位库、多渠道延展扩大覆盖面、多措施落地严把关的工作机制。
组织学子走进企业。广泛联系协调各级青联、青企协等,提供实习岗位1.3万余个,组织3.3万余名大学生走进企业,接受岗位锻炼。
广泛整合资源,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搭建就业对接平台。与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常态化开展“千校万岗”“三进三送”活动,一体推进就业推荐、就业技能培训等。联合人社、国资等部门以及58同城、智联招聘、云就业等互联网招聘平台,为困难毕业生免费提供就业中介服务,架起毕业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互通平台。
精准投放就业信息。依托“赣青团学”微博微信平台,开设“千校万岗·职为你来”专栏,发布就业信息59次、就业岗位信息192万余条,把就业政策、招聘岗位、招聘活动通过“云方式”送抵高校毕业生。
开展专场招聘会。重点面向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举办省级“千校万岗”专场招聘会11场,邀请2698家企业走进校园,提供岗位13.2万余个,推动190余所大中专学校开展招聘会、双选会4400余场,提供工作岗位95.4万余個。
精准结对帮扶,解决特殊群体困难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建立学校团干部“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和帮扶过程记录台账制度。
结对帮扶中,团干部常态联系帮扶学生,辅导巩固知识技能,梳理解决思想与心理问题,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观念,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就业实践积累经验。并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特长,进行不少于5次的就业指导,推荐不少于10个就业岗位,做到“一人一策”“应扶尽扶”、持续跟踪。截至目前,共帮扶1.95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
引领青年思想,持续跟踪辅导
认识到位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落实才能有力。团省委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到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共青团应为、可为、能为,还能大有作为。团江西省委持续在做深做细做好上发力,发挥优势,主动作为。
精准发力是关键。“牵线搭桥”关键要“人岗相配”。团江西省委在推送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岗位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好组织力量和个人力量,精心筛选招聘单位,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提高岗位吸引力,让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满意。团省委开设“千校万岗·职为你来”就业信息专栏,每一期招聘信息都经过精心筛选,并通过省校院(系)各级团组织精准推送到毕业班团支部,尽可能地让更多毕业生获取到就业信息。可以说,团江西省委举办的每一场招聘会,既用好了组织力量,也发动了个人资源,广泛整合省直机关、省国资委、省青联、省青企协、省人力资源市场等资源,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吸引力的岗位资源,尽最大努力让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来有所获。
真情付出是保障。就业是双向选择,“匹配”成功,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过程中,团组织作为“牵线人”,不仅要帮助提供就业信息,更要付出耐心、细心和真心,持续跟踪辅导,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坎坷,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付出总会有收获。
下一步,团江西省委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部署要求和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识上再出发、措施上再发力、成效上再提升,努力做深做细做实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助力大学生就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