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认监委发布的“进口婴幼儿奶粉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被有些业内人士认为是对进口OEM奶粉生产企业的洗白。并认为国产奶粉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日子将更加艰难。
问题还不仅是奶粉,眼下连液态奶也将面临很多国外企业的挑战。此前一号店推出进口牛奶促销活动,短时间内就被一抢而光,连伊利等国内厂商阵营也推出了进口液态奶业新业务,2003年帕尔玛拉特等国外乳企败走中国之后,进口牛奶又在国内红火起来。
去年液态奶进口增长超九成
进口液态奶不同奶粉,运输不便影响其进军中国市场。然而今年3月中旬,一号店启动进口牛奶大促销活动,结果惊人。仅仅用了不到53分钟,全部30个集装箱进口牛奶被一抢而空,其竞争对手我买网在同一时期也展开类似的促销活动,结果好沃德和爱氏晨曦等品牌的进口牛奶在促销当天的销售额是平常的6-7倍。
从宏观的数据来看,进口液态奶增长迅猛。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3年全年液态奶进口19.5万吨,同比增加91.6%,进口额为2 .7亿美元,同比增加91 .2%。值得注意的是,液态奶就进口量和进口额的增长率,都高居乳制品品类第一位,这几年全国上下都关注的奶粉其进口量与进口额的增长为49.2%和89.0%。此外,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液态奶3 .5 1万吨,同比增长24.38%,从进口来源国来看,进口量前4位的国家是德国、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其中来自欧盟的进口量1.95万吨,占全国总进口的59.26%。
目前,很多大城市的各大超市,货架上已经有不少进口牛奶的身影,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新西兰以及欧洲国家,偶尔可以见到来自美国或阿根廷的液态奶,此外,在三四线城市的商超,进口液态奶也开始涉足其中,广东某三线城市的沃尔玛超市,就有数种来自新西兰、丹麦以及德国的进口液态奶,品牌数在10个左右。
“当年帕尔玛拉特因为国内的液态奶市场竞争惨烈而退出中国,但是现在全进口品牌在液态奶领域卷土重来。”咨询机构普天盛道董事长雷永军表示,“在尤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更加明显,大概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几乎无论是市场、精品超市,还是我们看到的普通超市、便利店等,几乎看不到国外的液态奶在货架上,但是今天我们去超市,尤其我之前的调研,发现最少有20多个品牌。”
品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利”)市场部经理段鹏透露,“近几年,进口牛奶的销量增长每年都在60%以上。”品利已经做了20年进口牛奶的代理,目前已经开始转做自有品牌。
雷永军认为,“在市场调研中,我相信液态奶的中高端市场未来外资品牌进入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的几十个品牌还主要是贸易公司操作,还没有大的企业进入。在今年大概4、5月份普天盛道做过一次论证,就是有一家企业委托我们,说美国的常温奶如果进入中国,在中国大概用三到五年时间可以做多大的市场?我们调研结果做出了一个50到100亿的预测。这与中国消费者本身无论从奶粉和液态奶对外资品牌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核心还在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诚信问题。最值得强调的是,已经有企业对液态奶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有战略思考。”
国内乳业巨头动作频频
境外进口的液态奶生产企业不仅通过中国国内的代理公司出口到中国,中国本土乳业巨头也加入市场大战。光明乳业在4月1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Pactum D airyG roupPtyLim ited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由该公司代加工U H T牛奶。有业内人士透露,两公司在公告前已签署战略协议,内容为光明“优+”牛奶在澳洲的生产合作,预计未来光明乳业的“优+”系列等常温奶产品将部分由该澳大利亚公司代工,未来或有可能有其他新的常温乳品或系列由该公司代工并输往国内。
另外两大巨头伊利和蒙牛动作频频。伊利股份在去年年底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意大利最大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虽然双方并未披露合作的具体细节,但当时就有知情人士称,双方合作主要是斯嘉达公司为伊利生产U H T乳制品,以扩充伊利的高端产品线。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6月份伊利将推出德国进口牛奶。
而蒙牛的第二大股东丹麦爱氏晨曦在2012年成为蒙牛二股东之后也在推动进口液态奶事宜,目前,纯进口爱氏晨曦液态奶也已经借助蒙牛渠道登陆北上广等中国内地各大超市。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国内乳企与境外液态奶生产厂商合作,除了为了解决奶源供应的问题,主要由于消费升级及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信赖,进口奶近年来发展较快,且附加值很高,通过对产品结构布局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利润率。”
段鹏表示,“目前的主要销售区域还是华南和华东的一二线城市,根据之前的消费者反馈,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进口牛奶,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安全。此外,目前进口牛奶与国产牛奶之间的价差已经很小了。”
去年国产常温奶因为奶荒而多次涨价,目前中档液态奶一升在15元左右,在一号店,有的进口牛奶一升也就在15元左右,甚至还低于15元,据了解,碰上像3月那种大促销,一升进口奶甚至还低至9 .9元,段鹏透露,一般国内会去买进口牛奶的消费者很多对牛奶有一定的认识,这样的价格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无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价差缩小蚕食国内市场?
进口牛奶其实在近两三年在国内的销售增长都颇为可观,但是与婴幼儿奶粉所不同的是,在国内液态奶还在市场占据主体的情况下,进口牛奶的这种增长不太容易让人察觉,只是在去年奶荒之后,由于成本拉动,国内液态奶多次涨价,导致进口与国产液态奶的价差进一步缩小,才凸显出进口牛奶正在慢慢蚕食国内的市场。
进口牛奶进来,难受的主要是中小型乳企,大型乳企如蒙牛、伊利和光明,他们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跟渠道也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少数地区的市场被进口牛奶抢占并不影响他全国的布局,甚至有些进口牛奶要进来中国,还得找一家巨头一块搞,最典型的比如爱氏晨曦。但是中小乳企就不一样,主要市场就一两块区域,本来来自蒙牛和伊利的压力就不小,如果进口牛奶再进来,价格上又没有明显的优势,很可能最终也就是退出市场的结局。
问题还不仅是奶粉,眼下连液态奶也将面临很多国外企业的挑战。此前一号店推出进口牛奶促销活动,短时间内就被一抢而光,连伊利等国内厂商阵营也推出了进口液态奶业新业务,2003年帕尔玛拉特等国外乳企败走中国之后,进口牛奶又在国内红火起来。
去年液态奶进口增长超九成
进口液态奶不同奶粉,运输不便影响其进军中国市场。然而今年3月中旬,一号店启动进口牛奶大促销活动,结果惊人。仅仅用了不到53分钟,全部30个集装箱进口牛奶被一抢而空,其竞争对手我买网在同一时期也展开类似的促销活动,结果好沃德和爱氏晨曦等品牌的进口牛奶在促销当天的销售额是平常的6-7倍。
从宏观的数据来看,进口液态奶增长迅猛。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3年全年液态奶进口19.5万吨,同比增加91.6%,进口额为2 .7亿美元,同比增加91 .2%。值得注意的是,液态奶就进口量和进口额的增长率,都高居乳制品品类第一位,这几年全国上下都关注的奶粉其进口量与进口额的增长为49.2%和89.0%。此外,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液态奶3 .5 1万吨,同比增长24.38%,从进口来源国来看,进口量前4位的国家是德国、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其中来自欧盟的进口量1.95万吨,占全国总进口的59.26%。
目前,很多大城市的各大超市,货架上已经有不少进口牛奶的身影,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新西兰以及欧洲国家,偶尔可以见到来自美国或阿根廷的液态奶,此外,在三四线城市的商超,进口液态奶也开始涉足其中,广东某三线城市的沃尔玛超市,就有数种来自新西兰、丹麦以及德国的进口液态奶,品牌数在10个左右。
“当年帕尔玛拉特因为国内的液态奶市场竞争惨烈而退出中国,但是现在全进口品牌在液态奶领域卷土重来。”咨询机构普天盛道董事长雷永军表示,“在尤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更加明显,大概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几乎无论是市场、精品超市,还是我们看到的普通超市、便利店等,几乎看不到国外的液态奶在货架上,但是今天我们去超市,尤其我之前的调研,发现最少有20多个品牌。”
品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利”)市场部经理段鹏透露,“近几年,进口牛奶的销量增长每年都在60%以上。”品利已经做了20年进口牛奶的代理,目前已经开始转做自有品牌。
雷永军认为,“在市场调研中,我相信液态奶的中高端市场未来外资品牌进入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的几十个品牌还主要是贸易公司操作,还没有大的企业进入。在今年大概4、5月份普天盛道做过一次论证,就是有一家企业委托我们,说美国的常温奶如果进入中国,在中国大概用三到五年时间可以做多大的市场?我们调研结果做出了一个50到100亿的预测。这与中国消费者本身无论从奶粉和液态奶对外资品牌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核心还在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诚信问题。最值得强调的是,已经有企业对液态奶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有战略思考。”
国内乳业巨头动作频频
境外进口的液态奶生产企业不仅通过中国国内的代理公司出口到中国,中国本土乳业巨头也加入市场大战。光明乳业在4月1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Pactum D airyG roupPtyLim ited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由该公司代加工U H T牛奶。有业内人士透露,两公司在公告前已签署战略协议,内容为光明“优+”牛奶在澳洲的生产合作,预计未来光明乳业的“优+”系列等常温奶产品将部分由该澳大利亚公司代工,未来或有可能有其他新的常温乳品或系列由该公司代工并输往国内。
另外两大巨头伊利和蒙牛动作频频。伊利股份在去年年底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意大利最大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虽然双方并未披露合作的具体细节,但当时就有知情人士称,双方合作主要是斯嘉达公司为伊利生产U H T乳制品,以扩充伊利的高端产品线。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6月份伊利将推出德国进口牛奶。
而蒙牛的第二大股东丹麦爱氏晨曦在2012年成为蒙牛二股东之后也在推动进口液态奶事宜,目前,纯进口爱氏晨曦液态奶也已经借助蒙牛渠道登陆北上广等中国内地各大超市。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国内乳企与境外液态奶生产厂商合作,除了为了解决奶源供应的问题,主要由于消费升级及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信赖,进口奶近年来发展较快,且附加值很高,通过对产品结构布局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利润率。”
段鹏表示,“目前的主要销售区域还是华南和华东的一二线城市,根据之前的消费者反馈,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进口牛奶,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安全。此外,目前进口牛奶与国产牛奶之间的价差已经很小了。”
去年国产常温奶因为奶荒而多次涨价,目前中档液态奶一升在15元左右,在一号店,有的进口牛奶一升也就在15元左右,甚至还低于15元,据了解,碰上像3月那种大促销,一升进口奶甚至还低至9 .9元,段鹏透露,一般国内会去买进口牛奶的消费者很多对牛奶有一定的认识,这样的价格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无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价差缩小蚕食国内市场?
进口牛奶其实在近两三年在国内的销售增长都颇为可观,但是与婴幼儿奶粉所不同的是,在国内液态奶还在市场占据主体的情况下,进口牛奶的这种增长不太容易让人察觉,只是在去年奶荒之后,由于成本拉动,国内液态奶多次涨价,导致进口与国产液态奶的价差进一步缩小,才凸显出进口牛奶正在慢慢蚕食国内的市场。
进口牛奶进来,难受的主要是中小型乳企,大型乳企如蒙牛、伊利和光明,他们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跟渠道也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少数地区的市场被进口牛奶抢占并不影响他全国的布局,甚至有些进口牛奶要进来中国,还得找一家巨头一块搞,最典型的比如爱氏晨曦。但是中小乳企就不一样,主要市场就一两块区域,本来来自蒙牛和伊利的压力就不小,如果进口牛奶再进来,价格上又没有明显的优势,很可能最终也就是退出市场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