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提供契机,创设情境,评价分析,运用操作实验法等让学生自己探索,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主动 契机 情境 评价 操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367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大趋势。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呢?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提供契机,促进主动学习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在七年级上第六章第1节《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一节课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更好地让学生能在课堂充分地理解并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我这样设计一道例题:例:新华初中七年级17班为了了解班级40名同学的身高,并能更加直观地比较男生与女生的身高,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收集同学的身高。
师:很好,现在分成2组20人一组,收集组内同学的身高,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数据并展示出来,要求是更加直观地比较。
学生:开始分配任务,并且去亲自实践,交流讨论……
师:问在这一过程中,你们的步骤时候什么?
生:先量取同学的身高,然后开始比较。
生:我认为量好身高后应该把身高进行排序。
师:还有吗?
生:我想最好能画一个表格,比较明朗一些。
同学们开始激烈讨论,课堂教学也达到了最好。
本节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据的收集以及怎样来处理的整个过程,并且感受这一堂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這样把学生推到探索新知的“第一线”,向学生提供探索的契机、设计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索问题,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创设情境,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造情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让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全班同学当模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否找到使这位同学左右完全相等的一条直线?先让学生找出眼睛、耳朵等的对称轴,学生发现鼻梁这条直线就是这位同学头部的对称轴,再找手、脚等的对称轴,然后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激起了大胆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设计情景问题:“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写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两个根,把两根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你们的方程。老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很快说出原方程”。学生因此会感到惊讶,就想弄清楚老师的秘密在哪里,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兴趣。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学生就要根据游戏中透出的信息:已知两根就能确定原方程,故会猜想:两个根确定方程的三个系数,从而在情景中发现了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找出确定的规律,就会对两根作加、减、乘、除等运算,把运算结果与系数对照,发现出一些规律,再根据这些规律猜想一个结论即根与系数的理论,再运用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定理。试想,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干巴巴的介绍,又只是学生一遍一遍地反复听,哪有不厌烦之理啊?因为情绪的波动,就会有很多学生因为不专心而开小差,可能开始做小动作,也可能小声说话……学生喜欢游戏,把学科知识的学习“蕴藏”在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的最佳途径。
三、评价分析,促进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确,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不可能总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理解错误的时候。这时,就必须改主意,调整思路,另行出击。此时教师应及时激发学生“试一试”的欲望,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可能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尽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片断摘录】
师:我从老板那里得到一条信息:这件衣服按进价提高30%后标价,标价为260元,则这件衣服的成本价是多少?
不一会儿学生们报出了各种数据:78元,200元,182元……
教师巡视,(让学生将自己的做法呈现在黑板上)
生1:解:260×30%=78
生2:解:260×(1-30%)=182
生3:解:设这件衣服的成本价为x元,
根据题意,得1+30%x=260, x=200
生4:解:设这件衣服的成本价为x元,
根据题意,得30%x=260
x≈867
师生对以上解法进行评价,他们都努力地说明自己的想法的正确性,他人解法的问题所在,在争议中达成共识:这件衣服的成本价为200元.
实践证明,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四、操作实验,促进主动学习
运用操作实验法可以让每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变“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减少压力,增强协调、合作的和谐气氛,也可以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知,生动有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供契机,创设情境,评价分析,运用操作实验法等让学生自己探索,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
[2]出版《新课程的历年与创新》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北京大学出版社
[3]《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闫承利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云南省广南县者太乡中心学校
关键词:主动 契机 情境 评价 操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367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大趋势。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呢?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提供契机,促进主动学习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在七年级上第六章第1节《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一节课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更好地让学生能在课堂充分地理解并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我这样设计一道例题:例:新华初中七年级17班为了了解班级40名同学的身高,并能更加直观地比较男生与女生的身高,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收集同学的身高。
师:很好,现在分成2组20人一组,收集组内同学的身高,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数据并展示出来,要求是更加直观地比较。
学生:开始分配任务,并且去亲自实践,交流讨论……
师:问在这一过程中,你们的步骤时候什么?
生:先量取同学的身高,然后开始比较。
生:我认为量好身高后应该把身高进行排序。
师:还有吗?
生:我想最好能画一个表格,比较明朗一些。
同学们开始激烈讨论,课堂教学也达到了最好。
本节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据的收集以及怎样来处理的整个过程,并且感受这一堂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這样把学生推到探索新知的“第一线”,向学生提供探索的契机、设计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索问题,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创设情境,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造情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让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全班同学当模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否找到使这位同学左右完全相等的一条直线?先让学生找出眼睛、耳朵等的对称轴,学生发现鼻梁这条直线就是这位同学头部的对称轴,再找手、脚等的对称轴,然后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激起了大胆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设计情景问题:“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写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两个根,把两根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你们的方程。老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很快说出原方程”。学生因此会感到惊讶,就想弄清楚老师的秘密在哪里,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兴趣。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学生就要根据游戏中透出的信息:已知两根就能确定原方程,故会猜想:两个根确定方程的三个系数,从而在情景中发现了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找出确定的规律,就会对两根作加、减、乘、除等运算,把运算结果与系数对照,发现出一些规律,再根据这些规律猜想一个结论即根与系数的理论,再运用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定理。试想,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干巴巴的介绍,又只是学生一遍一遍地反复听,哪有不厌烦之理啊?因为情绪的波动,就会有很多学生因为不专心而开小差,可能开始做小动作,也可能小声说话……学生喜欢游戏,把学科知识的学习“蕴藏”在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的最佳途径。
三、评价分析,促进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确,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不可能总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理解错误的时候。这时,就必须改主意,调整思路,另行出击。此时教师应及时激发学生“试一试”的欲望,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可能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尽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片断摘录】
师:我从老板那里得到一条信息:这件衣服按进价提高30%后标价,标价为260元,则这件衣服的成本价是多少?
不一会儿学生们报出了各种数据:78元,200元,182元……
教师巡视,(让学生将自己的做法呈现在黑板上)
生1:解:260×30%=78
生2:解:260×(1-30%)=182
生3:解:设这件衣服的成本价为x元,
根据题意,得1+30%x=260, x=200
生4:解:设这件衣服的成本价为x元,
根据题意,得30%x=260
x≈867
师生对以上解法进行评价,他们都努力地说明自己的想法的正确性,他人解法的问题所在,在争议中达成共识:这件衣服的成本价为200元.
实践证明,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四、操作实验,促进主动学习
运用操作实验法可以让每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变“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减少压力,增强协调、合作的和谐气氛,也可以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知,生动有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供契机,创设情境,评价分析,运用操作实验法等让学生自己探索,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
[2]出版《新课程的历年与创新》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北京大学出版社
[3]《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闫承利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云南省广南县者太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