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病性银屑病61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g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关节病性银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为制订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诊断与分型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研究的方式,详细分析61例确诊的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就诊当时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其发病特征和演变规律,并与传统标准描述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横断面研究发现,关节病性银屑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多样,传统标准描述的5种临床特征:远端指(趾)关节炎38例,非对称性少数关节炎5例,对称性多关节炎33例,残毁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各型之间互有重叠;传统标准未描述的临床特征:外周附着点炎19例(31%),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17例(28%),颞颌关节炎5例、胸锁关节炎1例.传统标准描述的影像学特征:骨质吸收--笔帽状畸形6例,指端削尖样改变6例,韧带骨赘竹节样改变5例,骶髂关节炎Ⅲ-Ⅳ级8例;传统标准未描述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绒毛状骨膜炎19例,边界不清的骨质增生12例,骨质侵蚀25例,局限性非对称性韧带骨赘8例,骶髂关节炎Ⅱ-Ⅲ级8例.回顾性研究发现,关节病性银屑病发病特征亦多样化,且呈现进展性病程.结论 关节病性银屑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发病特征表现多样,演变规律复杂,传统的标准仅能涵盖部分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不能满足早期诊断与合理分型的需要,应探讨新的诊断与分型标准。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治疗期间易合并带状疱疹,且病情重,疼痛持续时间长.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疼痛门诊收治48例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合并颜面部、头颈部、胸背部及腹部带状疱疹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观察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期刊
目的 探讨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对米卡芬净的敏感性.方法 通过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模型,用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法和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来评价白念珠菌生物膜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的敏感性.结果 30株白念珠菌生物膜中,所有菌株对氟康唑均耐药(SMIC80≥64μg/mL);4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SMIC80≤1μg/mL),26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MIC801μg/mL);27株对米卡芬
血清学实验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一类以快速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为代表的非梅毒螺旋体实验,通常称筛查试验;一类是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为代表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称确诊试验.由于实验原理易懂、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是医疗机构中普遍开展的检测项目.我们针对本市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质量的基线调查.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二次PCR技术诊断疑似真萧感染临床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真菌感染的深部位痰及肺泡灌洗液标本共29份,分别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真菌通用引物单次与二次PCR扩增rDNA的ITS区,并对真菌检出阳性率和多种真菌菌种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疑似病例痰及肺泡灌洗液标本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单次PCR和二次PCR真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7%(6/29)、37.9%(11/29
透明细胞丘疹病(clear cell papulosis,CCP)是1987年认识的一种新的皮肤病,患者是中国台湾的2个小兄弟[1],随后陆续有15例报道[2-8].CCP临床特征是多发的色素减退斑或扁平丘疹,大多数分布于下腹部,沿乳线(milk-line)对称分布,病理特征为透明细胞散在或2~4个成簇分布于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而基底上层较少。
期刊
目的 对一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家系资料,抽取家系中患者、正常人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 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亚铁螯合酶(FECH)基因的第1至11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直接进行双向测序以检测突变.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和卟啉测定结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期刊
患者男,57岁,全身皮肤起红色丘疹、丘疱疹9个月,发热8个月,乏力、双下肢水肿1个月.9个月前患者于四肢屈侧皮肤起紫红色及紫蓝色丘疹、丘疱疹,伴瘙痒,无发热、关节痛。
期刊
患者女,22岁,因右侧胸背部疣状丘疹进行性增多、部分逐渐融合成斑块,伴阵发性剧烈瘙痒2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右侧胸背部可见不规则形条带状分布的淡粉红色至暗红色丘疹、斑块,触之较硬,部分皮损表面有白色角化性鳞屑或者表皮剥脱,Auspitz征阴性(图1).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延长,呈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
期刊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PPV)是皮肤血管痣合并广泛性黑素细胞痣或表皮痣的一种综合征.该病例最早报道于1910年,1947年Ota首次将本病作为一个综合征进行报道[1],后来陆续有散发及群组病例报道[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