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中珠儿的艺术形象解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珠儿是纳桑尼尔·霍桑在小说《红字》中塑造出的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在其名字、外形、性格上,都极具象征意义。她的存在推动着另外两名重要主角的心理历程发展和行为转变,也寄托着作者对善良与纯洁的赞颂。
  【关键词】:红字;珠儿;形象;作用;象征主义
  一、引言
  纳桑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浪漫主义早期的小说家,其作品富含象征主义手法,也具有超验主义色彩。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红字》中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波士顿清教殖民区。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Hester Prynne)在单纯无辜的年纪嫁给了老学者罗杰·齐灵渥斯(Roger Chillingworth),她在独自从英格兰搬往波士顿后与当地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Arthur Dimmesdale)相爱并生下珠儿(Pearl)。海斯特因此深受教民鄙视并被带上代表通奸(adultery)的红字“A”,而后来到波士顿的齐灵渥斯发誓要找出奸夫并对其实施残酷的报复。《红字》叙述了关于“罪”的故事,展示了高超的写作水平,代表了霍桑小说的最高成就。人物珠儿的塑造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试结合文本和象征主义手法,以及霍桑的家庭背景以分析珠儿在小说中的形象。
  二、珠儿的名字
  《红字》中的名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珠儿”这一名字被认为象征着美丽与财富。人如其名,珠儿从小可爱纯真,既有乡土小孩般的活泼洒脱,也有公主般的高贵美丽。海斯特说:“上帝赐一个孩子给我”,“她是我的幸福”[1]96.她将珠儿视为珍贵的财富,难以想象没有珠儿的陪伴她将如何站在邢台上面对众人的羞辱,如何经受长达七年的煎熬。而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想象海斯特在怀孕时内心何其挣扎与痛苦。她本可以一逃了之,但也许是对爱人的留恋,也许是与世俗抗争的决心让她留下来,不论面对多少非议的眼光。作为女性,她有着非凡的坚忍与牺牲精神。
  珍珠的产生源自一粒肮脏的砂砾,而珍珠本身光彩照人。故事中的珠儿作为私生女,在清教徒看来是肮脏不洁的产物,在霍桑笔下却是如此纯洁可爱,有着自然天成的脾性和美丽。这样的对比是霍桑对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勇敢而打破禁忌的爱情的颂扬和对清教主义压抑人性的讽刺。
  三、活着的红字
  红字是海斯特罪恶的昭示,在小说中,红字以多种形式出现。最初是胸口的标志,而后有珠儿这一活生生的红字,接着是苍穹中的辉光,牧师胸上的印记,以及最后海斯特的墓碑。其中最鲜明的标志便是珠儿。
  珠儿的出生已是梅、丁二人犯罪的活生生的证据,时刻提醒着他们所犯下的罪名。海斯特在戴上红字以后,将自己深深隐藏在灰暗的长袍下,收敛了所有的女性光芒。珠儿一直陪伴在母亲左右,身穿刺绣精致的红裙,就像一只行走着的红字。这样的着装显然和身边灰暗的海斯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海斯特的收敛是表面的服从,珠儿的精心装扮透射出海斯特对自由与美的追求和对清教教条泯灭人性的控诉,反映出她内心深处极度自尊、骄傲而又自卑的矛盾情感。
  珠儿从小对红字显示出强烈的兴趣。与别的小孩对母亲乳房的依恋不同,小珠儿对母亲身份的认知首先来自于其胸口的红字(王嘉琦, 2012)。而后的生活中,她始终对红字有着高度的好奇心,总是试图解开红字的意义,似乎感知到自己与红字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时刻提醒着海斯特珠儿是罪恶的孩子,并迫使其不断忏悔和思索。
  此外,珠儿与众不同的服饰和自由古怪的性情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父母的性格与特质。她从小“明白自己和其他孩子那完全相悖的独特地位”,“要是有时孩子们围观她,他就会耍着小脾气,变得异常凶悍”68,在她的性格中,时时闪耀着不羁的光芒。海斯特的内心深处无疑是自由不羁的,至于丁梅斯代尔,他虽然虚伪懦弱,但也曾大胆冲破了清教伦理的底线,这位令人敬仰的牧师内心也有对爱与温暖的渴望。于是才会有树林会面之后的逃离计划。
  甚至,我们可以说,珠儿与父亲的相似更甚于母亲。这对父女在外表、天性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牧师肩负着与上帝沟通的神职,深受所有教民的信任与尊敬。他喜爱于林中漫步,在大自然中得到内心的平和。珠儿从小有着与自然沟通的能力,不管是在海边还是在森林中,都像一只无拘无束的精灵,享受着自然的爱抚与亲近。父女二人都有着自由、天然、神性的特质。
  当妈妈问珠儿是否知道佩戴红字的原因时,她回答到:“我当然懂了”,“与牧师用手护住心脏是一个缘故”。她敏锐地感知到牧师胸前有一个“隐形的红字”(王嘉琦, 2012),似乎知道了母亲与牧师之间的联系,才会不断追问牧师是否会“牵着妈妈的手”走到镇上。在海斯特与牧师截然不同的表面身份下,珠儿俨然成为锢住这两个“罪人”的铁锁链,将二人系为一线。
  四、赎罪的使者
  我们不难注意到,珠儿虽只是一个小孩,却有着与自然融合的天性和敏锐的感知力。小说之中有不少相关的叙述。
  她在林中玩耍时,“虽然树林阴沉抑郁,但显现了最为热忱的心境来迎接她”,“那些野生的小动物,都不愿从她那条甬道上移开”228,“那林中之母及其养育的全部野兽,都在这个人类女子的身上嗅到了一种亲切的荒野气息”229。珠儿到了林中就像回家的精灵一般快乐自在,她的天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充分享受着自由。相反,海斯特却心思沉重,连阳光也总是避开她的身影。珠儿自由和天然的特性,通过与阳光的互动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与内心充满秘密和枷锁的其他人形成强烈的对比。
  当从墓地遥望窗口的牧师与医生时,珠儿惊呼“他已经逮住了牧师。我们走吧,妈妈,否则他也把你抓走了!但他逮不到小珠儿!”127在林中追逐阳光时,珠儿告诉妈妈“它跑着藏起来了,它对你前胸的那些东西恐惧呢”198。珠儿身上有着超验主义者所向往的神性,她似乎能与“超灵”自由对话,感知自然的灵性,察觉人物微妙的情绪,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使者。   珠儿并不一直是海斯特的慰藉,有时反而令她感到万分煎熬。海斯特胸前的红字灼烧着着她的胸口,而珠儿对这个标志的强烈兴趣和有意无意的强调常常令其心惊胆颤。襁褓中的小珠儿时常“伸出小手向字母抓过去”72;她“把野花一朵朵地扔在妈妈胸前。每逢野花击在红字上,她就像小精灵般蹦蹦跳跳”73;在树林中见到母亲并未佩戴红字,她便不愿靠近,甚至暴跳如雷。珠儿便像是一个恶魔,不断提醒着海斯特的罪过和内心的秘密。同时也充当着规范和约束的角色,抑制了海斯特本性中的狂野和不羁的外现(向天华,2006)。
  牧师对小孩的观察十分敏锐,他常常感到小孩对他的惧怕和疏离,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他相信那是由于他内心藏有罪恶的秘密。珠儿两次亲吻牧师,一次在贝灵汉府邸,牧师为海斯特辩护后;另一次在丁梅斯代尔走上刑台坦白他与海斯特和珠儿的关系后。除此之外,珠儿都拒绝对牧师表示亲近。这样忽近忽远的态度更加深其内心的负罪感,促进他的反思,也预示了刑台陈罪情节的发生。在海斯特的影响和珠儿的推动下,牧师认识到他最可怕的罪恶不是通奸,而是懦弱地活在虚假的面孔下。当牧师在邢台上揭露自己的罪恶后,珠儿给予牧师的亲吻是对他内心最大的慰藉和救赎。于是作者说这时于海斯特而言,珠儿也“不再是痛苦的使者了”302。
  珠儿似乎是上帝派到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身边的使者,时刻提醒着他们的罪恶,促使他们不断悔悟与自我救赎,推动着二人内心秘密的一步步揭示。
  五、霍桑意识的影子
  霍桑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清教传统。他的祖先约翰·霍桑是萨勒姆审判案的主要审判者之一,当年清教对异教徒的残忍迫害行为成为霍桑心中罪恶与羞愧的根源,促使他对罪恶与赎罪有着深刻的思考。
  霍桑的父亲常常出海,在一次航程中与他的母亲结识和相爱。他们在婚前有了第一个女儿,未婚生育在清教文化中是无法容忍的,霍桑的母亲因此备受霍桑家族的歧视和排斥。再加上霍桑的父亲长时间出海,这样的情形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直到几年后父亲在一次出海中去世,母亲不堪压力,毅然带着几个孩子回到了娘家。
  对比珠儿的处境,可以看到霍桑家庭的影子,比如非婚生子,罪人后代,坚忍的母亲和早逝的父亲。他似乎希望将自己悲惨的童年放到《红字》中,并希望在文中将类似的经历发生颠覆和改变(梁鹏宇, 2014)。 霍桑相信人天性中遗传着祖先的罪恶,在《红字》中塑造了如此一个罪人的后代,她既暴躁又可爱,既邪恶又纯洁。她时而真实,又时而触不可及,像一只“飘忽的精灵”65,只在她的父亲袒露罪恶之后,才“仿佛解除了咒语一般”302,从此可以“安安分分做一个女人,体验人间的欢乐与悲伤”302。霍桑内心渴望像认同珠儿的纯洁一般认同自己,但由于祖先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过,他无法摆脱祖先的影响。于此也可以看出在霍桑的意识中,除了罪恶的遗传性,还有认罪之于减轻罪恶的重要意义。珠儿形象的突变是因为父亲公开认罪,在认罪的同时,也就承认了自己是珠儿的父亲,于是珠儿形象不仅从痛苦的使者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女子,也从一个单亲小孩变为普通孩子。于是才能从一直“飘忽的精灵”脚落实地从此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六、结语
  珠儿是《红字》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小说的情节发展、主题揭示以及其他人物的展现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小说中最灵动的角色,珠儿备受作者偏爱,被赋予了自然天成的特性,同时也是最为难解的角色,让人疑惑而又深受吸引。珠儿的成功塑造是《红字》中一大亮点,增添了小说的内涵与魅力。她的身上寄托着作者对恶的思考和对善的渴望。
  注释:
  [1]引自《红字》,纳桑尼尔·霍桑著,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后文中对原文的引用均出自此书。96代表页数,后同。
  参考文献:
  [1][美]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M]. 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 译.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年6月第一版.
  [2]向天华. 珠儿是海斯特“三重人格”的外化体现[J]. 文学研究. 2006年10月号下旬刊(166-167).
  [3]王嘉琦. 《红字》中父亲的“缺席”与珠儿的自我认知[J]. 外国文学.2012(02):146.
  [4]梁鹏宇. 《红字》中齐灵沃斯与珠儿的形象起源[J]. 文化纵横. 2014年9月总第390期.
其他文献
【摘要】: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以其充满浓郁的个人特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唯美的世界。本文通过对安房直子的作品分析,来探究蕴含在作品中的自然观  【关键词】:安房直子;自然观;和谐;崇拜  在当今日本儿童文学界安房直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静心品读她的作品仿佛进入她笔下的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在那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到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和神秘的声音,但莫名的也会有淡淡的哀伤。在那个唯
期刊
【摘要】:分析庄子在寓言里的自我形象,可以发现庄子的性情有着“眼冷”和“心热”这二重特点。庄子眼极冷,他冷眼观社会人生,睿智而超脱;同时庄子又心肠极热,怪诞诡谲的文风之下是对现实的洞察与忧心。庄子的性情,可概括为“道是无情却有情”。  【关键词】:庄子;眼冷心热;寓言  一、庄子眼极冷  (一)睿眼观人生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
期刊
【摘要】:哥特文学是英美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属于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一般被认为由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直至在整个欧美地区流行起来。哥特小说的主要元素包括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有幽灵的老房子和家族诅咒等。下文中,我们将结合部分著名哥特风格小说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哥特风格;欧美地区;哥特小说代表;哥特文学结构  哥特文学一直在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
期刊
《模仿游戏》去年在国内大热,但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这部电影中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并未被深入挖掘。它的故事结构再简洁不过了,情节也已为人所周知,但始终使人觉得在情节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东西支配着这场悲剧的发展。  这个故事的前两层意涵再清楚不过。首先,是作为一个略有罗曼史色彩的、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其次,则是一个人与社会矛盾的标准古典悲剧情节,即对历来不断发生的天才被后知后觉者拘束、少数人被多数人施暴、
期刊
【摘要】:本文以版面设计与图形元素的概念与范畴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版面设计中图形元素的设计要求及图形在创意中的构成手法的讨论,总结了版面设计中图形元素的构成表现方法,并通过相关应用案例分析进行例证。本文的研究,对排版设计中的图形设计与构成表现提出了审美要求,以期在版面设计中让图形元素更完美的展现创意,提升版面设计的审美层次,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专业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版面设计;图形元
期刊
杯子破碎的声音,是梦破碎在地的声音……  我醒了,眼角挂着几颗晶莹的泪珠.  难道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梦吗?  不,我不相信,因为我手捧的这本画册残存着你的声音,残存着你的微笑,残存着你低头作画的那一瞬间留下的淡淡清香。  ……  那时的我身前是高考这座高不可攀的大山,哪怕停下一秒都有被推下身后万丈深渊的危险,密不可织的节奏让我窒息,我经常在黄昏里的某个课间偷偷地坐在操场的角落里,只有流泪的时候才可以
期刊
【摘要】:大足石刻艺术作为历史社会的缩影,具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利用大足石刻艺术宝藏创作数字浮雕作品,尝试多元化地传承与发展大足石刻艺术。  【关键词】:大足石刻;世俗造像;民族遗产;数字浮雕  数字浮雕是艺术家在电脑里创作的虚拟浮雕并可借助数控技术进行雕刻从而得到实物的一种浮雕,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它不仅能带来财富而且能赋予新的生活意义。[1]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必
期刊
【摘要】:眼睛是认知世界的窗口,通过眼睛的观察而去发现。有句话说的好:“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你看不到的未必不存在。”,所以眼睛得到的客观反映未必都是正确的,有时候也会欺骗你。艺术家也一样,通过眼睛去观察发现事物,之后再描绘出经过整理后的内容。在这过程中艺术家通过眼睛去观察客体时就会出现“视觉差”,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物理现象,生理现象等。但是就是这种视觉差的出现使得艺术创作有了更为独特的气息,
期刊
【摘要】:水彩画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画种。她源于西方,以水作为颜料稀释媒介在纸上作画,颜料因水的晕染交融会在纸面呈现一定的偶然效果。点、线、面是一切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水彩画独有的特点使得点、线、面在其中的运用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元素在水彩画中的运用,对水彩绘画语言展开分析探讨,旨在为水彩画创作打开思路。  【关键词】:点线面;水彩画;形式美  一、点、线、面、水彩画之特点  1、点  
期刊
【摘要】: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它的范围遍布在世界各地。苗族现在约有7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排列第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多彩,素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美誉。苗族妇女的聪明智慧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独特审美个性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苗族服饰丰富多彩的图案上。  一、苗族服饰图案艺术的人文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