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承”二字实在多解,从精神、文化角度来看,它是一代又一代人之间延续、损耗、再生的过程。
传承有两个主体,一日“传”,二日“承”。传者授,承者受,当其中任一主体缺失了,传承也就停止了,文明也将被渐渐掩埋。总的来说,“传”往往是上一代人自然的、下意识的行为;而“承”则是这一代人主動的、有选择的行为。就此而言,我认为只有把握“承”,才能保证文化的稳定发展。
“传”有时是不加选择且良莠不齐的,现实生活中此种事例不胜枚举,就像一个只以分数论英雄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多半也是唯分数论的,而这种习惯又将影响下一代。
人们总说中国的文化传承出问题了。多数人在追责“传”的方面,仅仅问责传者在传授内容上的过失,而忽视了“承”的方面。就好像家长经常责怪老师教得不好,却忽视了学生总是沉默地全盘接受,而从未尝试着去质疑,去反驳。
那么,“承”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传承中有自主性的承者为什么失去了选择接受的权利呢?我想,问题就在于传者往往会对承者进行“压制”。在我国,家长式教育一直占据支配地位,在传承过程中,新一代人被老一代人“压制”的现象十分普遍,因而他们不得不去接受一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这种有意无意的“压制”似乎是全社会默认的“公理”,就像家长“管”孩子,老师“教”学生,我看不到它被完全清除的可能。
我们这一代作为中国最新的承者,应当有选择地去接受并传承我们的文化,这种敢于反对压制的传统,需要通过我们和之后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渐形成。我理想中的传承,应当是“传”与“承”地位平等,以“承”的作用为主的过程。承者不应仅仅满足于在“传”中做选择题,更要编新题,不断地擦掉中国文化上的锈斑与蒙尘,为其镀上一层更新更亮的外衣。
承,多么厚重的一个字。当传到我们手中的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催促我们的是创新的时代浪潮,我们是否有勇气和毅力让它在自己手中变得更加广阔和深邃?
传承有两个主体,一日“传”,二日“承”。传者授,承者受,当其中任一主体缺失了,传承也就停止了,文明也将被渐渐掩埋。总的来说,“传”往往是上一代人自然的、下意识的行为;而“承”则是这一代人主動的、有选择的行为。就此而言,我认为只有把握“承”,才能保证文化的稳定发展。
“传”有时是不加选择且良莠不齐的,现实生活中此种事例不胜枚举,就像一个只以分数论英雄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多半也是唯分数论的,而这种习惯又将影响下一代。
人们总说中国的文化传承出问题了。多数人在追责“传”的方面,仅仅问责传者在传授内容上的过失,而忽视了“承”的方面。就好像家长经常责怪老师教得不好,却忽视了学生总是沉默地全盘接受,而从未尝试着去质疑,去反驳。
那么,“承”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传承中有自主性的承者为什么失去了选择接受的权利呢?我想,问题就在于传者往往会对承者进行“压制”。在我国,家长式教育一直占据支配地位,在传承过程中,新一代人被老一代人“压制”的现象十分普遍,因而他们不得不去接受一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这种有意无意的“压制”似乎是全社会默认的“公理”,就像家长“管”孩子,老师“教”学生,我看不到它被完全清除的可能。
我们这一代作为中国最新的承者,应当有选择地去接受并传承我们的文化,这种敢于反对压制的传统,需要通过我们和之后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渐形成。我理想中的传承,应当是“传”与“承”地位平等,以“承”的作用为主的过程。承者不应仅仅满足于在“传”中做选择题,更要编新题,不断地擦掉中国文化上的锈斑与蒙尘,为其镀上一层更新更亮的外衣。
承,多么厚重的一个字。当传到我们手中的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催促我们的是创新的时代浪潮,我们是否有勇气和毅力让它在自己手中变得更加广阔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