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Angiojet吸栓联合一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的患者52例,均行Angiojet吸栓术,根据髂静脉支架植入时机分为观察组(同期植入)和对照组(分期植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介入治疗均技术成功.两组血栓清除率、手术时间、抽吸次数及抽出液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卧床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
【机 构】
:
315192宁波,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ngiojet吸栓联合一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的患者52例,均行Angiojet吸栓术,根据髂静脉支架植入时机分为观察组(同期植入)和对照组(分期植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介入治疗均技术成功.两组血栓清除率、手术时间、抽吸次数及抽出液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卧床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吸栓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术后穿刺点血肿,经局部压迫后好转;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两组支架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髂股静脉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期或同期植入支架近远期疗效无差异,但同期植入髂静脉支架可缩短术后溶栓时间、减少溶栓剂的使用,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溶栓出血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畸形死亡的病理特点及死亡原因,为提高新生儿专业诊疗水平、防范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畸形医疗纠纷的临床、病理解剖资料.结果 21例中单系统畸形检出率为85.7%(18例),以呼吸系统畸形多见(9例),其次为心血管系统(7例);多系统畸形检出率14.3%(3例).先天畸形为根本死因占61.9%(13例),畸形为联合死因占14.3%(3例),畸形与死亡无关占23.8%(5例).结论 尸检是明确新生儿先天畸形、判断死亡原因及提高诊疗水平的有效手段.
目的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肺栓塞(PE)高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帮助该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的CAP合并PE患者及单纯CAP患者,对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生化指标包括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肌钙蛋白、脑钠肽(BNP)、D-二聚体及氧合指数.结果 CAP合并PE组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发生率均高于CAP组(均P<0.05);CAP合并PE组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比例均高于CAP组(均P<0.05);CAP合并PE
近年来,随着胸部CT的普及使用,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对于疑似恶性的结节,电视胸腔镜下手术(VATS)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对于直径小于1 cm,或距离胸膜边缘大于1.5 cm,尤其是磨玻璃结节,术中难以通过手指触摸定位,需要在术前对此类结节进行定位,术前准确定位肺结节是术中精确切除的必要条件.肺结节的定位技术根据使用的引导系统不同,分为CT引导下术前经皮穿刺辅助定位、气管镜下术前肺结节穿刺定位、CT虚拟3D辅助定位及术中超声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本文就这四大类定位技术及近年来肺结节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胶囊与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用药依从性.方法 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稳定透析时间>3个月)为研究对象.使用罗沙司他治疗的患者作为罗沙司他组(n=32),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注射液患者作为rhEPO组(n=3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贫血、铁 代谢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在治疗后3个月使用Morisky问卷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并记录依从性低的原因.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妇科体检的7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记录NLR和PLR.比较宫颈癌不同病理特征患者外周血NLR和PLR.采用生存曲线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外周血NLR、PL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外周血NLR、P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NLR、PL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营养风险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228例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评分)及癌症疲乏量表(CFS)进行调查.结果 228例患者中136例(59.65%)存在营养风险.其中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NRS2002评分与CFS评分中躯体疲乏评分、认知疲乏评分、情感疲乏评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0.337、0287、0255、0.359,均P<0.01).医疗付费方式、NRS2002评分及病程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前患者CFS
外周静脉导管(PVC)是一种用于静脉给药或补液的工具,但易导致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包括静脉炎、静脉浸润、感染、闭塞、导管脱位、皮肤损伤等[1-2],其中静脉炎、静脉浸润和闭塞最常见.有研究表明,因PVC相关并发症而导致的治疗失败率在35%-50%[3].为此,本研究通过了解ICU患者PVC相关并发症的高危风险因素,建立一套规范、可行的风险因素评估表,为临床提供借鉴.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周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0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联合化疗方案中硼替佐米用法不同分为传统方案组(1.3 mg/m2,第1、4、8、11天静脉推注,57例)和周疗方案组(1.6 mg/m,第1、8、15天静脉推注,33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疾病无进展时间(PFS)及总体生存时间(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年及3年PFS、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肺部感染、
目的 探讨miR-30a-3p通过调控转录因子OCT-1对肝细胞癌(HCC)的分子机制,为临床HCC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iRDB预测OCT-1是miR-30a-3p潜在的靶基因,进一步构建OCT-1的表达载体以及OCT-1突变的表达载体进行miR-30a-3p与OCT-1的靶标确证研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OCT-1下游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Transwell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iR-30a-3p对HCC细胞增殖、转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液相色谱-质谱
目的 探讨限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联合经颅电刺激(TE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物理因子、规范运动疗法,且每天接受TES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CIMT治疗.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运动力指数(MI)评估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运动活动日志(MAL)评估患手使用频率(AOU)、动作完成质量(QOM),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