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不简单,第一课时也精彩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是学生与文本的首次接触,要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探究的欲望,帮助其消除阅读障碍,落实字词教学,还要让学生展开多元诵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第一课时 精彩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的第一课时教学往往不受重视,理由是很难出彩,要么过于臃肿,慌乱而仓促;要么过于空洞,高耗而低效;要么简单机械,千文一面。其实,夯实好基础,走好第一步,才能走得更长、更远。基于此,我非常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围绕“兴趣、扎实、务实”几个关键词,制定有梯度的目标,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追求有情趣的多元诵读等,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让第一课时同样精彩。
  一、激趣导入,巧思妙引
  兴趣先导,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解读文本。我将导语视为小学语文课堂的“第一缕春风”,使学生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事半功倍。有时,我会创设情境并设计深情导入语,直达学生的心底;有时,我还会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时,我还会设计悬念,让学生成为“福尔摩斯”,促使其探究真相。
  在《走,我们去植树》一课的教学中,大屏幕上一边是黄沙漫漫,一边是绿树成荫,画面一转,少先队员手挽手组成了一道屏障——爱护环境,美化家园!我深情导入:大家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学生回答3月12日)植树造林,利国利民。今天,我们种下一棵小树苗,几年之后,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大树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给我们送来阴凉。同学们还等什么呢,走,我们去植树!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森林、植树等场景,心有所动,积极响应我的呼吁,大声深情诵读文本。
  第一课时,在我的精心设计之下,绽放出光彩,让人期待。有了巧思妙引,學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与老师、同学、文本互动,不断生发出新的亮点。
  二、夯实字词,趣味传授
  为了更好地疏通文本,字词教学是第一课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单纯的识字教学越发举步维艰,让学生倍感厌烦。为此,我要求自己既要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又能做到因字实教,趣味传授,让小学生乐学、学会、会用。一般而言,我的识字教学会有三个步骤:第一就是妙解字形,通过歌诀、谜语等形式让学生明白汉字的含义,牢记书写顺序;第二就是动脑组词造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第三就是汉字描红,成果展示。这样一来,识字教学妙趣横生,而学生亦能轻松识字。
  在《三顾茅庐》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学习了“潺潺、吩咐、茅塞顿开、晌午”等词语,前两个词属于形声字范畴,“孱”为音,“水”为形,潺潺流水,来又回。学生们边读边写,牢记口诀,识记字形。再如“茅塞顿开”一词的理解,我利用大屏幕上一幅生动的漫画——糊涂先生头上顶着一个问号,“怎么办?”看到提示之后,他眼前一亮,一下子明白过来,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这个词语。他们说:现在,我们茅塞顿开。莞尔之余,我知道学生已经会活学活用了。还有关于“晌午”中“晌”字的学习,我采用了比较法,让学生一目了然,一笔之差,两个字截然不同。学生们自动总结了类似的字,如“日和曰”“杲和杳”“西和酉”“木和本”等,思维非常活跃。生动的字词教学让第一课时别样生动。有了对字词的准确把握,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
  字词是基础,是阅读的保障。我坚持让趣味同样贯穿识字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并不断提高其识字的能力。有了对文字的认知和熟识,也就有了对语言和文本的亲近。
  三、多元诵读,整体把握
  诵读,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授课形式,是通向审美国度的阶梯。言为心声,用自己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诵读教学的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采取多元诵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并展现个人的风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深情诵读,让学生体味情感;分角色诵读,深入人物内心;个性诵读,表达自己的;团队诵读,展示小组的合力;配乐诵读,构建生动的情境。多元的诵读,别样的感悟,生动的课堂。
  在《云雀的心愿》一课的教学中,导入新课,学习字词后,我先给学生进行了范读,让他们初步感知课文。而后,学生自读课文,并做好标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他们有的说小云雀明白了森林的巨大作用;有的说,如果没有人破坏,森林一定会更多、更茂密;甚至还有的说,我和小云雀一样,希望沙漠变成绿洲。而后,学生分角色诵读这篇文章,一个学生读: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一个学生读:这里的风沙真讨厌!一个学生感叹道:唉,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字字掷地有声,句句饱含真情。学生读得认真,表情真挚,仿佛身临其境。
  诵读是最好的平台,是与文本接触的最好方式。诵读让学生走进、深入文本,让他们体会文章节奏美、声韵美的同时,也感悟文字背后的深情,滋润其心田。
  总之,没有精彩的第一课时,就不会有精彩的第二、第三课时。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切入文本的突破口,更让他们发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科学处理好第一课时与后面课时的关系,力求简洁、生动,稳中有变,变中有亮点。
  【参考文献】
  【1】陈冬安.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关注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8(20)
  【2】徐军辉.智慧探索 有效回归——探索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现状远远不尽人意,独白式的灌输仍然是主流模式,教学缺少对话与互动,呈现出唯理性化和低效性.这是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S)研究显示,TNF-α作用于HUVES 6 h后MCP-1表达量升高,预先用TNF-α抑制剂PDTC处理,或用脂联素处理,则TNF-α刺激HUVES后,MCP-1表达量均明显降低.提
【摘 要】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而课外阅读最为学生素材积累的主要途径,将其与语文作文教学相连接,可显著提升学生素材积累效果,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作文方面,小学语文教师也非常重视作文的教学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课内外时间来指导小学生
由于小学生处在特殊年龄时期,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此时的儿童处在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思维的发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语文知识的记忆主要表现出无意识识记,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来积累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殊时期的思维特点,将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相结合,通过具象的刺激,形成记忆的链接,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当前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
文言文之所以可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思想价值以及人文价值。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的文言文都是在古代文人的那些挑剔的目光中留存下来的珍宝,充分利用这一资
运用民族学和教育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析课程现代化和课程文化这对范畴的本质内涵。跨世纪的课程改革必须以课程文化新思维为导向,基于文化反思修正现代课程的价值观;借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