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义务?减排行动?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200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大会冰火两重天
  
  2009年12月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圣诞节的氛围笼罩着这座冰冻的城市。12月7日,192个国家出席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试图商定出一份共同文件来约束2012年后温室气体排放。
  英国气候官员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国际会议,有舆论甚至放言,这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着温室气体减排安排,暗战四起。
  经过12天的艰难谈判,哥本哈根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8时许,经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激烈争论,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安排,并提出升温控制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不超过2℃。
  “这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错过,我们将花数年才能找到更好的机会。”气候变化大会主席、丹麦前气候和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曾在大会开幕式上焦虑地说。
  没有理由不焦虑。极端无常的气候变化,已经在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全球每年有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2亿气候难民不得不告别原居地,迁徙他乡;而北极熊、斑嘴鸭、刀鱼等一些动物,已成了气候变暖最无辜的受害者。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年~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他们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就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旨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不过,这个框架公约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正因为如此,在1997年12月,就有了个补充条款,即《京都议定书》——更加清楚地指出要“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一共有192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京都议定书》到2012年失效。按照计划,本次哥本哈根会议要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而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2009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
  自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开幕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吵声不时传来,讨价还价,分歧不小。博弈的关键问题在于:到底应该如何分担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
  在减排目标这一谈判焦点问题上,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应当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而发达国家极力减轻甚至推卸自身的减排责任。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将提高本国减排承诺作为向别国施压、争取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的一种手段。
  面对这些发达国家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同情心的缺乏,来自岛国图卢瓦的代表弗里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今天早上醒来时,我哭了。作为一个成年人,这很难启齿,但我的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各位的手中,谢谢!”而同样来自岛国的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更是声泪俱下地在大会上发言,承诺马尔代夫率先实现100%碳中和,并强烈要求发达国家宣布更为积极的减排计划。
  但是,77国集团代表的愤怒,并没有对发达国家产生震动,岛国的眼泪,也没有唤醒发达国家的良知。在气候大会上,某些发达国家仍然固守他们不负责任、也不想负责任的态度。
  欧盟把应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所提出的国内自主行动目标相比较,这被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认为“不厚道”。
  实际上,从气候变化谈判20年前开始以来直到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做法一直不够厚道。其行为正如有人提出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场宴会,高朋满座。宴会结束前最后一刻,来了位穷亲戚,他只赶上喝了一杯咖啡。最后众人说实行AA制,所有费用大家平均分摊。这对穷亲戚显然太不公平。
  英国《金融时报》也指出,印度年人均碳排放量为2吨,而美国是20吨。鉴于印度的发展水平,任何降低碳排放量的举措都会导致贫困的加剧。1/3以上的印度人目前仍没用上电。眼看着西方因高碳饮食而发胖,如今印度却被要求减肥。
  中国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代表吕学都认为,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而言,“发达国家叫做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叫做减排行动。这两个如果从法律角度来讲是完全不一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是自主行动,全部是减排行动,而且是以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建设能力作为条件的”。
  任何一个国家在经历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地要进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期。所以,要发展就要排放,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如果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一味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在维持正常经济增速下无力承担的减排重任,那就等于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近来的诸多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强劲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东移,新兴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离开新兴经济体的广泛参与去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让新兴经济体停止运转而一味去满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要求,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办法,最终只能导致世界经济的倒退。
  这就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普遍坚持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各方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巴厘路线图”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要求和方向。
  而事实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80%以上的责任在发达国家,正是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工业化发展,使各种问题出现了沉淀和积累,发展中国家只是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替罪羊而已。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始从对贫困的担心转向对自身地位的担心,于是,不再把贫困、发展、合作作为他们与发展中国家交流的平台和桥梁,而开始更多地使用贸易保护、技术壁垒、技术封锁等手段,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进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受到关注最多的一次全球性会议,世界各国人民对本次会泌寄予了太多的期待和希望。但遗憾的是,由于发达国家在责任担当上的过于强势、过于自私,使谈判最终破裂,没有形成最终意见。
  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局,让所有关心此次会议的人们很失望,让所有期盼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的人们很失望。
  也许,过不了多久,从梦中哭醒来的不只是图瓦卢人民。
其他文献
变化,认为减轻的部分就是灵魂的重量。听起来恐怖又搞怪,是吧?但真正的科学的进展就是这样:总是有科学家想出一些当代人斥为荒谬的想法,但他们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不管别人的反对甚至迫害,仍然坚持己见。这些想法中,有些真的行不通,有些无法存活太久,但也有一些历经各种考验,成为后代科学家奉行的准则。    闪电到底是什么?古希腊剧作家亚里斯多芬认为:“它是一股干的空气上升吹进云里,让云给关了起来,最后把云像
期刊
我在那里经历的一切只能得到一个结论:罗贝特有一种能将他的意志作用于日常物体的能力,而这种作用方式超出我们目前的理解力。我也清楚地看到,认识他这么长时间以来,他的能力随着时间流逝而增长,而他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看起来无论把这种能力称为“通灵的”或是“灵魂的”能力,或者仅仅是把它作为普通人类意识的一种显著延伸,术语在这里不是问题,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和为什么发生则是更重要的。我假定所有有思想的人,尤其是
期刊
目击时间:2010年2月28日16时左右  目击地点:辽宁省营口市金海滩  白天/夜晚:白天  目击人数:2人  飞行物数量:1个  飞行物形状:开始为飞棍状,5分钟后变成一条白带  飞行物颜色:白色  持续时间:15分钟  目击报告是否报告:是  目击人:武俊明 梁玉峰  报告人:武俊明  目击人地址:石家庄市华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备注:  我和工友梁玉峰因公于2010年2月到辽宁省营口市出
期刊
在1993年,英格兰彻希尔发现了麦田怪圈,其中心的农作物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熔融的陨石微粒所组成的铁釉。这层覆盖物是由赤铁(Fe2O3)和磁铁(Fe3O4)混合而成的氧化铁异质体,并且嵌入到了植物的某些组织内。  这种麦田怪圈在每年8月份的英仙座流星雨期间形成。雷温·古德和伯克就此提出假说,在流星雨发生的时候,陨石进入大气层摩擦燃烧时产生的大量陨石灰微粒落向地面,这些微粒被强磁场卷入等离子系统中,并在
期刊
生活在荷兰南部霍温一个小村的罗贝特·范·登·布罗埃克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年轻小伙。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1996年他16岁的时候,一份荷兰BLT研究组的同事们的报告中提到一个男孩在霍温野外的一个麦田怪圈现场目击到了光球,一个“天使”从其中一个光球中浮现出来。那时我觉得这很古怪,但并没有太重视。  接下来的一年中,BLT再次联系了这个男孩。他在1997年8月2日和他的妹妹马德隆目击到了一个大而明亮的旋转光
期刊
以下列出的有关麦田怪圈植物的物理性变化是由生物物理学家W.C.利文古德总结的,他研究了上百个倒伏的和挺立的植物样品,这些样品是从怪圈边缘取得的,对照样品采自不同方向远离怪圈的植物。他在1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来自多个国家的超过250个怪圈样品。尽管很多怪圈研究在整体设计上比较简单,或者在整体样本量上比较小(主要是因为基本测试法的经费及人员限制),但本文也展示了不少更大、更复杂的怪圈研究——包括地理形态
期刊
在6月28日下午,罗贝特骑着摩托车去了“木质头颅”现场。当他走入首先形成的“凯尔特十字”圈时,他再次注意到一种“能量”的存在;于是他到后面形成的“思想泡沫”圈中,并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回到“凯尔特十字”圈里,并在圈中心发现了更多的白色粉末。罗贝特很清楚当他下午第一次到这个圈时并没有看到这些白色粉末,而且在他发现这些新出现的白色粉末之前,他并没有在任何一个怪圈里听
期刊
编者:一个全新的栏目,希望借助这个栏目,将大家在U客论坛中的“胡言乱语”发布到这里,使更多的读者可以在这些“稚嫩”的思想火花中有所得,有所思,也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论坛,积极参与论坛话题的讨论提醒一下,本帖的楼主将获得创意奖金100元。  爱月:在古代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璨的文化也突然中
期刊
这份报告描述的事件全部发生在一个名为Bosschenhoofd的小村附近的野外。很奇怪,“Bosschenhoofd”可翻译成英文的“木质头颅”。  过去的十几年间,一个年轻的荷兰人——罗贝特·范·登·布罗埃克经常能于怪圈形成的前一晚在家中“看到”怪圈形成的情景。但在这次事件中,他的幻象方式却与以往大相径庭。他描述到,他“看到”一个巨大的太空船飘浮在田野上空,五只小的“金属状的卫星”从太空船里出来
期刊
近来,美国《神秘》杂志和《UFO》杂志等媒体披露了一个秘闻,美国军方很早就同网罟座泽塔星球上的外星人取得联系,1965年~1978年,有12名美国军人被送往这个星球。西方不明飞行物研究学界对是否存在“泽塔行动”争议颇多,有的认为美国军方在冷战时期很可能同某一外星种族取得了联系,也有些人表示这缺乏必要的影像证据。  最先披露“泽塔行动”的人是美国空军中士理查德·C.多蒂,他联系上了著名记者琳达·莫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