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前准备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课,都由三大环节构成,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是显性的,而课前准备,课后总结相对较为隐性。它们既是独立又是紧密相连,三者之间缺一不可的。又由于学科的性质不同,它们之间的侧重点又有区别。以下我从五大方面来阐述美术课前准备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美术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明确指出:美术基础学科的教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同时,我们通过学习课标,首先明白了课程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其次,知道了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那么,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去寻找,发现或思考查找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以及备好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材料等等,为下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我个人认为,课前准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个性化,从而达到课标里所提到的教育教学要求,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因为,课前准备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它有两大特点:自由性和体验性。自由性体现在一是学生心灵的自由性;二是探索学习的时空的自由性。体验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可以在课前进行充分观察,感受,体验生活中的一切。正因为这两大特性,课前准备这个学习环节,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性和独立性学习,学生个性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且,学生只有充分做好美术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获得了上新课的主动权,学习才会轻松起来,并最终让自己养成勤于动脑动手良好的学习习惯。
  2.精心设计课前准备的内容
  目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是比较薄弱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好课前准备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课外求知欲,教师在布置课前准备的问题上,必须力求内容的明确性,层次性与生活性。否则,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积极地做好课前准备。
  2.1内容的明确性。学生要做课前准备,在内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那么,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故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紧紧围绕课标,抓住教材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适合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比如:江西版美术三年级第十册的第十六课《健康每一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基础知识点,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表格:(收集健康小知识)学生就围绕这个表格,通过各种方式来完成课前准备的学习任务,最终达到了我预计的教学目标。
  2.2内容的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同阶段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设计内容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不然,学生如因难度的问题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那课前准备也就失去它的实际意义。面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内容要简单,具体,明确。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增强,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要比较复杂,概括,这样才能给高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能力。如《欣赏凡高的画》,我设计的内容概括、简洁:凡高其人其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完成,他们可以去了解凡高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可以了解"后印象派",欣赏,收集凡高的绘画作品……这样他们在课前准备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
  2.3内容的生活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内容的设计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江西版美术三年级的第3课《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课前观察身边熟悉的生活用品,了解他的基本形体和细部特征,并用拍照的形式记录形象。其次,让同学们思考生活用品对人们生活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 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前准备的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要有目的明确,同时又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3.课前准备的方式
  学习,就其组织形式而言,可以划分为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课前准备也是一种学习体现,所以课前准备也可以采用这两种主要形式。
  3.1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是指由个体独立按照某项问题或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独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课前准备是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去思考,发现,探索知识的一个广阔空间,正因为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尽量考虑周全,一定要设计出能适合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
  3.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上从旁协助的角色。学生和学生之间积极地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也体验到在集体中探讨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在美术课的合作学习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2),明确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3),组内有明确的分工;(4),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5),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江西版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的第19课《娃娃家》是综合探索课,其中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在布置课前准备任务时,我抓住这个目标设定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制的形式,让他们共同完成好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当然,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只要对课前准备学习有帮助的方式,都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和体验。
  4.课前准备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手段也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预习时,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如查阅相关的文献,社会调查,采访,网上查询等,搜集相关信息,做好课前准备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让学生完成好课前准备。
  4.1查阅文献。文献是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东西。学生预习时,可以根据预习题目,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的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收集,记录那些能全面,完整,正确和深刻地阐明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如《石狮子》,我让学生去寻找描写狮子的文章,了解狮子文化渊源和狮子在民间的作用,还让学生去查找我省哪个城市的名称和狮子有关,以及这个城市名字来历等。
  4.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的资料,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调查的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也可以是家长,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调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采访等,学生可以根据预习题目的实际需要进行自行设计。如《认识图形标志》,学生可以根据老师设计的表格,通过不同渠道完成好这项任务。
  4.3网上查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网上学习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教育领域。网上的信息量很大,内容很丰富,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乐等等,并且形象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可以说这是预习的主要方法之一。网上的内容很多,学生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有限,可能不易找到想要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网址,网站等供学生参考。如江西版的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材《放风筝》,我提示让学生通过上网,可以了解很多关于风筝的知识,包括风筝的造型与色彩,国内外风筝的差异,以及我国各地举办风筝节的新闻报道等等。
  5.课前准备的检查
  由于学生的兴趣程度不同,学习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差异,以及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课前准备完成情况。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课前准备的效果,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查。 检查的内容很多,除了检查规定内容是否完成外,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态度,预习方式,预习方法等等。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在每个班级里成立课前准备检查组,成员由各小组的小组长组成,由课代表担任副组长,我担任组长,实行网络化。小组长负责监督体制,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作业,并进行总体的详细的汇报。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部或个别进行抽查。
  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对课前准备的检查都没有适应,我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尽量鼓励,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对课前准备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感兴趣,逐渐把课前准备变成自觉的学习行为。同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课前准备得出色的同学,在班级上我及时地表扬;有些同学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完成质量一般,这时,我先肯定他的学习态度,然后进行细致的辅导;而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的同学,我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提出严肃的批评,使他们及时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为了使学习资源得到互动和共享,在课堂上,我利用一些时间,让同学们通过"说","展"等形式,在小组,班级上展示自己的课前准备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得到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活跃了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心中应该有把秤。
  
  收稿日期:2011-05-09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采用很多的方法,包括用具体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方式,使学生投入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以吸引学生,组织竞赛和考试等。  【关键词】培养激发;学习动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动机越强,学习和行动的效果也就越好,越容易取得好的成绩。比如现在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而清楚,因而他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状态之中,使他们乐于探索知识。笔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做法:  1.渲染气氛、引发兴趣  为了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上课时我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每接一个班,我总是用两三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师生全部用英语自我介绍,总结过去学习的得失,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
期刊
【摘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多变的天气》一课进行有效的重组和整合,以活动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天气及特点;重组和整合;小小主持人  Relevant 《much change of the weather 》teaching of what time conceive outline  Ning Fei  【Abstract】According t
期刊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教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
期刊
用极端假设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研究解决某个物理问题时,如果直接考虑物理过程比较困难,或者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比较隐蔽,此时可以假设物理过程趋近于某一个极端状态或者物理量趋近于某一个极端值,从而借助已有的物理原理、定律、公式,找出规律得到结论。这种方法的应用能简化问题,加快解题速度。  一、对物理过程的极端假设  例1、如图,已知OA:OB=2:3,若杠杆A、B两端各挂一袋细沙甲和乙,这时
期刊
【摘要】进修学校创新机制,体现专业化打造,注重教研成效,关注教研员的职业发展,引领教研员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基层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新机制;专业成长;教研职能     问题提出:立足于进修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为教研员的学习工作提供最大的空间和弹性,尊重并认同教研员在自主研究和工作中富有个性的做法和创造,积极地为教研员提供成长的平台。  1.进修学校发挥主体优势,打造优秀教研
期刊
【摘要】在21世纪现代中国素质教育中,倡导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是中小学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尊重个性;倡导合;增强凝聚力  The shallow argument teacher's cooperation spirit——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political thought education of new correspond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
期刊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以为: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
期刊
正现行全日制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58页对“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的演示实验有如下叙述:“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液面的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观察漏斗内液面的高度是否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仔细分析此实验,在一些实验设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材料为玻璃纸(与生物膜有一定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