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数感 培养 策略 探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98-01
所謂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估算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提高感悟能力的初级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营造数感空间
在低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生活现象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唤醒学生对数的感受与体验。如此一来,巧妙结合生活素材,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数》一课时,传统的教学只注重让学生学会认数、数数,而不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与渗透。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这些数吗?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有学生说在电话号码上见到过;有些学生说是在小区的楼道里见到的……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认知中数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数感的空间,为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时,教师要把数与学生熟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活或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学习数学简单、轻松,对于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以数学操作为感知点,搭建数感桥梁
数学活动是一个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离开了直观的情境,离开了具体的操作,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感到很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数一数、摆一摆、做一做等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搭建起沟通数感的桥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元、角、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运用,但是,多数学生还是局限于一对一的购物,也就是在家长监督下的递钱与拿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其实对于数并没有多少的感悟与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妨从创设数学操作情境入手,让学生亲自进行元、角、分的购物体验。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预先把要购买了物品贴上标签,然后,让学生把几元或几角、几分等实际数量与具体的商品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商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自觉形成一幅关于数与物品结合的画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可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当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适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情境时,不仅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数与物的结合与分析对比,学生对于数在实际生活中表示的具体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以数形结合为升华点,扩展数感张力
借助图形来获得对数的感知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根据数与形的特点,让学生逐步学会以形解数或以数助形等方法,不断扩展数感张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时,为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深化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教师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以“4×3”为例,主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描述。
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图形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再说一说。这样,通过图形与数字相结合,学生不仅了解了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了几个几如何用图形来表示,而且在数形结合的直观表述下,有效拓展了学生数感的张力,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更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教师要积极挖掘可培养学生数感的资源,并且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去体验、去感知,长此以往,学生的数感也自然会得到形成与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责编 林 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98-01
所謂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估算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提高感悟能力的初级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营造数感空间
在低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生活现象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唤醒学生对数的感受与体验。如此一来,巧妙结合生活素材,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数》一课时,传统的教学只注重让学生学会认数、数数,而不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与渗透。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这些数吗?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有学生说在电话号码上见到过;有些学生说是在小区的楼道里见到的……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认知中数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数感的空间,为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时,教师要把数与学生熟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活或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学习数学简单、轻松,对于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以数学操作为感知点,搭建数感桥梁
数学活动是一个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离开了直观的情境,离开了具体的操作,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感到很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数一数、摆一摆、做一做等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搭建起沟通数感的桥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元、角、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运用,但是,多数学生还是局限于一对一的购物,也就是在家长监督下的递钱与拿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其实对于数并没有多少的感悟与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妨从创设数学操作情境入手,让学生亲自进行元、角、分的购物体验。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预先把要购买了物品贴上标签,然后,让学生把几元或几角、几分等实际数量与具体的商品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商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自觉形成一幅关于数与物品结合的画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可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当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适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情境时,不仅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数与物的结合与分析对比,学生对于数在实际生活中表示的具体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以数形结合为升华点,扩展数感张力
借助图形来获得对数的感知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根据数与形的特点,让学生逐步学会以形解数或以数助形等方法,不断扩展数感张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时,为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深化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教师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以“4×3”为例,主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描述。
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图形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再说一说。这样,通过图形与数字相结合,学生不仅了解了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了几个几如何用图形来表示,而且在数形结合的直观表述下,有效拓展了学生数感的张力,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更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教师要积极挖掘可培养学生数感的资源,并且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去体验、去感知,长此以往,学生的数感也自然会得到形成与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