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涉县地处深山,有308个行政村,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民致富的能力弱,多数村庄长期存在着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购物难、信息不通,文化生活贫乏等难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涉县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建设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新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使贫困的山区发生了新的、巨大的变化。
规划先行换新容
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家院落站立在村庄东侧,房前屋后,花草盈盈。村西2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上,老人、儿童休闲嬉戏。村内道路纵横有序,电杆、电线、路灯错落有致,村中心的“村民中心”正在建设敬老院和超市……这是涉县素有“蒜苗之乡”之称的河南店镇胡峪村按照村庄发展规划建起来的新村风貌。
过去,在涉县的农村,村庄散落,人口居住分散。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村庄街道高低不平,房屋参差不齐,“五乱”现象随处可见,道路、水、电等公共设施难以聚集、共享、配套,农村的各项建设、存在朝令夕改,投入多、浪费大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县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顺应群众的需求,实行规划先行,让村村的建设、发展都跟着规划走,快速拉近城乡差距,与城市发展、文明接轨。
根据涉县是全山区的特点,涉县在进行规划时,按照村街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绿化、农家庭院净化、经济发展产业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文体活动经常化的标准,结合全县的总体规划和各乡村的群众意愿、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底蕴等,由县里负责规划的部门对各乡村制定具有适度超前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并向农民提供不同类型的建房图纸。
据介绍,根据全县村庄各自不同的情况,涉县分门别类地制定出了城市型、生态型、旅游型、新农业型新农村四种规划,每种类型的规划,都涵盖了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等各方面,大体相同,又各有千秋。如,村庄建设都规划了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村民中心”,包含了“一站九室三栏”(宣传文化站;议政室、文体活动室、功德展览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 、计划生育室、广播宣传室、财务室、综合治理室;宣传栏、公开栏、科普栏)和卫生室、小学、小超市、幼儿园、敬老院和“三队”、“三会”。但各村在建设“村民中心”,发挥“村民作用”上,又大相径庭。
与此同时,县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每个村免费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设中,县里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县政府在用地指标、项目整合、旧村改造、房屋拆建等方面加以扶持,建设资金上,大力进行补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全县乡村按规划开展建设。
生态产业促发展
涉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山场广阔,百里漳河贯穿境内。加上各乡村自然条件、地理状况大不相同,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他们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作为重点,将全县分乡划村为厂矿辐射区、临城靠路区、漳河流域区和偏远深山区四大区域。在临企靠厂的30多个村,配套企业发展生态型民营企业;在县城周围,沿国、省道两侧临城靠路的60多个村,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服务业;在沿漳河两岸的50多个村,充分利用水资源,建设水电站、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在偏远深山区的近150多个村发展核桃、花椒干果业、高效旱作农业和柴鸡、肉牛养殖等,兴办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项目。
井店镇一街村背靠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天铁集团,每年天铁产生的80多万吨废钢渣,严重污染着村庄和村民。2003年,他们引进了80万吨废钢渣处理生产线,不仅解除了污染,还实现了年收入700多万元,利税1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并安排就业130多人。井店镇三街村投资200万元兴建环保节能型企业,回收天铁产生的废钢渣、水渣,制成钢渣砌块砖、变道砖等新型工业砖,日产2万块,年收入60万元。
漳河沿岸的村庄因其冷泉水资源丰富,在县政府支持下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基地,发展养殖水面200亩,年产冷水鱼200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其中鲟鱼产量居全国第一,并成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产品。其中,索堡镇上温村的鲟鱼养殖场集旅游观光、垂钓、餐饮于一体,年产量100万斤,养殖量居华北第一,还解决了1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地处深山的王金庄沟适宜栽植花椒,偏城镇、鹿头乡适宜栽植核桃,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以花椒、核桃作为绿化树种,在房前、屋后、街道、田间广为种植,既美化了村庄,又发展了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王金庄沟还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了辐射晋冀豫三省的花椒交易市场,解决了花椒、核桃的销售难题。
文化宣传树新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涉县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却依旧十分匮乏。为满足群众需求,近年来,涉县抓住河北省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太行山老区宣传文化工程”以及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机遇,加快了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步伐。
涉县按经济强弱、人口多少、功能大小等内容,将全县17个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分成三类,统一按照“一站两校三室八栏”的标准建设,即:宣传文化站,乡镇党校和成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游艺室、电教室、多功能室、展览室和青少年活动室。全县308个行政村也分为三类,因村制宜,建设为不同的格局。
有了宣传文化设施之后,管理是关键。涉县专门就宣传文化站(室)的日常工作、管理人员、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宣传文化阵地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干部培训制度》、《文体活动制度》等10项规章制度,按章进行规范管理,并将其纳入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之下。具体业务由县文明办和县文教体局指导,管理人员设专职和兼职两种。
管好了才能用好,用好了才能产生效益。依托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农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少兴趣小组,如绘画组、音乐组、摄影组、书法组、文学创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县里因势利导,积极组织,成立了120多个农民文化活动组织。
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宣传文化阵地也让农民更新了观念,寻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井店镇台北村村民付中元参加了镇宣传文化站举办的科技培训班后,头脑豁然开朗,一下子承包了村里的1000亩荒山,栽上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树木,并在树下放养柴鸡。现在,他家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番。偏店乡后寨村全是靠天收的旱地。村民们在乡宣传文化站学习了旱作农业的技术后,积极发展集雨棚窖经济,打破了旱地不能种蔬菜的老皇历,一亩地收入达万余元。
农村宣传文化阵地的不断加强,辐射到了学校、企业和农户。当地一些校园、企业都参照宣传文化阵地的标准,建起了自己的宣传文化活動场所。许多乡、村积极培养文化专业户、文化人。井店镇选树了100个文化户、1000名文化人,进行分类建档,每人都在村里建起了文化联系点,使文化真正达到了进村入户。
规划先行换新容
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家院落站立在村庄东侧,房前屋后,花草盈盈。村西2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上,老人、儿童休闲嬉戏。村内道路纵横有序,电杆、电线、路灯错落有致,村中心的“村民中心”正在建设敬老院和超市……这是涉县素有“蒜苗之乡”之称的河南店镇胡峪村按照村庄发展规划建起来的新村风貌。
过去,在涉县的农村,村庄散落,人口居住分散。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村庄街道高低不平,房屋参差不齐,“五乱”现象随处可见,道路、水、电等公共设施难以聚集、共享、配套,农村的各项建设、存在朝令夕改,投入多、浪费大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县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顺应群众的需求,实行规划先行,让村村的建设、发展都跟着规划走,快速拉近城乡差距,与城市发展、文明接轨。
根据涉县是全山区的特点,涉县在进行规划时,按照村街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绿化、农家庭院净化、经济发展产业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文体活动经常化的标准,结合全县的总体规划和各乡村的群众意愿、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底蕴等,由县里负责规划的部门对各乡村制定具有适度超前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并向农民提供不同类型的建房图纸。
据介绍,根据全县村庄各自不同的情况,涉县分门别类地制定出了城市型、生态型、旅游型、新农业型新农村四种规划,每种类型的规划,都涵盖了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等各方面,大体相同,又各有千秋。如,村庄建设都规划了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村民中心”,包含了“一站九室三栏”(宣传文化站;议政室、文体活动室、功德展览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 、计划生育室、广播宣传室、财务室、综合治理室;宣传栏、公开栏、科普栏)和卫生室、小学、小超市、幼儿园、敬老院和“三队”、“三会”。但各村在建设“村民中心”,发挥“村民作用”上,又大相径庭。
与此同时,县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每个村免费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设中,县里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县政府在用地指标、项目整合、旧村改造、房屋拆建等方面加以扶持,建设资金上,大力进行补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全县乡村按规划开展建设。
生态产业促发展
涉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山场广阔,百里漳河贯穿境内。加上各乡村自然条件、地理状况大不相同,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他们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作为重点,将全县分乡划村为厂矿辐射区、临城靠路区、漳河流域区和偏远深山区四大区域。在临企靠厂的30多个村,配套企业发展生态型民营企业;在县城周围,沿国、省道两侧临城靠路的60多个村,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服务业;在沿漳河两岸的50多个村,充分利用水资源,建设水电站、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在偏远深山区的近150多个村发展核桃、花椒干果业、高效旱作农业和柴鸡、肉牛养殖等,兴办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项目。
井店镇一街村背靠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天铁集团,每年天铁产生的80多万吨废钢渣,严重污染着村庄和村民。2003年,他们引进了80万吨废钢渣处理生产线,不仅解除了污染,还实现了年收入700多万元,利税1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并安排就业130多人。井店镇三街村投资200万元兴建环保节能型企业,回收天铁产生的废钢渣、水渣,制成钢渣砌块砖、变道砖等新型工业砖,日产2万块,年收入60万元。
漳河沿岸的村庄因其冷泉水资源丰富,在县政府支持下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基地,发展养殖水面200亩,年产冷水鱼200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其中鲟鱼产量居全国第一,并成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产品。其中,索堡镇上温村的鲟鱼养殖场集旅游观光、垂钓、餐饮于一体,年产量100万斤,养殖量居华北第一,还解决了1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地处深山的王金庄沟适宜栽植花椒,偏城镇、鹿头乡适宜栽植核桃,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以花椒、核桃作为绿化树种,在房前、屋后、街道、田间广为种植,既美化了村庄,又发展了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王金庄沟还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了辐射晋冀豫三省的花椒交易市场,解决了花椒、核桃的销售难题。
文化宣传树新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涉县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却依旧十分匮乏。为满足群众需求,近年来,涉县抓住河北省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太行山老区宣传文化工程”以及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机遇,加快了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步伐。
涉县按经济强弱、人口多少、功能大小等内容,将全县17个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分成三类,统一按照“一站两校三室八栏”的标准建设,即:宣传文化站,乡镇党校和成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游艺室、电教室、多功能室、展览室和青少年活动室。全县308个行政村也分为三类,因村制宜,建设为不同的格局。
有了宣传文化设施之后,管理是关键。涉县专门就宣传文化站(室)的日常工作、管理人员、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宣传文化阵地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干部培训制度》、《文体活动制度》等10项规章制度,按章进行规范管理,并将其纳入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之下。具体业务由县文明办和县文教体局指导,管理人员设专职和兼职两种。
管好了才能用好,用好了才能产生效益。依托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农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少兴趣小组,如绘画组、音乐组、摄影组、书法组、文学创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县里因势利导,积极组织,成立了120多个农民文化活动组织。
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宣传文化阵地也让农民更新了观念,寻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井店镇台北村村民付中元参加了镇宣传文化站举办的科技培训班后,头脑豁然开朗,一下子承包了村里的1000亩荒山,栽上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树木,并在树下放养柴鸡。现在,他家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番。偏店乡后寨村全是靠天收的旱地。村民们在乡宣传文化站学习了旱作农业的技术后,积极发展集雨棚窖经济,打破了旱地不能种蔬菜的老皇历,一亩地收入达万余元。
农村宣传文化阵地的不断加强,辐射到了学校、企业和农户。当地一些校园、企业都参照宣传文化阵地的标准,建起了自己的宣传文化活動场所。许多乡、村积极培养文化专业户、文化人。井店镇选树了100个文化户、1000名文化人,进行分类建档,每人都在村里建起了文化联系点,使文化真正达到了进村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