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我国古人根据长年生活的经验,把一年365天区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表示气候的变化与季节的轮替。
夏至也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旧时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人们往往寄托于夏至祭祖、祀神,祈求趋吉避邪、作物丰收。夏至这天,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古时又称“夏节”。它在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早在周朝时,夏至祭祀天地是皇帝的特权,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饥饿。从汉代起,过夏至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平民百姓不分贫富,都要祭祖先、祀土地、供司灶,夏至祭祖俗称“做夏至”。宋代《文昌杂录》:“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汉族有夏至节吃凉面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这天还要称体重、禁诅咒、戒剃头。据说男女老少在这一天称了体重后,高温酷暑天里不疰夏,能一夏健康保平安。
中医指的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因为天气的暑热,使体质虚弱的人,身倦肢软,渐见消瘦,夏天时越热,空气中湿度越大的时候,人也就越感觉头昏脑胀、胸闷困倦,没有精神,这就是暑湿伤人的现象。有关“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古人预防疰夏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蛋的习俗,第二阶段从夏至开始,近人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民间还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知道保养的人,到了夏至都会本着“持盈保泰”的原则,工作讲求适度生活清心寡欲,饮食力求清淡。中医认为,夏至阳气最旺,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饮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原则,加强对体内阳气的保护,着眼于“长”字。人的身体会随着天气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伴随着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也会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系列规律的变化。我们现在应该参照农历,把它作为养生的时间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一个人是阳性的体质,在秋冬就要去扶助阴气,如果是偏阴的体质,在春夏就要扶助阳气。因为夏天阳气比春天更往外升发了,所以人的气息也要向外宣发,人体的养生也要更加地伸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苦夏”的原因就是阳气太盛,天气太热。这个时候,既要让阳气升发,又要注意不能让阳气过度发散。这就是夏天的养生原则——“养长之道”。
夏天的起居保养,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天热,不要老躲在家呈,害怕阳光。最好还是使用比较自然的避暑方法,可以到树荫下面、小河旁边,在自然的环境下出点汗,有利人体。如果总是躲在空调房子里,大量吹冷风,喝冷饮,阴寒之气就会伤害阳气,把汗都闷回去了,体内的浊气发泄不出来,这样毛病就出来了。
夏天更要注意精神调养,人在夏天的精神活动受到阳气的鼓动,处于一种活跃、精力充沛的状态,要避免过分亢奋,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地释放自己的精力。《养生论》中记载:“夏日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天容易激动、发火,“情绪中暑”给心脏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要注意让情绪慢慢释放,以免气息泄掉。我们采用的养生方法是适应自然,而非逆自然而行。在饮食上也可以多吃玉米,马铃薯和面粉等碳水化合物,帮激动的情绪降温,同时提高心脏功能。
“范进中举”的故事说明了大喜伤心,乐极生悲。夏天更要保养心气。《素问臧气法时论》中说:“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夏季多吃点食用醋和西红柿等酸性食物,可敛汗、健胃消食,适当食用苦瓜、苦菜等苦味的食物是夏季调养心神的最佳选择。
夏,总是与“第一”、“最早”联系在一起。《说文》:“夏,中国之人也。”甲骨文的夏字,是四肢大张的人首形,是一个完美而伟大的人。夏,就是暑天,至此之时,物已长大。可见,先民对夏天的认识,也包含有草木长大、华茂成荫的自然景观,因而,夏有大的意思。《尔雅·释诂上》,“夏,大也。”夏人以此作为氏族的原始图腾,用夏作为氏族名和族徽,进而形成了国家和朝代最终出现夏姓。《尚书·孙氏传》中有“冕服采章日华,大国日夏”之语,“华夏”,自古以来便是我们汉民族先民的庄严自称,后来更成为整个中华各民族的合称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骄傲的称谓。
夏姓在我国当代百家大姓中排名第66位,来源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有关系,夏启为夏朝开国君主,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回顾华夏数千年历史,夏氏名人为数众多。当代夏姓人士也颇多,生活中肖马、肖羊的“夏”姓朋友,他们为上上格,很多人乐观进取,厚德而富有才艺,平易近人,极富内涵,志向远大敦厚而富有赚钱机会。肖鼠、肖牛、肖猪的“夏”姓朋友,他们兴趣广泛、充满智慧、奋发有为,部分人经常换工作、换住地,考运一般。肖虎、肖兔之人也不错他们对人友善,勤奋好学精明而轩昂,活跃而不失温存,很大一部分人今年虎年有变动。肖龙、肖蛇的朋友,他们与世无争,温和融通,奋发有为,恪守正义,极富理想,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肖猴、肖鸡、肖狗的朋友他们为人聪明,踏实肯干,守财谨慎,部分人婚姻不理想。
夏姓,在“姓名三十六断法”中,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姓氏,后面跟的字忌为水,如叫夏雨、夏冬为、夏海涛等,他们均为下克上即儿子不听老子话,女儿不听父母话,有叛逆心理。同样夏字后面也忌用金字,如叫夏西梅、夏金成、夏铁栓等,这叫上克下格局,即长辈克着下辈,一般后代成就不大,部分人离开出生地、离开家庭,反而有成就。
按照《易传》理论,八卦的方位还代表着时间的次序。这种方位与时序相配就用来说明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时空合一的规律。
中国民间的习俗,古时人们盛行于夏至日,行造命改运之法,因当天为阳极阴生,阴气始萌之日,在这天造命改运,自能化灾致祥。所以在夏至日人们要把家里的供神物品进行打扫、清理、调整,以保平安。
夏有“大”之意,华彩之形,夏为华夏民族之魂。夏至臻荣,阳光满地充满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美丽的向往。
赵丹青,五十年代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浙江诸暨,为颂太祖赵匡胤第三十六代嫡系。自幼得祖父风水之真传,潜心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几十年,博采各门派之长,1987年,赴澳大利亚留学,以理性的态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命理学的结合,创造了用中国“姓名三十六断法”(祖传)预测外国人姓名,占断人生前景之方法,揉佛学,道学、易学之精华。1999年底回国发展,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现系国际青年易经学会会员、香港中美易经学会会员及“中华周易学会”理事,并担任澳大利亚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2004年创建了上海“易名文化工作室”,服务于社会。坚持创导“周易生活化,生活周易化”的理念。曾担任过多个跨国公司、财团的风水顾问。2006年当选为中国“十佳命名风云人物”之一。
夏至也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旧时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人们往往寄托于夏至祭祖、祀神,祈求趋吉避邪、作物丰收。夏至这天,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古时又称“夏节”。它在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早在周朝时,夏至祭祀天地是皇帝的特权,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饥饿。从汉代起,过夏至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平民百姓不分贫富,都要祭祖先、祀土地、供司灶,夏至祭祖俗称“做夏至”。宋代《文昌杂录》:“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汉族有夏至节吃凉面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这天还要称体重、禁诅咒、戒剃头。据说男女老少在这一天称了体重后,高温酷暑天里不疰夏,能一夏健康保平安。
中医指的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因为天气的暑热,使体质虚弱的人,身倦肢软,渐见消瘦,夏天时越热,空气中湿度越大的时候,人也就越感觉头昏脑胀、胸闷困倦,没有精神,这就是暑湿伤人的现象。有关“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古人预防疰夏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蛋的习俗,第二阶段从夏至开始,近人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民间还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知道保养的人,到了夏至都会本着“持盈保泰”的原则,工作讲求适度生活清心寡欲,饮食力求清淡。中医认为,夏至阳气最旺,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饮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原则,加强对体内阳气的保护,着眼于“长”字。人的身体会随着天气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伴随着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也会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系列规律的变化。我们现在应该参照农历,把它作为养生的时间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一个人是阳性的体质,在秋冬就要去扶助阴气,如果是偏阴的体质,在春夏就要扶助阳气。因为夏天阳气比春天更往外升发了,所以人的气息也要向外宣发,人体的养生也要更加地伸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苦夏”的原因就是阳气太盛,天气太热。这个时候,既要让阳气升发,又要注意不能让阳气过度发散。这就是夏天的养生原则——“养长之道”。
夏天的起居保养,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天热,不要老躲在家呈,害怕阳光。最好还是使用比较自然的避暑方法,可以到树荫下面、小河旁边,在自然的环境下出点汗,有利人体。如果总是躲在空调房子里,大量吹冷风,喝冷饮,阴寒之气就会伤害阳气,把汗都闷回去了,体内的浊气发泄不出来,这样毛病就出来了。
夏天更要注意精神调养,人在夏天的精神活动受到阳气的鼓动,处于一种活跃、精力充沛的状态,要避免过分亢奋,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地释放自己的精力。《养生论》中记载:“夏日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天容易激动、发火,“情绪中暑”给心脏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要注意让情绪慢慢释放,以免气息泄掉。我们采用的养生方法是适应自然,而非逆自然而行。在饮食上也可以多吃玉米,马铃薯和面粉等碳水化合物,帮激动的情绪降温,同时提高心脏功能。
“范进中举”的故事说明了大喜伤心,乐极生悲。夏天更要保养心气。《素问臧气法时论》中说:“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夏季多吃点食用醋和西红柿等酸性食物,可敛汗、健胃消食,适当食用苦瓜、苦菜等苦味的食物是夏季调养心神的最佳选择。
夏,总是与“第一”、“最早”联系在一起。《说文》:“夏,中国之人也。”甲骨文的夏字,是四肢大张的人首形,是一个完美而伟大的人。夏,就是暑天,至此之时,物已长大。可见,先民对夏天的认识,也包含有草木长大、华茂成荫的自然景观,因而,夏有大的意思。《尔雅·释诂上》,“夏,大也。”夏人以此作为氏族的原始图腾,用夏作为氏族名和族徽,进而形成了国家和朝代最终出现夏姓。《尚书·孙氏传》中有“冕服采章日华,大国日夏”之语,“华夏”,自古以来便是我们汉民族先民的庄严自称,后来更成为整个中华各民族的合称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骄傲的称谓。
夏姓在我国当代百家大姓中排名第66位,来源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有关系,夏启为夏朝开国君主,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回顾华夏数千年历史,夏氏名人为数众多。当代夏姓人士也颇多,生活中肖马、肖羊的“夏”姓朋友,他们为上上格,很多人乐观进取,厚德而富有才艺,平易近人,极富内涵,志向远大敦厚而富有赚钱机会。肖鼠、肖牛、肖猪的“夏”姓朋友,他们兴趣广泛、充满智慧、奋发有为,部分人经常换工作、换住地,考运一般。肖虎、肖兔之人也不错他们对人友善,勤奋好学精明而轩昂,活跃而不失温存,很大一部分人今年虎年有变动。肖龙、肖蛇的朋友,他们与世无争,温和融通,奋发有为,恪守正义,极富理想,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肖猴、肖鸡、肖狗的朋友他们为人聪明,踏实肯干,守财谨慎,部分人婚姻不理想。
夏姓,在“姓名三十六断法”中,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姓氏,后面跟的字忌为水,如叫夏雨、夏冬为、夏海涛等,他们均为下克上即儿子不听老子话,女儿不听父母话,有叛逆心理。同样夏字后面也忌用金字,如叫夏西梅、夏金成、夏铁栓等,这叫上克下格局,即长辈克着下辈,一般后代成就不大,部分人离开出生地、离开家庭,反而有成就。
按照《易传》理论,八卦的方位还代表着时间的次序。这种方位与时序相配就用来说明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时空合一的规律。
中国民间的习俗,古时人们盛行于夏至日,行造命改运之法,因当天为阳极阴生,阴气始萌之日,在这天造命改运,自能化灾致祥。所以在夏至日人们要把家里的供神物品进行打扫、清理、调整,以保平安。
夏有“大”之意,华彩之形,夏为华夏民族之魂。夏至臻荣,阳光满地充满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美丽的向往。
赵丹青,五十年代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浙江诸暨,为颂太祖赵匡胤第三十六代嫡系。自幼得祖父风水之真传,潜心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几十年,博采各门派之长,1987年,赴澳大利亚留学,以理性的态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命理学的结合,创造了用中国“姓名三十六断法”(祖传)预测外国人姓名,占断人生前景之方法,揉佛学,道学、易学之精华。1999年底回国发展,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现系国际青年易经学会会员、香港中美易经学会会员及“中华周易学会”理事,并担任澳大利亚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2004年创建了上海“易名文化工作室”,服务于社会。坚持创导“周易生活化,生活周易化”的理念。曾担任过多个跨国公司、财团的风水顾问。2006年当选为中国“十佳命名风云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