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漠化作为一种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地质灾害,因其少水、少土、少植被,山多、石多、人口多成为一个生态环境恢复的治理难点。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大、脱贫难度大,群众文化程度不高、技术缺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因而脱贫攻坚之路“难上加难”、“坚中之坚”。
一、基本情况
猪场乡硐口村是纳雍县西部脱贫攻坚战区的深度贫困村之一,位于纳雍县西部、猪场乡政府驻地东部,距县城47公里、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邻湾子村,西接猪场村、蛇场村,南毗大冲村、联富村,北连中心村。全村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9.54平方公里。
1、自然条件。硐口村属于典型石漠化地区,南、北两面为山地,中间为狭长坝子,平均海拔1700米。鼠仲河硐口支流穿村而过,水资源较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4.7~17℃,降雨量约1000毫米,日照数约1500小时,无霜期约180天。全村耕地1310亩,林地7800亩,荒坡荒山5000亩,建设用地200亩,人均耕地仅0.78亩,土地出产率较低。土壤有黄壤、质地粘壤与砂壤等,偏酸性。
2、社会经济。全村总户数442户,总人口1695人,少数民族人口1171人,占总人口的69%;有劳动力961人,已输出256人,其中省外215人。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荞麦、大豆等为主;干鲜水果有核桃、板栗、桃子;中药材种植有野生党参等二十多种。畜牧业主要有生猪、山羊、肉牛。
3、贫困状况。硐口村无村集体经济弱小,属于一类贫困村,辖管10个村民组(包包组、马家丫口组、小水沟组、河边组、坡脚组、姑都组、大寨组、大连弯组、中坝组、白岩头组),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816人,贫困发生率48.14%。其中五保户2户2人、低保户46户220人、低保贫困户35户85人。
二、存在困難分析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2019年底硐口村出列和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结合硐口村实际情况,作出以下分析。
1、致贫原因。硐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交通条件落后9户29人、缺技术67户335人、缺劳力20户44人、缺资金64户294人、因病5户22人、因残4户13人、因学12户60人、因灾1户5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5户14人,脱贫攻坚形势十分严峻。
2、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2019年硐口村要出列,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大、贫困深度深、贫困人口多。集体经济弱小,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种植业、养殖业技术薄弱。未形成产业规模,以家庭经营为主,种养殖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缺少劳动力,群众素质不高。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多为老弱病残;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
3、扶贫项目推进存在的困难。全村扶贫项目有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多处通组路未完成硬化,如:头道河到湾子村、桥边到大寨组、中坝组到包包组等;村集体经济建设蛋鸡养殖项目发展势头不好,工人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村活动阵地建设只完成主体建设,其他配套设施还未完成建设,项目备案率不高、报账率低、大部分还未竣工结算。
4、“四大硬仗”推进存在的困难。2017年以来通过国家危房改造解决了25户一级危房改造,未配套“三”改工程;易地扶贫搬迁26户119人,未全部入住;一事一议项目硬化通组断头路共4.68公里,只完成一半;经果林产业部分地块成活率不高、长势较差,群众补助未发放;蔬菜大棚利用率不高,蛋鸡养殖管理不到位、经营不完善;饮水工程未建立用水机制,三个自然寨无通信信号覆盖。村落住房总体布局混乱,村容村貌不好,人居环境差。村卫生室建设落后,医疗设备欠缺,缺乏医疗技术人员,群众看病困难。村内无学校,很多儿童没有得到良好学前教育,教育条件差。
三、脱贫攻坚对策分析
1、优化人才对策。硐口村要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带动脱贫致富;二是培训本土人才,使其成为掌握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的种养殖大户、致富能人;三是引进本乡大中专毕业生落户,带领大家抱团发展,以实现产业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发展。
2、项目需求对策。猪场发展希望在山、潜力在林,依托硐口村资源禀赋,结合当地海拔、气候、土壤、水资源、人力畜力、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快速启动实施“短、平、快”的种养殖脱贫增收项目,大力发展经果林、林下经济等,充分调动广大农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资源分配对策。针对硐口村各类特殊群体,把各级各类脱贫扶持资源,精准有效地分配到需要生产就业、生态移民、教育资助、医疗救助、金融服务、社保兜底等各类人群身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追求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4、利益联结对策。对于硐口村各类产业扶贫项目,不仅要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利益联结机制和分成比例,更要强化项目实施全过程及结果的监督管理,保障产业扶贫项目取得应有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确保领办人、覆盖的贫困农户、村集体等各方按照约定的分成比例得到分红,推进扶贫产业不断壮大。
5、补齐短板对策。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利用国家、省、市、县扶贫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吃、穿不愁,确保农村安全饮水、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危房改造等扶贫工程覆盖有需求的贫困户。
针对群众素质不高短板,建立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全村农户开展法治和感恩教育,对贫困户劳动力全员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针对产业规模小短板,可发展群众愿意种植的刺梨、辣椒、白萝卜、荞麦等产业和发展壮大生猪、土鸡、肉牛产业,采用“龙头企业 乡合作联社 村合作社 贫困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投资、乡合作联社统筹、村合作社组织实施、贫困农户参与,农业专家负责提供技术指导。
针对人居环境差短板,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求,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切实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有序、乡风淳厚的新农村。
(作者单位:1.551700 贵州省毕节市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2.551700 贵州省毕节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一、基本情况
猪场乡硐口村是纳雍县西部脱贫攻坚战区的深度贫困村之一,位于纳雍县西部、猪场乡政府驻地东部,距县城47公里、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邻湾子村,西接猪场村、蛇场村,南毗大冲村、联富村,北连中心村。全村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9.54平方公里。
1、自然条件。硐口村属于典型石漠化地区,南、北两面为山地,中间为狭长坝子,平均海拔1700米。鼠仲河硐口支流穿村而过,水资源较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4.7~17℃,降雨量约1000毫米,日照数约1500小时,无霜期约180天。全村耕地1310亩,林地7800亩,荒坡荒山5000亩,建设用地200亩,人均耕地仅0.78亩,土地出产率较低。土壤有黄壤、质地粘壤与砂壤等,偏酸性。
2、社会经济。全村总户数442户,总人口1695人,少数民族人口1171人,占总人口的69%;有劳动力961人,已输出256人,其中省外215人。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荞麦、大豆等为主;干鲜水果有核桃、板栗、桃子;中药材种植有野生党参等二十多种。畜牧业主要有生猪、山羊、肉牛。
3、贫困状况。硐口村无村集体经济弱小,属于一类贫困村,辖管10个村民组(包包组、马家丫口组、小水沟组、河边组、坡脚组、姑都组、大寨组、大连弯组、中坝组、白岩头组),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816人,贫困发生率48.14%。其中五保户2户2人、低保户46户220人、低保贫困户35户85人。
二、存在困難分析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2019年底硐口村出列和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结合硐口村实际情况,作出以下分析。
1、致贫原因。硐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交通条件落后9户29人、缺技术67户335人、缺劳力20户44人、缺资金64户294人、因病5户22人、因残4户13人、因学12户60人、因灾1户5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5户14人,脱贫攻坚形势十分严峻。
2、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2019年硐口村要出列,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大、贫困深度深、贫困人口多。集体经济弱小,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种植业、养殖业技术薄弱。未形成产业规模,以家庭经营为主,种养殖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缺少劳动力,群众素质不高。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多为老弱病残;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
3、扶贫项目推进存在的困难。全村扶贫项目有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多处通组路未完成硬化,如:头道河到湾子村、桥边到大寨组、中坝组到包包组等;村集体经济建设蛋鸡养殖项目发展势头不好,工人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村活动阵地建设只完成主体建设,其他配套设施还未完成建设,项目备案率不高、报账率低、大部分还未竣工结算。
4、“四大硬仗”推进存在的困难。2017年以来通过国家危房改造解决了25户一级危房改造,未配套“三”改工程;易地扶贫搬迁26户119人,未全部入住;一事一议项目硬化通组断头路共4.68公里,只完成一半;经果林产业部分地块成活率不高、长势较差,群众补助未发放;蔬菜大棚利用率不高,蛋鸡养殖管理不到位、经营不完善;饮水工程未建立用水机制,三个自然寨无通信信号覆盖。村落住房总体布局混乱,村容村貌不好,人居环境差。村卫生室建设落后,医疗设备欠缺,缺乏医疗技术人员,群众看病困难。村内无学校,很多儿童没有得到良好学前教育,教育条件差。
三、脱贫攻坚对策分析
1、优化人才对策。硐口村要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带动脱贫致富;二是培训本土人才,使其成为掌握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的种养殖大户、致富能人;三是引进本乡大中专毕业生落户,带领大家抱团发展,以实现产业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发展。
2、项目需求对策。猪场发展希望在山、潜力在林,依托硐口村资源禀赋,结合当地海拔、气候、土壤、水资源、人力畜力、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快速启动实施“短、平、快”的种养殖脱贫增收项目,大力发展经果林、林下经济等,充分调动广大农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资源分配对策。针对硐口村各类特殊群体,把各级各类脱贫扶持资源,精准有效地分配到需要生产就业、生态移民、教育资助、医疗救助、金融服务、社保兜底等各类人群身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追求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4、利益联结对策。对于硐口村各类产业扶贫项目,不仅要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利益联结机制和分成比例,更要强化项目实施全过程及结果的监督管理,保障产业扶贫项目取得应有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确保领办人、覆盖的贫困农户、村集体等各方按照约定的分成比例得到分红,推进扶贫产业不断壮大。
5、补齐短板对策。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利用国家、省、市、县扶贫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吃、穿不愁,确保农村安全饮水、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危房改造等扶贫工程覆盖有需求的贫困户。
针对群众素质不高短板,建立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全村农户开展法治和感恩教育,对贫困户劳动力全员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针对产业规模小短板,可发展群众愿意种植的刺梨、辣椒、白萝卜、荞麦等产业和发展壮大生猪、土鸡、肉牛产业,采用“龙头企业 乡合作联社 村合作社 贫困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投资、乡合作联社统筹、村合作社组织实施、贫困农户参与,农业专家负责提供技术指导。
针对人居环境差短板,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求,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切实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有序、乡风淳厚的新农村。
(作者单位:1.551700 贵州省毕节市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2.551700 贵州省毕节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