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委婉语,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出其背后蕴藏的价值观和心理状态,英汉两种文化,同属两种文化体系,自然具有不一样的价值观,本文将从社会功能,语用效果多方面探究委婉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委婉语;社会价值观;语用效果
1 引言
在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自古就有,也将委婉语称为婉曲或者婉转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不直接陈述某人,某事或某物,但是都能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在英语中,从《韦氏英语新词典》中可以得到委婉语的英语定义:euphemism is 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 word or phrase for one which may be unpleasant.尽管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但是二者都不直接表明自己的含义,已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委婉语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委婉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含权益,还可以达到很好的听觉效果,进而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构建。由此可见,研究委婉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委婉语的社会功能
有了委婉语的产生才出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大量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英汉委婉语就体现出较好的交际效果和幽默色彩。委婉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影响语言,更影响委婉语。尽管委婉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现象来观察,必然受到其背后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影响。
3 委婉语的实际应用
3.1 有关年老的委婉语
在英语文化中,年龄这一名词是一个敏感话题,人们忌讳谈老,因为老意味着青春不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下降,所以在说老年人时,他们会这样表达:elderly,mature,getting on years,past one’s prime,third age.但是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对老这一概念并不排斥,经常会有这样的用法:老+姓氏或者姓氏+老以示尊重和照顾。
3.2 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对于人类来说,死亡都是人类忌讳的。在英语文化中,人们通常是这样表达的:pass away, fall asleep, go to sleep forever, be no more ,pop off来代替死亡(death);在汉语文化中,人们通常是这样表达的:走了,睡着了,长眠。忌讳死亡是两个民族的共性,但是除受民族共同的忌讳心理影响外,还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禁忌的宗教性影响了委婉语表达上的差异与多样性。以欧美为主的西方社会,主要信仰基督教所以死亡也可以这样表示:to be called to God, to go to heaven.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受道教,佛教的影响很深,在表示死亡这一概念的时候也有所涉及:圆寂,归真,去西方极乐世界,仙去,羽化。
3.3 有关职业的委婉语
在西方社会崇尚人权,奉行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因此创造动听的名称,提低微职业的社会地位,消除对方因职业地位低微而产生的自卑感和不快是有必要的。例如gardener for tree surgeon/landscape architect, butcher for meat technologist, hair-dresser/barber for beautification,bootblack for footwear.在汉语中,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委婉语也呼之欲出,例如:发型设计师替代理发师,保安替代保镖,美容师代替化妆师。社会分工不同自然应用的委婉语不同。
3.4 有关失业的委婉语
英美国家属于私有制国家,工作流动性强,加之经济危机频发,所以工作是任何家庭所需的最重要的社会安全保证,因此失业问题尤为敏感。失业的委婉语表达如下:between jobs, made redundant, out placed, to be self-employed, 解雇的委婉语表达语如下:get the bird, get the boot, get the sack.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体面,工作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对失业的表达尤为重要:未就业人员,待就业人员,待岗人员,分流下来的,优化出去的。
3.5 有关贫穷的委婉语
西方社会,拜金现象流行,对于贫穷二字来说不易抬到桌面上来因此对他的表达如下:less well of , down on one’s luck, hard up for money, a member of the lower-social-economical bracket.然而东方社会受儒家文化文化影响很深,认为赚钱是低级的行为,所以对贫穷的委婉语不多:拮据,手头紧,手头不便,身无分文。
3.6 有关生育的委婉语
在西方社会,生育率普遍较低,人们崇尚个体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所以对生育表达形式如下:a lady-in-waiting, eating for two, full of heir.在东方社会,人们重视家庭氛围,重视人伦,所以生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身喜,害喜,临盆喜。
4 委婉语的语用效果
4.1 表达形式不同
虽然死亡是英汉两种文化都忌讳的,但是死亡因阶级,地位,等级,身份,对象等方面不同而不同,皇帝死用“驾崩”,美女死用“香消玉损”,战死用“牺牲,捐躯”,一般亲友用“安息”,坏人死用“见阎王”。在英语中,上厕所的表达形式依性别而变,男性用语:to rear,go to the gents’, go to men’ s room, 女性用语:fix one’ s face, go to visit ladies’ room, 成年人用语:go to WC, 儿童用语:go to the pot,go to little boys’ or girls’ room.
4.2 反映不同的道德观念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对于己方的称呼一般用自谦语,而对对方则用敬语,以示尊重,例如:形容一个人的腹围,形容自己一般用 “啤酒肚”,而形容其他人则用“将军肚”。
4.3 宗教信仰不同
以英美为主的西方社会,主要信仰基督教,所描述的事物难免与基督教有关,譬如死亡,在英语中可以这样表达: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be asleep in the valley.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文化,以佛教和道教为主,他对死亡的描述如下:道教-羽化,仙逝,佛教-坐化。
4.4 心理特点不同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存在不一样的价值观,所以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特点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就对年龄的表述而言,西方人很是忌讳对年龄的询问,尤其是老年人更不愿意透漏自己的年龄,证明自己年事已高,反而中国人认为年龄并没有什么忌讳可言,认为年龄大,尤其是老年人,社会地位高,易受他人的尊重和重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委婉语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在本文相关的建议以及措施的帮助下,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使用不同的委婉语。
参考文献
[1]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2]田九胜.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福建外语,2001(02):18-21+37.
[3]梁红梅.委婉語的语用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1):30-34.
作者简介
张索梅(1992-),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现供职于东北大学。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关键词】委婉语;社会价值观;语用效果
1 引言
在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自古就有,也将委婉语称为婉曲或者婉转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不直接陈述某人,某事或某物,但是都能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在英语中,从《韦氏英语新词典》中可以得到委婉语的英语定义:euphemism is 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 word or phrase for one which may be unpleasant.尽管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但是二者都不直接表明自己的含义,已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委婉语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委婉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含权益,还可以达到很好的听觉效果,进而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构建。由此可见,研究委婉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委婉语的社会功能
有了委婉语的产生才出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大量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英汉委婉语就体现出较好的交际效果和幽默色彩。委婉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影响语言,更影响委婉语。尽管委婉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现象来观察,必然受到其背后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影响。
3 委婉语的实际应用
3.1 有关年老的委婉语
在英语文化中,年龄这一名词是一个敏感话题,人们忌讳谈老,因为老意味着青春不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下降,所以在说老年人时,他们会这样表达:elderly,mature,getting on years,past one’s prime,third age.但是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对老这一概念并不排斥,经常会有这样的用法:老+姓氏或者姓氏+老以示尊重和照顾。
3.2 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对于人类来说,死亡都是人类忌讳的。在英语文化中,人们通常是这样表达的:pass away, fall asleep, go to sleep forever, be no more ,pop off来代替死亡(death);在汉语文化中,人们通常是这样表达的:走了,睡着了,长眠。忌讳死亡是两个民族的共性,但是除受民族共同的忌讳心理影响外,还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禁忌的宗教性影响了委婉语表达上的差异与多样性。以欧美为主的西方社会,主要信仰基督教所以死亡也可以这样表示:to be called to God, to go to heaven.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受道教,佛教的影响很深,在表示死亡这一概念的时候也有所涉及:圆寂,归真,去西方极乐世界,仙去,羽化。
3.3 有关职业的委婉语
在西方社会崇尚人权,奉行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因此创造动听的名称,提低微职业的社会地位,消除对方因职业地位低微而产生的自卑感和不快是有必要的。例如gardener for tree surgeon/landscape architect, butcher for meat technologist, hair-dresser/barber for beautification,bootblack for footwear.在汉语中,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委婉语也呼之欲出,例如:发型设计师替代理发师,保安替代保镖,美容师代替化妆师。社会分工不同自然应用的委婉语不同。
3.4 有关失业的委婉语
英美国家属于私有制国家,工作流动性强,加之经济危机频发,所以工作是任何家庭所需的最重要的社会安全保证,因此失业问题尤为敏感。失业的委婉语表达如下:between jobs, made redundant, out placed, to be self-employed, 解雇的委婉语表达语如下:get the bird, get the boot, get the sack.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体面,工作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对失业的表达尤为重要:未就业人员,待就业人员,待岗人员,分流下来的,优化出去的。
3.5 有关贫穷的委婉语
西方社会,拜金现象流行,对于贫穷二字来说不易抬到桌面上来因此对他的表达如下:less well of , down on one’s luck, hard up for money, a member of the lower-social-economical bracket.然而东方社会受儒家文化文化影响很深,认为赚钱是低级的行为,所以对贫穷的委婉语不多:拮据,手头紧,手头不便,身无分文。
3.6 有关生育的委婉语
在西方社会,生育率普遍较低,人们崇尚个体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所以对生育表达形式如下:a lady-in-waiting, eating for two, full of heir.在东方社会,人们重视家庭氛围,重视人伦,所以生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身喜,害喜,临盆喜。
4 委婉语的语用效果
4.1 表达形式不同
虽然死亡是英汉两种文化都忌讳的,但是死亡因阶级,地位,等级,身份,对象等方面不同而不同,皇帝死用“驾崩”,美女死用“香消玉损”,战死用“牺牲,捐躯”,一般亲友用“安息”,坏人死用“见阎王”。在英语中,上厕所的表达形式依性别而变,男性用语:to rear,go to the gents’, go to men’ s room, 女性用语:fix one’ s face, go to visit ladies’ room, 成年人用语:go to WC, 儿童用语:go to the pot,go to little boys’ or girls’ room.
4.2 反映不同的道德观念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对于己方的称呼一般用自谦语,而对对方则用敬语,以示尊重,例如:形容一个人的腹围,形容自己一般用 “啤酒肚”,而形容其他人则用“将军肚”。
4.3 宗教信仰不同
以英美为主的西方社会,主要信仰基督教,所描述的事物难免与基督教有关,譬如死亡,在英语中可以这样表达: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be asleep in the valley.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文化,以佛教和道教为主,他对死亡的描述如下:道教-羽化,仙逝,佛教-坐化。
4.4 心理特点不同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存在不一样的价值观,所以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特点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就对年龄的表述而言,西方人很是忌讳对年龄的询问,尤其是老年人更不愿意透漏自己的年龄,证明自己年事已高,反而中国人认为年龄并没有什么忌讳可言,认为年龄大,尤其是老年人,社会地位高,易受他人的尊重和重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委婉语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在本文相关的建议以及措施的帮助下,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使用不同的委婉语。
参考文献
[1]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2]田九胜.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福建外语,2001(02):18-21+37.
[3]梁红梅.委婉語的语用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1):30-34.
作者简介
张索梅(1992-),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现供职于东北大学。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