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53-01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williams等产科学的规定,胎儿娩出后24h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率为1083%,以发生在产后1-2h之内最为多见。产后出血是产科中的严重并发症,可致休克,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或死亡。如:席汉综合症,因而必须进行防治,以保障广大产妇的健康,现就病因,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1病因分析
  1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包括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子宫肌壁过度膨胀、子宫肌壁结缔组织相对增多,子宫发育不良)。
  12胎盘因素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部分或完全粘连和植入。
  13软产道损伤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阴道、子宫颈裂伤和子宫破裂。多数发生于阴道分娩后,损伤部位程度不同出血量各异,有时软产道损伤以血肿形式表现。
  14凝血功能障碍当有胎盘早期剥离、死胎、败血症、重度妊高症、HELLP综合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及急性脂肪肝等发生时,母体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出现。
  15临床表现及诊断严格正确地测量产后出血量是诊断产后出血的要点。诊断的目的是找出出血的直接原因,从而立即进行止血。同时作为一个临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各种产后出血的原因的特殊性及其临床表现及早期明确诊断,才能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2病因特点
  检查子宫较大,柔软或轮廓比较清,宫底升高,压之有较多血液及血块流出,给予子宫收缩药物后按压子宫变硬,流血减少或停止,为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血;胎盘娩出后发生流血,色鲜红,量多且伴有血块时,如为间歇性出血,多为部分胎盘或胎膜残留,持续性应考虑产道损伤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确定;胎盘娩出前持续性出血,色鲜红多为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出血,量多则不凝为其特点,用种种宫缩剂治疗无效时,即应考虑本病。
  3护理
  由于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1-2h内,应将产妇留在产房观察2h,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产后出血,要求稳定情绪,工作有序,积极采取措施,迅速通知医生;同时:
  31注意出血情况,准确计算出血量,持续按摩子宫,注射宫缩药,腹部放置沙袋,压迫腹主动脉,及时排空膀胱。
  32立即给予输液、配血输血、氧气吸入等一系列抗休克措施。
  33查明出血原因。
  34安慰产妇,消除顾虑,注意安静保暖,严密观察体温、血压、脉博、呼吸生命体征的变化。
  35待子宫收缩良好血压稳定,无继续出血方可转入病房,仍要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预防
  最主要做好产前检查,积极治疗贫血及血液病等各种妊娠合并症,对死胎、胎盘早剥等疾病要及早处理以免造成凝血功能障碍,估计有产后出血可能者,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药物,胎盘娩出后常规检查是否完整,有无副胎盘。总之,产后出血的预防应贯穿于孕期、产时及产后的全过程。
  总之,产后出血的抢救要求医护人员镇定有序,切忌惊慌失措。为此,要做好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专业素质及同情心,敏锐观察能力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及很强的专业理论水平,才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因产后出血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