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矛盾冲突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间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充分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间的矛盾冲突是幼儿在成长道路上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随其认知水平和社会性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晨间活动中,幼儿时常发生冲突,这是幼儿在成长过程必经的小插曲,也是教师研究幼儿矛盾冲突心理以及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契机。以下就中班幼儿在晨间活动中同伴间矛盾冲突问题的主要成因,谈谈我们的解决策略。
  一、基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争议的解决策略探究
  晨间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晨间游戏的物质基础。中班的孩子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第一想法可能便是占有,于是有时便会引发对活动材料进行争抢的矛盾冲突。例如在一次晨间活动中,老师刚介绍完今天的新活动材料——小沙袋,小朋友们便围过去,想要拿着玩。成成抢先一步到,他抓起好多个沙袋都揣进怀里,淘淘看见了对他说:“你不能拿这么多,老师说了,一人拿一个。”成成听了还是坚持不放,这时旁边的晴宝说:“你拿走了,我们就没得玩了。哼!再也不想和你做朋友了!”淘淘听了也说:“对,不和你做朋友了,你不知道分享!”成成慢慢放下手中的沙袋,对两人说:“好吧,那我们一起玩,你们还是我的朋友。”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中班的幼儿在遇到矛盾冲突时,已经不再像小班幼儿那样,总是采取直接争抢占有的方式解决,而是在语言有所发展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教师权威语言交涉、争论、协商等几种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二、基于意见分歧的矛盾冲突解决策略探究
  中班的幼儿活动时已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他们常常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幼儿自身存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生活经验也大相径庭,想象出来的事物也会根据思维水平而有所差异,因此在晨间活动时有时候会表现出意见的分歧,从而引发了矛盾。
  记得在一次雨天的晨间活动时,班上刚从外地转过来的小忆和豫豫最早到班,她俩选择了积塑材料。小忆把一大盒雪花片都先倒在了桌子上,嘴巴里面念叨着:“这是红色,这是蓝色,这是……”豫豫见了,走过去说:“小忆,老师说过不要这样撒得桌上到处都是!”小忆看了她一眼,但是没有理睬,继续玩起了她的堆叠游戏。这时候,豫豫拿起雪花片鼓捣了几下,就将雪花片拼插出一架惟妙惟肖的飞机:“看哪,小憶,就像这样插起来,这边是红色,这边是蓝色,变成飞机就可以飞啦!”小忆和豫豫一起玩了会飞机,也开始尝试起拼插雪花片了。
  案例中,小忆和豫豫分别都对自己感兴趣的玩具,采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操作以及想象。小忆喜欢将积塑进行按颜色分类的简单堆积,豫豫则是倾向于通过拼插和想象,创造出立体事物,这是对于积塑玩法的意见分歧,同时也体现了幼儿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三、基于规则引发的矛盾冲突解决策略探究
  中班孩子随着生理的成熟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些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晨间游戏时,幼儿基本能理解一些游戏规则。游戏规则主要有:1.晨间游戏自身的游戏玩法规则;2.教师提出的一些游戏规则;3.生活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例如在一次晨间游戏中,小朋友需要从起点用筷子将食物玩具夹到终点处的锅里,然后将食物煮好,送给小客人吃。游戏中,涵涵使用筷子有一点困难,当食物掉了几次后,她直接用手拿着送到锅里。这一幕被彬彬看到了,着急地对她说:“说过不能用手,你犯规啦!”涵涵回复道:“可是我老是掉,好吧,我用筷子就不犯规了吧?”在彬彬的提醒下,涵涵重新使用起筷子夹食材了。可当她开始“煮食物”时,一旁的小厨师康康说道:“我妈妈说,水果和蔬菜不能一起吃,涵涵,水果和蔬菜不要一起炒呀。”涵涵一边自言自语:“水果不能和蔬菜一起吃?”一边手里将蔬菜和水果开始分开了。
  偶遇这段精彩的带了点小矛盾的晨间游戏片段,我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已经不仅能自发地遵守游戏玩法和规则,而且还会帮助别人遵守规则,中班的孩子规则意识已经进一步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片段中康康“蔬菜和水果不能一起吃”的规则和涵涵蔬菜和水果全都倒进锅里一起煮的做法相互冲突,但康康搬出“妈妈”这一权威人物,使得涵涵最后听从了他的说法,遵守了生活规则。虽然“水果和蔬菜不能一起吃”的观点有待商榷,后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展生成活动,带领幼儿进行探究,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晨间活动中,幼儿已经可以通过言语交流和搬出权威人物的观点等做法使得矛盾得以解决。
  四、基于游戏行为引发的矛盾冲突解决策略探究
  中班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总是渴望试试自己的力量,尝试做一些事情,在晨间活动中主要变现为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偶然行为,这一类的行为引发的矛盾也时常发生。
  一次晨间活动,有的小朋友在拍球,有的在套圈,有的在推小车。豪豪在一旁拍球,可是拍了一两个球便会掉了。过了一会儿,豪豪的好朋友烨烨来了,她看见豪豪在拍球,于是也到了豪豪旁边的位置拍球。与豪豪的情况不同,烨烨能够连续拍出很多个。豪豪见了,急得抹起了眼泪,小手推着烨烨:“不要你在这儿。”烨烨不知道豪豪怎么了,走了几步又拍起球来。豪豪见了,依旧在原地发着脾气,旁边的小朋友妍妍赶紧去告知老师豪豪哭了。老师了解前因后果后,帮助两人解决了矛盾。
  案例中烨烨因为对好朋友豪豪拍球行为的好奇,于是自己也选择了拍球。由于豪豪平时不爱参与有关动手的游戏,所以动手能力明显比其他小朋友发展缓慢。因此当烨烨在他旁边展现优秀的拍球水平时,豪豪并不能判断出这是烨烨无意行为,而认为她是故意的,很快也就引发了矛盾。当矛盾不能解决时,情绪敏感、比较激动的豪豪选择攻击性行为,而烨烨选择不理睬的方式,旁边的小朋友选择告诉老师。由此可见,气质类型不同的幼儿在晨间活动中由于偶然行为引发的矛盾的解决方式也有所不同,有时还会产生失控现象,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
  综上所述,中班幼儿晨间活动中同伴矛盾的产生与解决与孩子的游戏水平直接相关,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规则的制定、成人的适时介入与引导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口语交际也是写话、习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处在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重视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强调教师要吃透教材,审好题目,引导学生从小就养成紧扣话题、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口语交际
练习课是一个阶段学习内容的句号。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练习课的内容是学生刚学过的,且都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开展的练习,练习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知识内容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在1-6岁之间随着发育成长、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获得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苏州碧波荡漾的阳澄湖畔,在我们的周围,乡土语言资源十分丰富,有时代歌谣、喜庆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拥有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是学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研究的必备素养。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是指,为小学生适应社会未来需要树立终生学习概念,培养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具体来说,就是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体育技巧,积累一定运动经验,养成定期锻炼习惯,形成终生锻炼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改变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