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和新闻教育的迅猛发展,“新闻教育滞后于新闻实践,甚至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一矛盾日益凸显。实践性教学对于传媒教育非常重要,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实践教学方面还相对薄弱。新时期的传媒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不单是理论教学所能解决的,还有赖于科学系统的实践训练。必须围绕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一套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一个综合媒介实践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体系,为各高校新闻院系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专业;教学体系;实践;构建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07-02
  目前,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大致有实验课教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看似周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实验课教学基本上属于印证性实践,其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理论难点,这种远离社会完全在封闭的设定环境中完成的工作对于特别需要创新能力的传媒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作用是有限的。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等一般为分散实习,不利于学校对毕业生教学指导和管理,无法根据专业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去进行实践。
  为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围绕新时期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一套与现代新闻传播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
  
  (一)新闻传播基本业务能力的培养目标
  新闻传播的基本业务能力是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中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采编能力。要求学生能掌握采访的一般规律和技巧,学会撰写各类新闻稿件并进行编辑处理。
  2.写作能力的目标要求。要求学生能写一手规范的汉字,能够规范地写出各种体裁文章,尤其是各类新闻作品。
  3.策划能力。要求学生熟悉策划运作规律、掌握策划的基本方法,形成综合的各项策划技能,能做出采访的具体策划方案。
  4.评论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新闻评论的特性和写作要求,可以撰写出有深度的评论作品。
  5.社会调查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某一课题来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专题调查报告。
  (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新闻学、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及基本业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
  1.分析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在观察和采访人和事物、事件的时候能够分析有关的新闻素材,能够辨别真假、好坏、善恶,所做作品立场倾向正确且具有深度和广度。
  2.人际交往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能跟不熟悉的人做深入交谈,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3.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协作能力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与被采访者的协作能力。新闻采访或写作往往需要多名记者集体作战,在采访中遇到要打交道的人时,要能充分与人交流协调,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协商中取得共识,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在工作中相互合作,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求得自身发展。
  4.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能力测试成绩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并且能够准确地把握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交谈技巧,掌握各类采访表达的技巧。
  5.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本操作和方法,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掌握网页制作和网站开发技术,能熟练运用网络获取和处理相关信息。
  6.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一般性的英文新闻,可以在对外交流、采访中使用外语进行表达。
  (三)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只有创新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培养创新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具有敏捷的思维。在进行新闻实践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力求有所创新。
  
  二、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一)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平台
  1.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厚基础、宽口径、应变性强的培养模式来提高传媒人才对飞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性。新闻传播学科要根据媒介形势发展的新态势来设置新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相应增加新的课程,如媒介经济、媒介管理、网络传播、新闻伦理、新闻法规、媒介素养教育等,供学生自由选择。
  2.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新闻实景采写、版面编辑创新评价等新方法,这也是高校新闻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
  3.开设综合性实训课程。构建“模拟媒介环境”,通过对采、写、编、评以及摄、录、播等各单个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和调整,设置既满足新闻业务理论教学要求又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
  4.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分阶段的专业实践机会。新闻院系应该创造条件、广搭桥梁, 与媒介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新闻实践所解决的不仅仅是新闻操作方式和方法的熟练问题, 更是对新闻意识的挖掘与培养。学生参与新闻实践的目的在于及早地熟悉媒介环境, 以期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传媒职业生活。
  (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平台
  1.打破专业界限,加强对学生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着眼于培养传播通才,以适应复杂环境中不同媒介的需求及学生更广阔的从业趋向。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把反映社会科学基本原理的相关课程列入其中,以扩展学生宽厚的理论基础。要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参与专业实习之外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在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作出有深度、有实际意义的新闻产品;同时,学生可以在各种综合社会实践中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下,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对象,学生自行组织活动,要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创新能力训练平台
  1.开设研究型实践教学。在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型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各新闻院系可以尝试搞“项目制实习”,让学生们参与到专业教师的某个研究项目中去,在某个子课题上独挡一面,将探索和发现新闻传播学中的理论热点及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
  2.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创造,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无疑是一条培养高素质和创新能力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途径。
  3.发挥毕业论文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训练的作用。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非常丰富,可以涵盖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经营管理学等专业的学科前沿问题、学科经典问题、学科交叉问题以及新闻传播专业的应用热点问题等。要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科知识的敏锐性和新闻传播实践的创新能力。
  
  三、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培养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思想的具体体现。注重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也是新形势下制定新闻传播学科教学计划的一个指导思想。在新闻传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应认真规划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以收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之效。同时,对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学时学分也要有所增加,以提高实习和论文的要求。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完善摄影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电视编辑实验室、演播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在组织设备配套更新的同时,组织教师编制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指导教材,以保证学生尽早受益。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首先要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将校内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台、校园网等媒体资源整合起来,做大做强校内实习基地,为更多学生提供短期见习机会。其次要建立一系列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逐步形成和完善学校和媒体双向推动、双向管理运行机制,为创新实践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支撑。
  3.加快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保证新闻专业课教师有一定时间参与新闻实践;另一方面, 可引进媒体资深从业人员直接参与课堂教学,造就一支“双师型”的新闻教育师资队伍。媒体从业人员参与高校新闻教育,能使封闭的新闻教育出现开放和活泼的局面,使单纯的从书本到书本,变成从书本到走向实践,从沉闷的课堂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和事件现场,由理论到实际进行采访和写作。
  (三)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在改进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保证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对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活动进行效果评估,而是旨在建立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估标准体系,这就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估指标、评价手段和评估目标的多样化。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从关注最后的结果向关注学习的过程转变;在评价的方法上,从强调测试向强调评价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其他文献
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蕴含了职业精神、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在中职思政理论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
经济全球化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跨国虚拟团队(Global Virtual Team, GVT)这种新型组织形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GVT指由具有不同能力或资源的一群人,为了完成某个特
传统RFI工艺的树脂渗透原理决定了其所成型零件高度方向的尺寸必然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FI工艺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RFI工艺树脂流动控制方法,并建立了新的
浙江省杭州市坚持“创新、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百姓受益”为目标,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建立了农村电商发展机制,实现农民、网商、服务商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