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其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对微课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中职政治 课堂教学 微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050-02
相比于其他院校的学生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低的,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广大教师发现,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将微课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一、创设教学情境
中职政治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为他们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还要符合微课的特点,这样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大繁荣”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本节课的重点:文化的多样性。本节课的难点:正确对待各种文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文化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社会作用;了解和谐文化的含义;理解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在讲解“文化生活面面观”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展示以下的内容:中国文化元素在大型活动中的呈现;校园中的文化活动;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习俗等。等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展示的内容进行探究,这样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中职政治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即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很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他们的主体性,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等制作成微课,并让学生根据微课的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可以使他们了解教学内容,找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并让他们讲解一下自己的各种疑问,这样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预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等制作成微课,并让学生根据微课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重渠道。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树立开放的包容的心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理解我国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经济贸易;增强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在预习阶段学生可以了解教学内容,找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在課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一下自己对微课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预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上述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
传统的中职政治课堂的氛围是比较枯燥和压抑的,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微课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展示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有趣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展示一些与和谐社会相关的影视片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展示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结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这就使得微课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在中职政治课堂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因此教师要尝试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项志国.关于微课应用于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213-213.
[2]梁玉梅.微课手段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4(14):71-71.
【关键词】中职政治 课堂教学 微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050-02
相比于其他院校的学生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低的,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广大教师发现,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将微课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一、创设教学情境
中职政治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为他们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还要符合微课的特点,这样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大繁荣”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本节课的重点:文化的多样性。本节课的难点:正确对待各种文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文化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社会作用;了解和谐文化的含义;理解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在讲解“文化生活面面观”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展示以下的内容:中国文化元素在大型活动中的呈现;校园中的文化活动;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习俗等。等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展示的内容进行探究,这样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中职政治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即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很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他们的主体性,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等制作成微课,并让学生根据微课的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可以使他们了解教学内容,找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并让他们讲解一下自己的各种疑问,这样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预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等制作成微课,并让学生根据微课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重渠道。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树立开放的包容的心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理解我国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经济贸易;增强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在预习阶段学生可以了解教学内容,找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在課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一下自己对微课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预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上述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
传统的中职政治课堂的氛围是比较枯燥和压抑的,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微课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展示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有趣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展示一些与和谐社会相关的影视片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展示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结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这就使得微课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在中职政治课堂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因此教师要尝试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项志国.关于微课应用于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213-213.
[2]梁玉梅.微课手段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4(14):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