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茅家港附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在对茅家港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研究的基础上,于1993年9月、1994年1月进行了两次野外采样调查,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测量.通过测得的一手
【机 构】
: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茅家港附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在对茅家港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研究的基础上,于1993年9月、1994年1月进行了两次野外采样调查,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测量.通过测得的一手资料,绘出不同时间的粒度空间分布图和不同位置的剖面图,对茅家港滩面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反映的水动力变化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茅家港工程建造前后滩面沉积物粒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研究发现:工程建成后,因突堤内水动力减弱,突堤内滩面沉积物的粒度变细,且比突堤外的细,航道不再淤积,使航道的位置和深度稳定,有效地保护了航道;
其他文献
针对大、小窑湾湾内外海域的营养盐和铅、锌的分布规律与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以海水水质、营养结构和营养水平方面评价了两个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冬春季节N,P,Si
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指数增长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了江苏洋口港海区西太阳沙附近海底的冲淤变化。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连续的水深冲淤变化数据序列进行分类,然后针对各类具有不同的冲淤变化趋势的区域分别建立指数增长预测模型。经比较分析预测结果,发现在分类数较大及预测时间不太长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满意的预测结果;但随预测时间的增加,要不断的修正参数值,才能得到切合实际的预测结果,所以该模型还具有一定的时间局限
通过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观察了笛鲷属的约氏笛鲷(Lutjanus johni)、勒氏笛鲷(L.russelli bleeker)、画眉笛鲷(LLutjanus vi
建立了深圳河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过闸水头突变的计算方法,采用拉格朗日法研究深圳河上游的罗芳污水处理厂和滨河污水处理厂所排出污水沿深圳河的运动过程,计算分
通过对研究区潮间带36个表层沉积物的定位采样,采用综合法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由粉砂质极细砂、极细砂-粉砂-粘土、粉砂-粘土-极细砂、极细
引入固定化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于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环境中,检测与凡纳对虾抗病力有关因子的变化和测定主要水质因子
介绍了微波辐射测量面目标表面亮度温度的原理,分析了冰雪的微波辐射特性与亮温特征。利用专题微波成像仪 (SSM/I) 数据研究了 1988 年 1-8 月份东南极内陆冰雪表面亮温变化。首先根据 37 GHz 水平极化辐射亮温 175 oK 等温线推算南极大陆冰外缘线,然后利用 37 GHz 数据计算分析了东南极内陆 1988 年年内 1-8 月的地面亮温均变化。结果表明在东南极内陆的地面亮温年内月均
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非律宾海及其邻近的水文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菲律宾海及其邻近海区的潮汐、海流、海浪、盐度、水温、透明度及水色等水文要素的特点和特征,进一
首先通过对英国大气科学数据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和Levitus随深度变化的海温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的详细描述.另外,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中的风
南海西缘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右旋走滑断裂系统,是南海扩张的西部边界,两端形成具有明显走滑特征的"Y"型和"人"型构造.其前锋端形成走滑-伸展叠瓦扇,尾端形成走滑-收缩叠瓦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