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李建峰】
1963年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镇;1980年分配到禹州钧瓷一厂;1984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职业大学;1987年毕业后,回到禹州钧瓷一厂工作,担任技术厂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务;1989年,研制“仿宋兰钧瓷釉”喜获成功;1990年,设计制作的钧瓷《鸡心碗》荣获“首届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2003年,和合作伙伴创建禹州东升钧瓷艺术作坊,出任技术专家和总经理;2004年,被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评为河南陶瓷艺术大师,任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常务理事。
在我国现代钧瓷史上,曾有一个名为《寒鸦归林》的钧瓷挂盘,因幻化“百鸟纷飞归林中”的奇妙绝景而受到热捧,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著名作家姚雪垠特为其赋诗“出窑一幅云人画,落叶寒林返喜鹊。晚霞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一个盘子,一件艺术珍品,其窑变之美带来的无以言喻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让每一个目睹者都为它神奇绝妙的窑变艺术所惊叹。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当金风慷慨的将一缕缕稻谷香送进肺腑之时,笔者有幸采访了河南陶瓷艺术大师李建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故事背后。
执著追求钧艺之梦
李建峰祖籍禹州市火龙镇,其父母为了学习神奇的钧瓷艺术而辗转来到神垕镇。而正是这样一次正常的家庭搬迁,改变了李建峰的命运,使他与中华瑰宝钧瓷结下不解之缘。
禹州神垕素有“钧都”之称,神垕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五颜六色的钧瓷深深地吸引了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李建峰,斑斓的釉色和造型各异的钧瓷给李建峰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0年,高中毕业的李建峰被禹州钧瓷一厂录用。然而一心想学钧瓷技术的李建峰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却事与愿违被分配做了一名炊事员。生性坚强的李建峰丝毫没有气馁,既来之,则安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从未忘记对梦想的追求。李建峰在被炊事员繁锁的事情割成碎片的时间空隙,自学陶瓷的基础知识。偶尔的大块时间,他如饥似渴的请教厂里的师傅,一解疑惑。李建峰徜徉在钧瓷的海洋里,忘我地融入到制瓷技艺中。他更加痴迷于钧瓷工艺里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为钧瓷历史的久远、钧瓷的广阔而感动……
机会总是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恰逢中央美院的梅建鹰、袁运生等名师到钧瓷一厂进行创作,挚爱钧瓷艺术的李建峰在大师们吃饭间隙大胆的向几位大师请教。大师们也对这个大胆的年轻人喜爱有加,把自己的技艺与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与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几位大师的言传身教深刻的影响着李建峰,也使他的制作技艺突飞猛进。
李建峰对钧瓷艺术的挚着追求感动了爱才的厂领导。1981年李建峰被破格调入钧瓷试验室,开始漫长的钧瓷艺术探索之路。
为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制作技艺,1984年李建峰考入景德镇陶瓷职业大学,主修陶瓷工艺与管理。1987年学有所成的他又回到禹州钧瓷一厂。凭着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系统的管理技能,李建峰先后任技术科副科长、技术副厂长、技术厂长。身在管理岗位的李建峰一直坚持钧瓷釉方的研究和钧瓷理论的研究。1989年,他牵头研制的“仿宋兰钧釉”喜获成功。1990年,他亲自设计制作的钧瓷《鸡心碗》荣获了首届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三等奖。难得的艺术珍品使他受到钧瓷爱好者的热棒。现如今,李建峰的钧瓷作品,无论是品种还是造型,很多项研制走在钧瓷界前列。
谁知盘中秀色皆是心血幻化
经历了多年艰难的创作后,李建峰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对钧瓷艺术的感悟更深刻。他说:钧瓷制作,造型是根本,釉色是灵魂,窑变之美可以给人带来无法言喻的艺术享受,同时更使人们对窑变之神秘莫测产生了敬畏。
正是因窑变之神、之奇、之敬畏,自2003年李建峰创办东升钧瓷艺术作坊以来,他实施了一项“百盘珍品之计划”。大胆的在平面器上采用一盘一画、一画一诗的艺术形式展现钧瓷“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艺术。
走近他的百幅挂盘,每个盘子都是一首诗、一幅画,盘子里或山明水秀、或夕阳霞光、或杂花生树、或草长莺飞,桂盘极品“惠安女”“亲情”,其釉彩乳光四射、绚丽缤纷、蚯蚓纹疏密有序、山光水色气势非凡、人物形象内涵丰富、婀娜妩媚、生动绚美。
面对精美绝伦的瓷中极品挂盘,孰不知它们背后饱含着李建峰数不清的心血与汗水。为了制造出挂盘极品,每一个烧制出的精美绝伦的钧瓷挂盘,他坚持自己用手拉胚的传统工艺,自己亲自配釉上釉,盘子的所有工序都是他纯手工打造,他用最常见的平面类器型将钧瓷的窑变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所谓:谁知盘中秀色,皆是心血幻化。
参悟钧艺,解悟人生
自古就有无数文人墨客用美妙的诗句描写钧瓷之美,类似“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菟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的优美诗句将钧瓷的神形奇妙描写的如梦如幻。
当笔者好奇的抛出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心血做这样浩大的工程的问题时,李建峰一脸平静地说:“钧瓷,听其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其形,端庄大方、古朴高雅;其釉彩浑身透亮、乳色晶莹、似翠似玉、相映生辉。”在谈到钧瓷的奇时,幸福的微笑显现在这位钧瓷创作大师的嘴角,“听那如琴似铃的开片声,仿佛在低诉它成长的快乐,也让我更贴近大自然的韵律。可持续开片60年,纵横交错的冰裂纹,更使其莹润晶亮,釉质透亮欲薄,视若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珍珠点、蟹抓痕、蚯蚓纹等奇妙的艺术效果,让人倍感大自然生命的萌动。”听李建峰谈钧瓷之美,似若精神上的一种享受与超脱。“一件钧瓷似一个动人的故事,钧瓷之上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丰富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钧瓷因窑变而聚色形成景观为绝,奇妙绝伦的窑变艺术创造出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奇妙世界,正是我们陶艺人终身的追求。”
听到此,笔者似乎寻找到了李建峰为什么要耗费心力的完成“百盘珍品之计划”的原由。他的言行完全迎合了一句话:一个陶艺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钧釉中的铜元素更好地还原,从而幻化出五光十色的艺术效果。自然天成的窑变,永远是钧瓷艺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经过多年潜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李建峰认为钧瓷对创作者的灵感和技术要求极高,讲究以人为本和精雕细琢。他的创作形随意走、意由情生、不拘于定势。作品以其单纯、简洁、沉稳和意念文化的内涵,推向臻至完美的高度——釉层厚如玉,光泽柔和温润,器形优雅精臻,表达出传统钧瓷文化之变幻意境,被学术界广泛关注,深受钧瓷界专家及同仁的肯定与好评。
奉献钧艺打造钧瓷品牌
古人有云:家有钱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使许多“房地产”和“股票”投资者将目光切换到艺术品投资收藏上来。钧瓷也顺应时代潮流迅猛发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新时代元素不断的推陈出新,现中国钧瓷文化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瑰宝。
在钧瓷界摸爬滚打多年的李建峰认为,虽钧瓷生产历史悠久,却没有一个知名品牌长期延续使用的历史,然截至目前钧瓷行业仍缺乏品牌培育意识。
李建峰就目前钧瓷产业存在的个别问题做以深刻透彻的分析。他认为现在钧瓷产业主要存在着三个制约因素。一是主要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恶性竞争、“一哄而起”问题突出。个别钧瓷艺术放弃了自己在高档钧瓷上的特色和优势,而致力于日用瓷的生产,盲目跟风发展,最终陷入困境;二是工艺术制作落后,雷多同、创新少,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且只注重市场,在制作工艺上善于模仿、不善于创新、产品差异性少,有特色的产品少;三是陶瓷文化挖掘不足。钧瓷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但很多管理者不注意建设钧瓷文化和企业,只注意市场营销。
李建峰说,钧瓷产业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东升钧艺作为后来者必须以诚经营,以品质取胜,正视差距,尽快加大知名品牌的力度。现在东升钧艺以对自己的三件造型独特的作品申请了国家专利,以后还会更多。
随着艺术品投资收藏的这股热浪,钧瓷定以其“入窑一色、出窑无双”的奇妙窑变吸引众多投资者,一定会促进钧瓷事业的迅速发展。李建峰表示他和他的东升钧艺会不遗余力地专心致力于钧瓷事业的发展。(编辑/左后卫)
1963年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镇;1980年分配到禹州钧瓷一厂;1984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职业大学;1987年毕业后,回到禹州钧瓷一厂工作,担任技术厂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务;1989年,研制“仿宋兰钧瓷釉”喜获成功;1990年,设计制作的钧瓷《鸡心碗》荣获“首届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2003年,和合作伙伴创建禹州东升钧瓷艺术作坊,出任技术专家和总经理;2004年,被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评为河南陶瓷艺术大师,任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常务理事。
在我国现代钧瓷史上,曾有一个名为《寒鸦归林》的钧瓷挂盘,因幻化“百鸟纷飞归林中”的奇妙绝景而受到热捧,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著名作家姚雪垠特为其赋诗“出窑一幅云人画,落叶寒林返喜鹊。晚霞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一个盘子,一件艺术珍品,其窑变之美带来的无以言喻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让每一个目睹者都为它神奇绝妙的窑变艺术所惊叹。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当金风慷慨的将一缕缕稻谷香送进肺腑之时,笔者有幸采访了河南陶瓷艺术大师李建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故事背后。
执著追求钧艺之梦
李建峰祖籍禹州市火龙镇,其父母为了学习神奇的钧瓷艺术而辗转来到神垕镇。而正是这样一次正常的家庭搬迁,改变了李建峰的命运,使他与中华瑰宝钧瓷结下不解之缘。
禹州神垕素有“钧都”之称,神垕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五颜六色的钧瓷深深地吸引了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李建峰,斑斓的釉色和造型各异的钧瓷给李建峰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0年,高中毕业的李建峰被禹州钧瓷一厂录用。然而一心想学钧瓷技术的李建峰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却事与愿违被分配做了一名炊事员。生性坚强的李建峰丝毫没有气馁,既来之,则安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从未忘记对梦想的追求。李建峰在被炊事员繁锁的事情割成碎片的时间空隙,自学陶瓷的基础知识。偶尔的大块时间,他如饥似渴的请教厂里的师傅,一解疑惑。李建峰徜徉在钧瓷的海洋里,忘我地融入到制瓷技艺中。他更加痴迷于钧瓷工艺里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为钧瓷历史的久远、钧瓷的广阔而感动……
机会总是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恰逢中央美院的梅建鹰、袁运生等名师到钧瓷一厂进行创作,挚爱钧瓷艺术的李建峰在大师们吃饭间隙大胆的向几位大师请教。大师们也对这个大胆的年轻人喜爱有加,把自己的技艺与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与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几位大师的言传身教深刻的影响着李建峰,也使他的制作技艺突飞猛进。
李建峰对钧瓷艺术的挚着追求感动了爱才的厂领导。1981年李建峰被破格调入钧瓷试验室,开始漫长的钧瓷艺术探索之路。
为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制作技艺,1984年李建峰考入景德镇陶瓷职业大学,主修陶瓷工艺与管理。1987年学有所成的他又回到禹州钧瓷一厂。凭着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系统的管理技能,李建峰先后任技术科副科长、技术副厂长、技术厂长。身在管理岗位的李建峰一直坚持钧瓷釉方的研究和钧瓷理论的研究。1989年,他牵头研制的“仿宋兰钧釉”喜获成功。1990年,他亲自设计制作的钧瓷《鸡心碗》荣获了首届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三等奖。难得的艺术珍品使他受到钧瓷爱好者的热棒。现如今,李建峰的钧瓷作品,无论是品种还是造型,很多项研制走在钧瓷界前列。
谁知盘中秀色皆是心血幻化
经历了多年艰难的创作后,李建峰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对钧瓷艺术的感悟更深刻。他说:钧瓷制作,造型是根本,釉色是灵魂,窑变之美可以给人带来无法言喻的艺术享受,同时更使人们对窑变之神秘莫测产生了敬畏。
正是因窑变之神、之奇、之敬畏,自2003年李建峰创办东升钧瓷艺术作坊以来,他实施了一项“百盘珍品之计划”。大胆的在平面器上采用一盘一画、一画一诗的艺术形式展现钧瓷“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艺术。
走近他的百幅挂盘,每个盘子都是一首诗、一幅画,盘子里或山明水秀、或夕阳霞光、或杂花生树、或草长莺飞,桂盘极品“惠安女”“亲情”,其釉彩乳光四射、绚丽缤纷、蚯蚓纹疏密有序、山光水色气势非凡、人物形象内涵丰富、婀娜妩媚、生动绚美。
面对精美绝伦的瓷中极品挂盘,孰不知它们背后饱含着李建峰数不清的心血与汗水。为了制造出挂盘极品,每一个烧制出的精美绝伦的钧瓷挂盘,他坚持自己用手拉胚的传统工艺,自己亲自配釉上釉,盘子的所有工序都是他纯手工打造,他用最常见的平面类器型将钧瓷的窑变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所谓:谁知盘中秀色,皆是心血幻化。
参悟钧艺,解悟人生
自古就有无数文人墨客用美妙的诗句描写钧瓷之美,类似“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菟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的优美诗句将钧瓷的神形奇妙描写的如梦如幻。
当笔者好奇的抛出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心血做这样浩大的工程的问题时,李建峰一脸平静地说:“钧瓷,听其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其形,端庄大方、古朴高雅;其釉彩浑身透亮、乳色晶莹、似翠似玉、相映生辉。”在谈到钧瓷的奇时,幸福的微笑显现在这位钧瓷创作大师的嘴角,“听那如琴似铃的开片声,仿佛在低诉它成长的快乐,也让我更贴近大自然的韵律。可持续开片60年,纵横交错的冰裂纹,更使其莹润晶亮,釉质透亮欲薄,视若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珍珠点、蟹抓痕、蚯蚓纹等奇妙的艺术效果,让人倍感大自然生命的萌动。”听李建峰谈钧瓷之美,似若精神上的一种享受与超脱。“一件钧瓷似一个动人的故事,钧瓷之上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丰富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钧瓷因窑变而聚色形成景观为绝,奇妙绝伦的窑变艺术创造出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奇妙世界,正是我们陶艺人终身的追求。”
听到此,笔者似乎寻找到了李建峰为什么要耗费心力的完成“百盘珍品之计划”的原由。他的言行完全迎合了一句话:一个陶艺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钧釉中的铜元素更好地还原,从而幻化出五光十色的艺术效果。自然天成的窑变,永远是钧瓷艺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经过多年潜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李建峰认为钧瓷对创作者的灵感和技术要求极高,讲究以人为本和精雕细琢。他的创作形随意走、意由情生、不拘于定势。作品以其单纯、简洁、沉稳和意念文化的内涵,推向臻至完美的高度——釉层厚如玉,光泽柔和温润,器形优雅精臻,表达出传统钧瓷文化之变幻意境,被学术界广泛关注,深受钧瓷界专家及同仁的肯定与好评。
奉献钧艺打造钧瓷品牌
古人有云:家有钱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使许多“房地产”和“股票”投资者将目光切换到艺术品投资收藏上来。钧瓷也顺应时代潮流迅猛发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新时代元素不断的推陈出新,现中国钧瓷文化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瑰宝。
在钧瓷界摸爬滚打多年的李建峰认为,虽钧瓷生产历史悠久,却没有一个知名品牌长期延续使用的历史,然截至目前钧瓷行业仍缺乏品牌培育意识。
李建峰就目前钧瓷产业存在的个别问题做以深刻透彻的分析。他认为现在钧瓷产业主要存在着三个制约因素。一是主要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恶性竞争、“一哄而起”问题突出。个别钧瓷艺术放弃了自己在高档钧瓷上的特色和优势,而致力于日用瓷的生产,盲目跟风发展,最终陷入困境;二是工艺术制作落后,雷多同、创新少,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且只注重市场,在制作工艺上善于模仿、不善于创新、产品差异性少,有特色的产品少;三是陶瓷文化挖掘不足。钧瓷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但很多管理者不注意建设钧瓷文化和企业,只注意市场营销。
李建峰说,钧瓷产业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东升钧艺作为后来者必须以诚经营,以品质取胜,正视差距,尽快加大知名品牌的力度。现在东升钧艺以对自己的三件造型独特的作品申请了国家专利,以后还会更多。
随着艺术品投资收藏的这股热浪,钧瓷定以其“入窑一色、出窑无双”的奇妙窑变吸引众多投资者,一定会促进钧瓷事业的迅速发展。李建峰表示他和他的东升钧艺会不遗余力地专心致力于钧瓷事业的发展。(编辑/左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