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伴颌下腺累及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5岁.2周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双侧颈部肿大,可触及包块.于2013年4月23日入当地医院,B超检查提示双侧颈部及颌下均可见肿大淋巴结,右侧大者2.5 cm×0.9 cm,左侧大者1.9 cm ×O.7 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8×109/L,C反应蛋白31.8 mg/L,血中检测EB病毒抗体阴性.给予抗炎、补液等支持治疗后,颈部包块未见减小.2013年5月9日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自发病以来,患儿间断高热(最高38.5℃),盗汗,精神尚可,体重未见明显下降.查体:双侧颈部肿大,双侧颌下可触及多个活动性包块,质硬,皮肤不红,无触痛。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ROS1基因的非重复序列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比较其与商品化普通探针在非小细胞肺癌检测方面的差异.方法 探针制备的过程中加入Human Cot-1 DNA,与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复性结合成双链,用双链特异性酶特异性的切除重复序列.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素分别标记BAC克隆片段化的PCR产物,最终混合得到ROS1基因不含重复序列的双色探针.将制备的非重复序列FISH探针用于2009至201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人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日益降低。但是散发的寄生虫病病例还时有报道[1-2],临床医师通过手术活检或者在患者体表、连通体表的腔道中获取寄生虫标本之后,肉眼往往不能判断虫体种属,特别是微小的蠕虫标本,这就给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带来诸多困难。只有通过微观形态学技术才能对寄生虫标本进行制备以及鉴定诊断。病理科在标本的固定、染色、封裱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然而寄生虫的鉴定主要
期刊
目的 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MB)不同病理学亚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2年6月151例成人MB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采用x2检验对各亚型临床特征进行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各亚型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151例MB包括经典型73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36例,间变型39例,大细胞型3例;其中促纤维增生/结节型较其他亚型更常见于小脑半球(P=0.
期刊
目的 了解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探讨用免疫组织染色方法对肺腺癌患者进行ALK基因异常初筛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12月共计404例肺腺癌手术标本,选肿瘤蜡块制备成组织芯片后,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上,采用Ventana抗ALK兔单克隆抗体(D5F3)和超敏检测系统进行染色,检测ALK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进行荧光原位杂
期刊
自从英国胸外科医师Norman Barrett首先描述了食管下端柱状上皮化生以来,这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在西方国家中目前食管下段腺癌的发病率已超过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成为上升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虽其原因尚不明确,但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段腺癌唯一明确的癌前病变。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Barrett食管对于及时预防、早期治疗食管下段腺癌
期刊
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2位专家,对《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推荐的2013年度发表的原创性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函审投票评选出一等奖论文1篇,奖金2万元;二等奖论文1篇,奖金1万元。本奖项重点奖励第一作者,且为45岁以下中青年病理学工作者。在2014年3月29日举行的“第十届海内外病理学术论坛疑难病例研讨会”开幕式上,吴秉铨病理学发展基金会的副理事长方伟岗教授为获
期刊
随着分子医学、个性化医学和靶向治疗的发展与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正逐步从病理诊断的辅助技术转变为主要的独立的技术手段之一,为临床病理诊断、分子靶向治疗、疾病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就没有现代临床病理学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