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矿体的预测与勘测是一个需要用到各种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通过各种方法与技术的综合应用,结合多方面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大大的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构造地质化学是目前矿床预测与勘测的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玉龙铜矿,介绍构造地质化学的基本运用方法,探索构造地质化学寻矿方向。
[关键词]矿床成因 地质地球化学 找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 P5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5-2
1玉龙铜(钼)矿床概况
地处西藏东侧区域江达县以西,距离川藏公路大约八公里,平均海拔在4800米左右的玉龙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铜(钼)矿之一。玉龙矿矿区总的覆盖面积达到了2km2,现在国家已经探测到的可供开采的矿石储存量包括常用金属:铁650万吨硫铁矿180万吨、铜660万吨、钼15万吨、钨6万吨等;其中还储存了数量比较可观的钴、铋等稀有金属以及贵金属金、银等。探测结果的综合显示玉龙矿整个矿区的矿床整体品位达到了铁0.91%、钼0.026%、铜0.95%。
据民间流传,清末时期玉龙矿区内就已经开始被开采,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和工业条件,矿藏量和开采数量是远远不能与今天相比的,而且,“玉龙”这样一个汉语名词在藏语中却是被解释为“孔雀石沟”,这样也为玉龙矿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质概况
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怒江所流经的具有特色的褶皱带所在的青泥洞。矿区的地层也是和地形相似的三叠统;矿区靠近背面的一侧更是分布着厚度达到千米的碎屑岩;与之相对的南侧是超过600米的砂页岩;两侧却是被厚达500多米的夹砂岩包裹住。
2.2含矿岩体
玉龙矿矿区内部以花岗闪长石为主,其石料ph呈现出中酸性,还有一些二长斑岩掺杂在其中。玉龙矿的整体矿体品质很高,在矿体中多数的岩体都是有矿物的分布的。而且这些含有少量矿物的岩体大多是花岗斑岩的复式岩体,其中所存在的同位素分析最高达到了55Ma。岩体的整体似梨形,整个岩体呈现镶嵌的形式,裸露而出的部分达到了占到整体的接近一半。
2.3蚀变类型
玉龙矿区独特的岩体和地理特征造成了矿区特有的腐蚀变形特征——中心式的对称。从外部开始逐渐的向内部缩进、分带:最外层以角岩化为主;中间位置的分带层逐渐出现了硅化、粘土化等腐蚀特征;中心位置的腐蚀特征主要是硅化以及钾化。
2.4矿体在岩体之中的分布
矿体赋存于斑岩岩体之中,从形成至今一直被整个的斑岩岩体所包裹着,不曾受到较为严重的腐蚀和破坏。玉龙矿的主矿有三个,图1中所标注。Ⅰ号矿的整个矿体呈现出一个圆筒状,这是由于表面包裹的角岩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矿体形式。Ⅰ号矿也是三个矿脉最大的一个,裸露出的部分就几乎占到了整个玉龙矿区的1/4,金属平均品位也是非常高其中钼0.03%、铜0.53%,整个Ⅰ号矿所含有的铜的储存量占据了整个玉龙矿的38.5%。其余的两个矿分居Ⅰ号矿的两翼位置,把整个Ⅰ号矿包夹在其中,所含金属的品位也是很高的,Ⅱ号矿占到22%,Ⅲ号矿约占40%,这两个矿的平均厚度前者在45m左右后者更是达到了70m的厚度。
2.5所含矿石种类以及矿物的组成成分
玉龙矿矿石的种类大体分为三个种类:一个是最主要的矿石种类,占据了整个矿脉矿石八成以上的比例的浸染状细脉矿石,这种矿石又可以细分为角岩以及斑岩之中浸染状的两个小类别。主要分布在最大的Ⅰ号矿的矿体之中。主要包括的金属矿物按照品阶可以分为黄铜和黄铁两个高品阶的矿石,以及较为次之的幽铜、铜蓝等次级的矿石,还包含了少量的赤铁、磁铁以及斑铜等少量的矿石。第二,玉龙矿中还有可观的包含在褐铁矿石之中的铜,这也是一种主要的铜矿石的储存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含铜的采集、冶炼矿石进行开采。最后还有大量的黄铁矿的矿石,而且其中还含有金属矿物铜,主要大量分布于矿床的底层部分,占据了工业矿石总开采量的8%左右。细脉浸染矿的矿石结构主要是自形以及半自形两种晶体形式存在。
2.6矿床类型
玉龙矿的矿床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复合矿床的存在形式,在矿石勘测以及开采的领域有另一种统称名字——斑岩型铜矿矿床。这一名称的是由其矿床存在矿石的类型、构造而来的。
3矿床预测的方向——构造地球化学方法
矿床的预测和检测方法在当今的时代中是很多的,高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对矿床的预测和检测的精确度也是大大的提高,但是其基本方法却是没有大的改变,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地质以及地球物理等方式进行预测和检测的。还有一种综合型的方法——构造地球化学法,这种方法将地质和地球化学两种方法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方法。
3.1基本理论和方法
构造地质化学是一种通过对控矿构造的研究以及在地球中特定的化学条件下矿物元素在地质地层中有规律的分布方式,进一步的对应力场作用下对成矿流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和移动规律进行研究,以找到所需的矿物元素在特定的构造环境下存在的规律。这种方法是目前矿床预测和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地壳的运动会使得矿物的品相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导致了岩层以及矿层的位置发生移动,使各种矿物的分布出现离散或者集中的现象。岩层的变化会造成各种矿物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发生突变,因此,影响到了矿物的品相,造成矿物一系列的相变发生。对地球化学的研究首先从最为基础的对地质地层的研究开始,从力学的方向出发将矿物外在的形变以及集散规律研究透彻,然后,与化学方法相互结合,揭示矿物发生变化的内在本质原因并找出其规律,以此应用于矿物元素的探测中去。
3.2主要研究内容
在特定的区域内对各种矿床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得到系统的成矿的地质条件的资料。
对产生矿床的内部褶皱和断裂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和坚定,划分出详细的构造体系和期次。通过对成矿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找出其成矿规律,榆次同时提出构造控矿模式。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填图并且需要进行样本的采集和分析测试,对地球化学产生的异常与矿物的成因进行有目的和系统的解释,建立起地球化学的勘察模式,以应对过去勘测中出现过的各种传统因素造成的矿物成因,以此来减少工作量以及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量过大造成的错误。
选取出预测标志和重点的勘测区域,结合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通过定点的寻找标志以及应用化学勘察的模式,对重点的勘测区域进行标记和勘察。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还学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尽可能的选取适当的、多的方式进行辅助的勘测工作,可选择的主要有物理勘测等技术,精确地推断出矿物的埋藏深度以及产伏。工程的验证与实施工作也要求对前期的标志以及所选取的重点靶区进行工程验证设计。在目标选定的情况下进行尽可能多次数的验证,与此同时,要通过每次的验证总结,以提高矿区勘测的成功率以及准确率。
4小结
结合金属矿床成因,探求寻矿方向,努力创新采矿方式,坚持走“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以及“成本低、高效益”的开采路线的基本原则。积极考察市场方向,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资源的开采;以高新的科学技术力量为龙头,高效开采;并且优化改革矿产开采业的整体结构和开采机制,以安全为前提,把起点放在高处,走规模化的道路。
[关键词]矿床成因 地质地球化学 找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 P5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5-2
1玉龙铜(钼)矿床概况
地处西藏东侧区域江达县以西,距离川藏公路大约八公里,平均海拔在4800米左右的玉龙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铜(钼)矿之一。玉龙矿矿区总的覆盖面积达到了2km2,现在国家已经探测到的可供开采的矿石储存量包括常用金属:铁650万吨硫铁矿180万吨、铜660万吨、钼15万吨、钨6万吨等;其中还储存了数量比较可观的钴、铋等稀有金属以及贵金属金、银等。探测结果的综合显示玉龙矿整个矿区的矿床整体品位达到了铁0.91%、钼0.026%、铜0.95%。
据民间流传,清末时期玉龙矿区内就已经开始被开采,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和工业条件,矿藏量和开采数量是远远不能与今天相比的,而且,“玉龙”这样一个汉语名词在藏语中却是被解释为“孔雀石沟”,这样也为玉龙矿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质概况
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怒江所流经的具有特色的褶皱带所在的青泥洞。矿区的地层也是和地形相似的三叠统;矿区靠近背面的一侧更是分布着厚度达到千米的碎屑岩;与之相对的南侧是超过600米的砂页岩;两侧却是被厚达500多米的夹砂岩包裹住。
2.2含矿岩体
玉龙矿矿区内部以花岗闪长石为主,其石料ph呈现出中酸性,还有一些二长斑岩掺杂在其中。玉龙矿的整体矿体品质很高,在矿体中多数的岩体都是有矿物的分布的。而且这些含有少量矿物的岩体大多是花岗斑岩的复式岩体,其中所存在的同位素分析最高达到了55Ma。岩体的整体似梨形,整个岩体呈现镶嵌的形式,裸露而出的部分达到了占到整体的接近一半。
2.3蚀变类型
玉龙矿区独特的岩体和地理特征造成了矿区特有的腐蚀变形特征——中心式的对称。从外部开始逐渐的向内部缩进、分带:最外层以角岩化为主;中间位置的分带层逐渐出现了硅化、粘土化等腐蚀特征;中心位置的腐蚀特征主要是硅化以及钾化。
2.4矿体在岩体之中的分布
矿体赋存于斑岩岩体之中,从形成至今一直被整个的斑岩岩体所包裹着,不曾受到较为严重的腐蚀和破坏。玉龙矿的主矿有三个,图1中所标注。Ⅰ号矿的整个矿体呈现出一个圆筒状,这是由于表面包裹的角岩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矿体形式。Ⅰ号矿也是三个矿脉最大的一个,裸露出的部分就几乎占到了整个玉龙矿区的1/4,金属平均品位也是非常高其中钼0.03%、铜0.53%,整个Ⅰ号矿所含有的铜的储存量占据了整个玉龙矿的38.5%。其余的两个矿分居Ⅰ号矿的两翼位置,把整个Ⅰ号矿包夹在其中,所含金属的品位也是很高的,Ⅱ号矿占到22%,Ⅲ号矿约占40%,这两个矿的平均厚度前者在45m左右后者更是达到了70m的厚度。
2.5所含矿石种类以及矿物的组成成分
玉龙矿矿石的种类大体分为三个种类:一个是最主要的矿石种类,占据了整个矿脉矿石八成以上的比例的浸染状细脉矿石,这种矿石又可以细分为角岩以及斑岩之中浸染状的两个小类别。主要分布在最大的Ⅰ号矿的矿体之中。主要包括的金属矿物按照品阶可以分为黄铜和黄铁两个高品阶的矿石,以及较为次之的幽铜、铜蓝等次级的矿石,还包含了少量的赤铁、磁铁以及斑铜等少量的矿石。第二,玉龙矿中还有可观的包含在褐铁矿石之中的铜,这也是一种主要的铜矿石的储存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含铜的采集、冶炼矿石进行开采。最后还有大量的黄铁矿的矿石,而且其中还含有金属矿物铜,主要大量分布于矿床的底层部分,占据了工业矿石总开采量的8%左右。细脉浸染矿的矿石结构主要是自形以及半自形两种晶体形式存在。
2.6矿床类型
玉龙矿的矿床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复合矿床的存在形式,在矿石勘测以及开采的领域有另一种统称名字——斑岩型铜矿矿床。这一名称的是由其矿床存在矿石的类型、构造而来的。
3矿床预测的方向——构造地球化学方法
矿床的预测和检测方法在当今的时代中是很多的,高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对矿床的预测和检测的精确度也是大大的提高,但是其基本方法却是没有大的改变,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地质以及地球物理等方式进行预测和检测的。还有一种综合型的方法——构造地球化学法,这种方法将地质和地球化学两种方法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方法。
3.1基本理论和方法
构造地质化学是一种通过对控矿构造的研究以及在地球中特定的化学条件下矿物元素在地质地层中有规律的分布方式,进一步的对应力场作用下对成矿流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和移动规律进行研究,以找到所需的矿物元素在特定的构造环境下存在的规律。这种方法是目前矿床预测和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地壳的运动会使得矿物的品相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导致了岩层以及矿层的位置发生移动,使各种矿物的分布出现离散或者集中的现象。岩层的变化会造成各种矿物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发生突变,因此,影响到了矿物的品相,造成矿物一系列的相变发生。对地球化学的研究首先从最为基础的对地质地层的研究开始,从力学的方向出发将矿物外在的形变以及集散规律研究透彻,然后,与化学方法相互结合,揭示矿物发生变化的内在本质原因并找出其规律,以此应用于矿物元素的探测中去。
3.2主要研究内容
在特定的区域内对各种矿床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得到系统的成矿的地质条件的资料。
对产生矿床的内部褶皱和断裂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和坚定,划分出详细的构造体系和期次。通过对成矿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找出其成矿规律,榆次同时提出构造控矿模式。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填图并且需要进行样本的采集和分析测试,对地球化学产生的异常与矿物的成因进行有目的和系统的解释,建立起地球化学的勘察模式,以应对过去勘测中出现过的各种传统因素造成的矿物成因,以此来减少工作量以及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量过大造成的错误。
选取出预测标志和重点的勘测区域,结合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通过定点的寻找标志以及应用化学勘察的模式,对重点的勘测区域进行标记和勘察。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还学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尽可能的选取适当的、多的方式进行辅助的勘测工作,可选择的主要有物理勘测等技术,精确地推断出矿物的埋藏深度以及产伏。工程的验证与实施工作也要求对前期的标志以及所选取的重点靶区进行工程验证设计。在目标选定的情况下进行尽可能多次数的验证,与此同时,要通过每次的验证总结,以提高矿区勘测的成功率以及准确率。
4小结
结合金属矿床成因,探求寻矿方向,努力创新采矿方式,坚持走“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以及“成本低、高效益”的开采路线的基本原则。积极考察市场方向,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资源的开采;以高新的科学技术力量为龙头,高效开采;并且优化改革矿产开采业的整体结构和开采机制,以安全为前提,把起点放在高处,走规模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