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古油田,石油人的希望坚守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古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在呼图壁县城以南45公里处,距离克拉玛依市将近300公里。
  1958年的“大跃进”,对齐古油田的初期开发工作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齐古油田至今尚未正式开发。
  
  第一部钻机用“滑道”运至井场
  在天山山脉的北面,山峦以梯状的形式渐渐矮了下来。即便如此,从山谷望上去,山势依然陡峭。
  在一处陡峭的山梁上,有一条羊肠小道弯弯绕绕可达谷底。这条小道的确是羊踩出来的。
  可1957年,有一部重达几十吨的钻机架到了谷底间不大的一块平地上。
  但这笨重的钻机是怎么运送进来的呢?
  第一部钻机是许士杰带人运进来的。
  1954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地质调查处在天山山脉的山前构造带上进行了1:50000的地面地质详查,找到了齐古构造,查清了齐古背斜的地层排列顺序。
  1956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又进行了地面构造细测,认为齐古构造长16公里,宽约3公里。
  由于齐古构造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一排构造带上,面积较大、构造完整。最重要的是,最有希望出油气的地层未受到剥蚀。
  这样的勘探成果,意味着齐古构造是发现中下侏罗系和三叠系油藏的最有利地区。
  许士杰在清冽冰凉的齐古河洗了把脸,继续指挥搬运钻机的工作。
  1957年的夏季,这片山谷里绿草茵茵,健壮的哈萨克妇女在远处的山坡上放牧着牛羊。
  但许士杰无心看景,他又跑到山顶大声呼喊谷底的司机和工人们拉紧滑索。
  作为独山子矿务局的局长,许士杰知道,发现新油田的这第一锤子买卖必须要做好。
  滑道——这是许士杰等人的发明。
  这里唯一的一条所谓的沙石“公路”早已被频繁发生的山涧洪水冲断了。把几十吨重的钻机运到井场,是首要完成的工作。
  他们将钻机部件拉运到谷顶,再沿着崖壁用木板垫出了一条长约50米的滑道,直达谷底。然后用拖拉机拽住钻机,把所有能用的车辆以及人力与拖拉机密切配合,小心下拉。
  就这样,40米高、50吨重的钻机被搬运到了定好的井位上。
  克拉玛依所属的油田,与这位后来的共和国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有过这样一段缘分。
  许老于2008年9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许士杰病重期间及逝世后,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李源潮、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不同方式表示了慰问和哀悼。
  
  因1a井的喷油而被发现的油田
  钻机就位后,1957年8月开钻。
  打的第一口井是浅1井,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浅钻队打的。
  从154米开始,浅1井就不断地“报喜”了——
  经常是正打着钻,泥浆槽面上就漂出油花、冒着气泡。
  等打到295.24米时,泥浆被大量的油气侵入,简单分离之后,大约冒出了1吨油。
  浅1井的任务完成了:它证明齐古构造是一个含油构造。
  年底,新疆石油管理局根据石油工业部批准的钻探计划,在齐古背斜西高点顶部部署了齐1井,其设计井深1200米。
  齐1井是1958年1月1日开钻的。
  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与两年前的勘探成果吻合了——
  在钻侏罗系头屯河组的过程中,发生多次油气显示,在320米处,泥浆发生严重气侵,在岩屑中见到了含油显示。
  在384米到389米的井段,取出了含油砂巖。
  在417米,泥浆又发生严重气侵,泥浆槽面用火可以点燃。
  当井钻到442米时,发生了井涌,喷出带着油花的淡水,一个小时可以收集到600升石油。
  不过,当钻到448米时,井内水量大增,每天产水约240立方米。
  虽然打出的主要液体是水,只能将齐1井提前完钻、工程报废。但是,这口井绝不是失败——
  顶气、中油、底水:一套完整的储层物质结构展现了出来,说明齐古构造有着很好的含油前景。
  下一步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设计、确定更加合理的井位和钻探措施。
  1958年3月20日,独山子矿区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闭幕,大会决议:1958年矿务局的勘探方针是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寻找新油田。并把齐古地区作为重点钻探目标。
  6月22日,在齐1井所获取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新疆石油管理局设计部署的1a井开钻。
  1a井设计井深还是1200米,但打到874.45米时就提前完钻了。
  这次的提前完钻,和齐1井提前完钻的原因完全不同——
  从261米开始,泥浆中陆续有油气显示,到669米时,油花随着循环液大量溢出,平均一天能出油一吨左右。
  7月22日,井打到859米时,开始喷出大量原油,喷出油峰高达20米以上。
  从22日晚11点30分到23日中午12点这12个半小时中,就喷出黑绿色原油三十多吨。
  1958年8月15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在1a井下侏罗系三工河组845米至847米井段试油,获得日产油2.3吨。
  这一天,齐古油田被正式发现。
  
  力争一年采油三万吨
  7月22日1a井的喷油,就已经振奋了克拉玛依石油人的心。
  8月初,独山子矿区党委确定了开发齐古油田的方针:以油养油,钻采炼齐头并进,全面开花。
  目标是:力争当年在这一地区采油三万吨。
  初步规划是:先开发浅油层,拟在齐古构造中部1a井周围适当布置井位,一面寻找“A+B级”储油面积,一面进行生产,以增加原油产量。规划还计划在齐古构造的东部也适当布置井位,争取年底探明油区的含油面积。
  几乎就在同时,齐古地区山洪暴发。
  涛涛洪水淹没了钻杆、油管等许多钻井器材。
  为了抢救器材,大家置生死于度外,跳入急流中。
  危急时刻,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地爆发——
  据史料记载,有些职工甚至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扛起了八米多长、几百公斤重的钻杆。
  这仅仅四个多小时的抗洪抢钻,被写进了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的历史。
  职工们“早日拿下大油田”的豪迈壮志是可贵的,无论是“力争当年在这一地区采油三万吨”这不切实际的目标,还是“拼死也要抢救钻井器材“的真心壮举。
  可一旦来自中国“最高处”过热的头脑与具体的生产实践结合之后,必将发生很多无法挽回但却必须记载的历史——是年,正是“大跃进”的高潮期。
  1958年8月7日,独山子矿区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这实际上是一场“比武誓师大会”。
  齐古区钻井队放出了“年内钻井12600米”和“超过张云清、赶上玉门关,独矿原油包一半”的“卫星”。
  张云清钻井队在克拉玛依油田第一个打出了月上千米进尺的成绩,成为了各探区各支钻井队竞相超越的目标。
  可是,齐古油田地处山前构造带,这里的地质构造与处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油田完全不同:岩层高陡、斜度大;地层硬;水层发育。
  在这里钻井,首要的关键点是小钻压钻进以防斜,而且要在钻进过程中封堵住水层,不能够只图快。否则,距离找大油田的目标将会南辕北辙。
  保持清醒头脑的技术人员站出来说话了——
  独山子矿区副总工程师安怀之和钻井处主任工程师邹承德认为,快速钻进是需要地层条件做前提的,若要科学合理地钻探齐古油田,就不可能“月上千”。
  企图“插白旗”的这两个“条件论”者,在1958年11月2日召开的独山子矿务局齐古钻井现场会议上被揪出来,遭到了一百四十多名要“插红旗”的“先进职工”的强烈批判。
  批判者们很骄傲、很自豪,他们手中有着“铁一般的证据”:一只青年钻井队,使用自己装配的“跃进一号”钻机,抱着“要给条件论者一点颜色看看”的决心,从9月14日到10月13日,在齐5井上,用了30天的时间实现进尺1002米。
  可是,这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齐古油田在1959年4月之后,却突然没有了之前那些“遍插红旗”的消息了。
  1962年,独山子矿务局将齐古油田交由采油一厂管理。
  
  大跃进期间的齐古油田
  给公众的答案,是1991年才揭晓的——
  “1958年,我局曾在这一地区打了23口井,几乎口口井偏斜,其中4口井井斜严重超标。
  钻井工艺研究所科研人員为解决这一难题,于今年6月奔赴齐古油田,分别在齐233井、齐234井进行防斜打直新技术的应用,获得成功。
  这两口井的最大井斜仅为2度45分、3度45分,达到了总公司标准。
  与未采用防斜技术的齐206井、齐220井相比,钻压平均提高140%;机械钻速平均提高72.5%;试验井段每米钻井成本下降70%,两口井分别节省费用97.3万元、100.9万元。”——1991年11月28日《新疆石油报》
  齐古油田,在一口发现井出油之后;在必要的勘探、评价等措施没有得到准确结论之前;在没有认真分析地层特点的情况下,只凭一股自上而下的大跃进之风一拥而上、盲目铺开摊子,就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绝大多数井成了报废井。
  直到1963年,新疆石油管理局科学研究所编制储量年报时,才依据已取得的资料,计算了齐古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地质储量,含油面积8.3平方公里,估算石油地质储量1732万吨。
  科学理性的分析进一步找到了20世纪50年代“齐古现象”的弊病。
  据《齐古油田志》记载:由于齐古油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事故多,致使油田的勘探长期处于停顿状态。
  直至1990、1991年,以侏罗系头屯河组、三工河组为目的层,部署并钻探了Q206、Q220、Q233、Q234等4口评井。
  其中,Q220井在八道湾组压裂试油,分别获得日产31.8吨和7.4吨的高产工业油流,从而证实了八道湾组油藏的存在。
  Q234井在三工河组压裂试油,获日产油5.06吨。
  为了查明齐古背斜构造三叠系含油气情况,兼探八道湾组含油气情况,扩大齐古油田勘探领域,了解二叠系岩性及含油性,1990年部署并钻探了预探井——齐8井1991年3月在三叠系小泉沟群压裂试油,4毫米油嘴日产油25.37吨,日产气2040 立方米。
  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谢宏闻听此讯,为之一振——
  1991年4月3日,他来到了齐古油田现场,兴奋地说:“我代表新疆石油管理局和局市党委,向同志们表示慰问和感谢。”
  同时,谢宏对齐古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作了安排部署:要在已知的油层外,继续往下打,要在这一带扩大新的含油领域,争取传来更好的消息。
  好消息又有一个——
  1992年10月31日,齐009评价井在三叠系小泉沟群数个层位用25毫米孔板试气,分别获得日产气27250立方米、30980立方米,从而证实了小泉沟群油气藏的存在。
  
  齐古并未死去
  1994年以后,仅有的几口产油气的井——1a井、齐8井、齐34井和Q220井在生产过程中却产量很低,两年前让人兴奋的齐8井,日产量只有1.2吨了。
  结合当时新疆石油管理局的总体情况,齐古油田已经失去了继续大规模钻探的必要。
  1996年3月16日,当时新疆石油管理局唯一的一支在低产低能区块挖潜的专业化队伍——黑油山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管理局的部署,开赴齐古油田。
  这“挖潜开采”的方式有多种,既有正规的抽油,也要将流出井口的液体中漂浮着的原油捞起来。
  总之,原则就是“少投入、多产出”。
  1999年,采油一厂正式将齐古油田移交给黑油山公司管理。
  2000年7月,对齐8井曾先后三次修井,日产油由1.7吨上升到7吨。2003年6月又对齐8井进行化学溶蜡修井,日产油由1.2吨上升到6.3吨。
  2003年7月以前,齐古油田缺乏电源,基本上只能采用自喷或夏季开井、冬季关井的间歇生产方式。
  2003年7月以后,黑油山公司开始应用天然气发电机进行发电,有1a井、齐34井和Q2203井转为抽油生产。
  截止到2005年12月,齐古油田井口累积生产原油17583.6吨,井口天然气产量9540立方米。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攀升,国内能源需求日益加剧。在单位时间内多找油田、找大油田,是必须的战略。
  2005年,新疆油田公司提出了“从大油田向大油气田跨越式发展”的长期目标。
  西北缘滚动勘探开发成果显著,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开始手术,克拉美丽气田跃然出世……
  在这种大环境下,齐古也许需要等待,等待战略与战术相交汇的那个点。
  因为,齐古没有死去。
  责任编辑 全照立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煤矿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煤矿安全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
患者,男,18岁。夜间体温波动于38℃~39℃1个月,在当地医院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效果不明显,转入我院。听诊可于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双期杂音,杂音向腋窝传导,二尖瓣听诊区可闻
今年,刘积仁已是第十五次参加全国“两会”了,他有着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东北大学副校长的双重身份.rn作为政协委员,刘积仁每次都会认真准备自己的提案.他的
舞美设计最主要是对总体进行构思,这种总体构思是设计者按照剧本的风格体裁和思想内容,经过导演的总体布局,通过舞美表现方式,对整个舞台剧进行艺术修饰和演出整体形象来展示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方向.《纲要》中提炼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主要方式,将课
2013年,显然是汽车界一个不一般的年份,国内车市风起云涌,大大小小的车展几十场,从轿车、SUV到跨界车,全年各大汽车厂商一共发布了近160款新车型和新车型版本,这些新车在吸引
介绍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以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为例,结合赛题评阅要点,分析学生竞赛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