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几十年的环境问题历史中,出现的管理规划一直存在的不适应时代局限性问题和创新型革新。本文就我国经历的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基于末端控制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向以多种管理方式综合运用为主的基于污染预防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变迁过程。
关键词:传统模式;末端控制;污染预防;变迁
1引言
末端控制指的是终端的生产过程或是在自然排放废物成为污染源之前,采取一连串使其进行物理理、生物或化学过程处理的措施,用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我国基于终端思想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落入实践,先后颁布《环境保护法(试行)》,依法管理;提出“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最终形成初步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然而由实践表明无论是采取浓度控制还是总量控制,以末端控制为基础的管理模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本文笔者首先分析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弊端,进而概述污染预防的提出,介绍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最终总结出对环境规划的控制。
2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弊端
20多年的实践证明,放在末端或污染物排放口的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在危害发生后再进行净化处理的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有很大的局限性。面临着全球性人口增长,地球资源日益枯竭,全球性生态危机进一步加深,基于末端控制的传统管理模式,遭受的冲击突出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因为缺少源头和过程污染控制,原辅材料中的废弃物和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的物质都将成为末端的污染物,从而加大末端治理难度。
最理想的应该是,源头预防——采用优质低污染原辅材料,过程控制——分工段及时收集回收废弃污染物并实行过程中的各种循环,最后才是末端治理——达标排放,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废弃物排出后的净化、处理技术常常使污染物从先前的一种环境介质转移到另一种环境介质。即常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在私人企业的管理模式下无法解决或者说无法达标到一个国家甚至国际准许的量值。因此在这些物料的生产过程中会有新的污染产生,而其所需消耗资源也是不可估量的。
(2)末端控制注重以加强已有的技术体系,而不是减弱并加以革新,这就直接导致原有的存在的问题会被放大,这也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现有的环境保护法规中,缺少革新内容,历史遗留问题对环境的威胁始终找不到适当的解决方法。
(3)末端控制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即这会为国家、企业以及工厂带来日趋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治理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导致原有的预料会远远低于所需的资金以及资源和能耗。这意味着末端控制所带来的环境投资很大部分都用来在产品过程所伴随的其他漏洞的弥补上。随同而来的问题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是真正的上升经济而是虚假而恶劣的影响整体经济圈的收益,产生“劳而无获”的负面状态。
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问题说明了,所谓的“管道末端”战略、路线和方针,虽然是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和反响,而且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但绝对不足以改变环境生态保护管理的消极被动局面,因此建立污染预防的环境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3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
3.1污染预防概念的提出
由于传统模式的局限性,不得不革新出一个新的理念,一个从根本源头解决污染的创新型理念,其不同于先前那个受制于時代、社会所制约,不断改进却又毫无创新,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改变污染的治理。污染预防提出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同时也是复杂的转变,它不仅意味着对传统环境末端思想方式的调整,更为深远的是一场传统环境规划管理模式的革新,也是环境经济发展的一次全新的革命。
3.2 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的两个问题
(1)废物减量化
“废物减量化”即由扮演产生者减少有害物的体积和毒性,其中包括废物产生后进行回收利用与减少废物体积和毒性的处理处置。伴随着废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依然会造成未知的对安全健康的危害,因此这是对以往的管理措施的改进,但并没有消除从前的弊端,同末端控制一样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2)循环经济和污染预防层次
循环经济一词不是创新性思维,而是延续性结果,但相比于传统循环经济相比,其中的不同之处在于以资源为开端最终仍以再生资源为终端的反馈式流程。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可以解除长久以来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污染预防层次的结构:源消解→回收利用→处置→弃置,呈倒金字塔模式。
3.2 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从内部组织层面,分为组织形态和组织管理。实施应用预防环境污染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树立一个严格缜密的组织形态,以减少环境中对人体和内部环境的风险性,其中对企业的要求应贯彻坚持污染预防的原则,努力改变、改进环境管理表现,极大限制的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坚持组织管理的源头处理理念,对污染源头的控制过程要采取适用的终端处理技术,而不是完全采用末端控制,努力达到环境控制的标准要求。应以经济为决策对环境管理过程的控制,首先对区域经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角度解读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控制点和谐点,确保把环境生态问题控制在最低限度。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制造者,应全面贯彻“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对相关企业实施全过程控制是防治工业污染源头的重中之重,建立专对于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推行环境管理理念,解决工业环境污染源,实现经济的推动,改变传统模式“劳而无获”得消极状态;企业从生产管理对策的选择,实行产品的市场环境准入,而对于生产过程中不可消除的废物或产品,尽可能回收利用,以达到资源回收,循环经济的处理原则,实行污染预防的方针贯彻,保证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化的充分合理利用,是这场革新的重大成果,是解决局限性等问题的重要战略。
4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
污染源头是处理污染,环境保护的中指之中,实施环境规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污染源的关键问题,首先从企业入手,调查了解污染源头,切实切入各个重要污染产生的工厂、企业调查污染来源和解决措施,并监测评估是否达标,是否准许排放。环境管理者根据环境规划实施者所反馈的数据信息情报,从而更为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改善规划实施过程。而后实施环境规划的时间控制,采用闭路、半闭路和全开路控制信息数据反馈实施协调控制管理,环境规划管理的时间控制是指环境规划数据情报的回路控制。最后针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化解其中所产生的动态冲突,环境治理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重要核心,其突出特点是过程中的问题在全过程控制很容易突出暴露出来,从而及时预估评估并处理调解,因而对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了。
5总结
以基于末端控制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而革新的污染预防理念是一个创新型的模式建立,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当下时代成为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按照全过程环境管理模式的要求进行监督和控制,其核心内容是从环境和企业两个角度实施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庚申.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3]赵世杰.环境管理与污染预防——试谈环境技术研究应体现生命周期思想.环境技术,1999,(1).
[4]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环境规划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传统模式;末端控制;污染预防;变迁
1引言
末端控制指的是终端的生产过程或是在自然排放废物成为污染源之前,采取一连串使其进行物理理、生物或化学过程处理的措施,用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我国基于终端思想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落入实践,先后颁布《环境保护法(试行)》,依法管理;提出“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最终形成初步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然而由实践表明无论是采取浓度控制还是总量控制,以末端控制为基础的管理模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本文笔者首先分析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弊端,进而概述污染预防的提出,介绍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最终总结出对环境规划的控制。
2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弊端
20多年的实践证明,放在末端或污染物排放口的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在危害发生后再进行净化处理的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有很大的局限性。面临着全球性人口增长,地球资源日益枯竭,全球性生态危机进一步加深,基于末端控制的传统管理模式,遭受的冲击突出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因为缺少源头和过程污染控制,原辅材料中的废弃物和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的物质都将成为末端的污染物,从而加大末端治理难度。
最理想的应该是,源头预防——采用优质低污染原辅材料,过程控制——分工段及时收集回收废弃污染物并实行过程中的各种循环,最后才是末端治理——达标排放,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废弃物排出后的净化、处理技术常常使污染物从先前的一种环境介质转移到另一种环境介质。即常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在私人企业的管理模式下无法解决或者说无法达标到一个国家甚至国际准许的量值。因此在这些物料的生产过程中会有新的污染产生,而其所需消耗资源也是不可估量的。
(2)末端控制注重以加强已有的技术体系,而不是减弱并加以革新,这就直接导致原有的存在的问题会被放大,这也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现有的环境保护法规中,缺少革新内容,历史遗留问题对环境的威胁始终找不到适当的解决方法。
(3)末端控制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即这会为国家、企业以及工厂带来日趋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治理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导致原有的预料会远远低于所需的资金以及资源和能耗。这意味着末端控制所带来的环境投资很大部分都用来在产品过程所伴随的其他漏洞的弥补上。随同而来的问题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是真正的上升经济而是虚假而恶劣的影响整体经济圈的收益,产生“劳而无获”的负面状态。
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问题说明了,所谓的“管道末端”战略、路线和方针,虽然是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和反响,而且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但绝对不足以改变环境生态保护管理的消极被动局面,因此建立污染预防的环境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3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
3.1污染预防概念的提出
由于传统模式的局限性,不得不革新出一个新的理念,一个从根本源头解决污染的创新型理念,其不同于先前那个受制于時代、社会所制约,不断改进却又毫无创新,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改变污染的治理。污染预防提出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同时也是复杂的转变,它不仅意味着对传统环境末端思想方式的调整,更为深远的是一场传统环境规划管理模式的革新,也是环境经济发展的一次全新的革命。
3.2 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的两个问题
(1)废物减量化
“废物减量化”即由扮演产生者减少有害物的体积和毒性,其中包括废物产生后进行回收利用与减少废物体积和毒性的处理处置。伴随着废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依然会造成未知的对安全健康的危害,因此这是对以往的管理措施的改进,但并没有消除从前的弊端,同末端控制一样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2)循环经济和污染预防层次
循环经济一词不是创新性思维,而是延续性结果,但相比于传统循环经济相比,其中的不同之处在于以资源为开端最终仍以再生资源为终端的反馈式流程。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可以解除长久以来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污染预防层次的结构:源消解→回收利用→处置→弃置,呈倒金字塔模式。
3.2 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从内部组织层面,分为组织形态和组织管理。实施应用预防环境污染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树立一个严格缜密的组织形态,以减少环境中对人体和内部环境的风险性,其中对企业的要求应贯彻坚持污染预防的原则,努力改变、改进环境管理表现,极大限制的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坚持组织管理的源头处理理念,对污染源头的控制过程要采取适用的终端处理技术,而不是完全采用末端控制,努力达到环境控制的标准要求。应以经济为决策对环境管理过程的控制,首先对区域经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角度解读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控制点和谐点,确保把环境生态问题控制在最低限度。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制造者,应全面贯彻“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对相关企业实施全过程控制是防治工业污染源头的重中之重,建立专对于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推行环境管理理念,解决工业环境污染源,实现经济的推动,改变传统模式“劳而无获”得消极状态;企业从生产管理对策的选择,实行产品的市场环境准入,而对于生产过程中不可消除的废物或产品,尽可能回收利用,以达到资源回收,循环经济的处理原则,实行污染预防的方针贯彻,保证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化的充分合理利用,是这场革新的重大成果,是解决局限性等问题的重要战略。
4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
污染源头是处理污染,环境保护的中指之中,实施环境规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污染源的关键问题,首先从企业入手,调查了解污染源头,切实切入各个重要污染产生的工厂、企业调查污染来源和解决措施,并监测评估是否达标,是否准许排放。环境管理者根据环境规划实施者所反馈的数据信息情报,从而更为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改善规划实施过程。而后实施环境规划的时间控制,采用闭路、半闭路和全开路控制信息数据反馈实施协调控制管理,环境规划管理的时间控制是指环境规划数据情报的回路控制。最后针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化解其中所产生的动态冲突,环境治理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重要核心,其突出特点是过程中的问题在全过程控制很容易突出暴露出来,从而及时预估评估并处理调解,因而对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了。
5总结
以基于末端控制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而革新的污染预防理念是一个创新型的模式建立,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当下时代成为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按照全过程环境管理模式的要求进行监督和控制,其核心内容是从环境和企业两个角度实施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庚申.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3]赵世杰.环境管理与污染预防——试谈环境技术研究应体现生命周期思想.环境技术,1999,(1).
[4]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环境规划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