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航运、海上捕捞作业、海上平台作业等作业量的提升,海上事故频发,直升机在海上救助领域凸显重要,工作量不断增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海上直升机救助相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装备和海上救助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国先进的海上搜救直升机及机载装备主要还是依赖进口,性能及安全性已经得到验证,这是目前暂时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打通直升机海上救助“最后一公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海上救助领域的距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海上救助;直升机;海上事故
众所周知,直升机海上救助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但是由于空中飞行受空域、计划申请、降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是将遇险人员从海上救助至机场,再将遇险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如果能空中直接送往医院将极大提高遇险人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本人将通过探讨分析“最后一公里”实施的难度所在,以及对如何实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国总共有四支专业的海上实施空中救助的队伍,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分别部署在北海、东海、南海,其中东海有两支队伍。四支救助飞行队的主基地及待命点按照直升机救助半径计算基本覆盖我国海岸线。由于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每年空中救助的人数各队增减较大,按照平均数计算每年每队平均约救助100人,其中以渔船救助最多,渔船中的遇险人员又以伤病员最多,这些伤病员多数是作业时被缆绳打到造成的断肢、鱼舱二氧化硫中毒为主。
首先,四支救助飞行队接到险情任务后第一时间需要对直升机进行航前检查准备,对飞行任务做出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起飞机场、航路及目的地的天气、救助目标距离、人员受伤情况、任务实施方式等)根据评估结果制作出飞行航线,然后按照航空管制的要求向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进行申请,得到批复后方可实施计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地面与船的沟通不顺畅及船的航行路径变动导致计算的救助汇合点会偏离航线或者遇险者的伤情发生变化,实施的飞行过程或者救助后的返航过程往往需要进行临时航线变更,需要得到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批复同意后才能避开飞行冲突进行安全飞行。尤其是遇险人员伤情变化或者与事先获得的情况不符时,原定救助返回机场的航线需要更改到内陆区域的医院或者原定送往医院的航线由于到现场后发现求救船舶夸大伤病情况无需送往医院等等,这些航线的临时变更都需要耗费地面值班人员与空中机组与管制部门大量的精力进行协调、申请、批复。
其次,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停机坪数量极少,很多建筑并未严格按照民航关于民用直升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停机坪或者起降场地進行修建和验收,所以在很多场合下并不能使用,这对直升机转运伤员的效率和安全均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在伤员伤情严重时,一般使用担架吊运进行施救,直升机如果不降落地面与地面人员或者车辆对接运送担架,再次采用担架吊运也往往容易对重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目前较为常用的做法是提前与医院对接,由机组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飞行路线和降落地点。按照安全原则,优先选择符合条件的楼顶停机坪和地面开阔地与医院开展合作。直送医院要比降落机场再经120急救车辆送往医院快至少半小时以上,这也是海上救助“最后一公里”的意义。
为更好践行海上德政工程,实施海上救助“最后一公里”,本人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实施意见和建议。一是提前谋划,做好准备。飞行机组提前进行勘察,选定符合条件的医院后确定好航线规划,地面保障人员提前与管制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包括长期的熟悉航线及技能训练,临时的航线更换方案;二是加强地面及空中的联系。地面保障人员在起飞前加强与遇险单位的联系,确认好目标位置及伤员情况;加强地面监控,与直升机加强联系,确保实施救助后第一时间获取伤员信息及航线变更的要求;三是加强与管制单位的沟通。在机组航线变更需求提出后要与管制部门加强沟通,反复确认相关信息及航线批复的情况,避免飞行冲突,尤其是在敏感地带或者跨情报区飞行时;四是加强与医院方面的合作。在日常训练中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协调,通过训练磨合空地、地地之间的工作衔接。在实际救助过程中加强与医院的信息对接,准确将伤病员信息传递医院,将飞机预计到达医院时间通报医院以便医院做好降落环境的保障和救护工作的对接;五是与地方建立联系,加强沟通,做好城市规划。通过宣传或者走访与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系,建议做好城市停机坪修建的规划,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的形象。
总的来看,目前在实施海上救助“最后一公里”的德政工程上已经有所建树,也探索出一条适合目前运行环境的道路,虽然此路任重道远,但相信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低空的开放优化,设备的更新换代,人员的技术增进,城市的规划发展,将来紧急情况下采用直升机救助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甚至电影电视剧中城市楼宇间繁忙的直升机飞行也将在我国实现。
参考文献:
[1]俞东诗.浅谈直升机海上救助的重要作用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7-7.
[2]宋修璞,任安宁.浅谈直升机海上救助的重要性[C].2006.
[3]赵光辉.浅谈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对救助直升机海上作业的影响[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
[4]康健.浅谈直升机海上救助的特点及方法[J].科学与财富,2017:170-170.
[5]沈迦南.浅谈直升机夜间海上搜救[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
关键词:海上救助;直升机;海上事故
众所周知,直升机海上救助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但是由于空中飞行受空域、计划申请、降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是将遇险人员从海上救助至机场,再将遇险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如果能空中直接送往医院将极大提高遇险人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本人将通过探讨分析“最后一公里”实施的难度所在,以及对如何实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国总共有四支专业的海上实施空中救助的队伍,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分别部署在北海、东海、南海,其中东海有两支队伍。四支救助飞行队的主基地及待命点按照直升机救助半径计算基本覆盖我国海岸线。由于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每年空中救助的人数各队增减较大,按照平均数计算每年每队平均约救助100人,其中以渔船救助最多,渔船中的遇险人员又以伤病员最多,这些伤病员多数是作业时被缆绳打到造成的断肢、鱼舱二氧化硫中毒为主。
首先,四支救助飞行队接到险情任务后第一时间需要对直升机进行航前检查准备,对飞行任务做出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起飞机场、航路及目的地的天气、救助目标距离、人员受伤情况、任务实施方式等)根据评估结果制作出飞行航线,然后按照航空管制的要求向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进行申请,得到批复后方可实施计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地面与船的沟通不顺畅及船的航行路径变动导致计算的救助汇合点会偏离航线或者遇险者的伤情发生变化,实施的飞行过程或者救助后的返航过程往往需要进行临时航线变更,需要得到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批复同意后才能避开飞行冲突进行安全飞行。尤其是遇险人员伤情变化或者与事先获得的情况不符时,原定救助返回机场的航线需要更改到内陆区域的医院或者原定送往医院的航线由于到现场后发现求救船舶夸大伤病情况无需送往医院等等,这些航线的临时变更都需要耗费地面值班人员与空中机组与管制部门大量的精力进行协调、申请、批复。
其次,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停机坪数量极少,很多建筑并未严格按照民航关于民用直升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停机坪或者起降场地進行修建和验收,所以在很多场合下并不能使用,这对直升机转运伤员的效率和安全均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在伤员伤情严重时,一般使用担架吊运进行施救,直升机如果不降落地面与地面人员或者车辆对接运送担架,再次采用担架吊运也往往容易对重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目前较为常用的做法是提前与医院对接,由机组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飞行路线和降落地点。按照安全原则,优先选择符合条件的楼顶停机坪和地面开阔地与医院开展合作。直送医院要比降落机场再经120急救车辆送往医院快至少半小时以上,这也是海上救助“最后一公里”的意义。
为更好践行海上德政工程,实施海上救助“最后一公里”,本人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实施意见和建议。一是提前谋划,做好准备。飞行机组提前进行勘察,选定符合条件的医院后确定好航线规划,地面保障人员提前与管制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包括长期的熟悉航线及技能训练,临时的航线更换方案;二是加强地面及空中的联系。地面保障人员在起飞前加强与遇险单位的联系,确认好目标位置及伤员情况;加强地面监控,与直升机加强联系,确保实施救助后第一时间获取伤员信息及航线变更的要求;三是加强与管制单位的沟通。在机组航线变更需求提出后要与管制部门加强沟通,反复确认相关信息及航线批复的情况,避免飞行冲突,尤其是在敏感地带或者跨情报区飞行时;四是加强与医院方面的合作。在日常训练中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协调,通过训练磨合空地、地地之间的工作衔接。在实际救助过程中加强与医院的信息对接,准确将伤病员信息传递医院,将飞机预计到达医院时间通报医院以便医院做好降落环境的保障和救护工作的对接;五是与地方建立联系,加强沟通,做好城市规划。通过宣传或者走访与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系,建议做好城市停机坪修建的规划,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的形象。
总的来看,目前在实施海上救助“最后一公里”的德政工程上已经有所建树,也探索出一条适合目前运行环境的道路,虽然此路任重道远,但相信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低空的开放优化,设备的更新换代,人员的技术增进,城市的规划发展,将来紧急情况下采用直升机救助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甚至电影电视剧中城市楼宇间繁忙的直升机飞行也将在我国实现。
参考文献:
[1]俞东诗.浅谈直升机海上救助的重要作用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7-7.
[2]宋修璞,任安宁.浅谈直升机海上救助的重要性[C].2006.
[3]赵光辉.浅谈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对救助直升机海上作业的影响[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
[4]康健.浅谈直升机海上救助的特点及方法[J].科学与财富,2017:170-170.
[5]沈迦南.浅谈直升机夜间海上搜救[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