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需要的矛盾运动视阈下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009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要矛盾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话题。历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经过了几个阶段的进程,深刻反映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本篇文章在需要与生产的矛盾运动大背景下,通过论述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运动发展规律来研究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进程及其依据等,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需要 生产 主要矛盾
  1需要与生产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 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正是事物之间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构成了矛盾。需要与生产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进程
  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从建国以来我国主要矛盾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历史进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土地革命完成之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到了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过渡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到了文化大革命前期,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正确分析了我国形势的前提下,对主要矛盾作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判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对这一主要矛盾的表述运用了三十多年,到现在十九大重新对主要矛盾进行定义,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新时代需要与生产之间矛盾的转化依据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势,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每一个事物都是从量变开始的,经过一定阶段后转为质变,并在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又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矛盾是不断发展的,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会出现。人的需要既有社会历史性,又有无限发展性。在需要与生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发展规律作用下,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不断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更高层次、更丰富的需要。另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生产也决定了需要的范围和满足方式,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更高层次、更丰富的需求又对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生产方面,经过这三十多年的不断历练打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全面发展,我国经济高歌猛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己稳居世界第二位,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社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GDP的增速基本平均达到9%以上,中国从一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转变为现在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的水平。这些客观的经济数据背后体现的是经济总量的整体提升,可以看出微观基础的良好态势。在需求方面,人们的需要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方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体现在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建国时期,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美好生活更是无从谈起,人们时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吃完上顿考虑下顿的日子。而如今,温饱早已进入历史词典,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式。从消费情况来看,原先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这“三转一响”,经过几十年的更新换代,有些已逐渐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丰富的消费形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消费,人们追求更多的物质产品,还包括精神生活的满足,通过旅游消费满足自身需要。物质决定意识,这些都是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上升带来的变化。
  4.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
  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确定位,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充分,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农村、偏远山区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南北差距、贫富差距仍然很大,生产力水平只能称得上是中等水平,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依旧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制约因素。现阶段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必须拥有清醒的战略头脑准确把握现阶段的具体问题。主要矛盾这一变化是深刻的,突出的,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虽然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未来的发展状况依旧可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层次的需要将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列宁《哲学笔记》,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20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三卷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10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奪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10
  【5】《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M].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钱静(1995.07),女,江苏无锡,学历:硕士,江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详述了“天人合一”思想从古代政治观到生态观的转变过程。从两方面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天人合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要求具有相同点。之后得出结论“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怎样进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1.“天人合一”:从古代政治观到生态观的转变过程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人关于“天
期刊
【摘要】:党的建设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离不开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确保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本文论述了加强基层医院党建工作的意义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医院 党的建设 意义 方法 途径  医院基层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就要更加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周围,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壮大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党对工会的领导。基于此,我们就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方向下探索和实践工会改革创新,将新时代的工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会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一、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加强工会改革创
期刊
【摘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为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事业单位工会组织不仅可以很好的发挥工会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提升事业单位工会的能力,很好的改变当前事业单位工会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就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工会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 事业单位 工会工作 创新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不断的完善工会的
期刊
【摘要】: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道上,工会组织要有所创新,就要积极运用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陕煤化集团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职工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在信息化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集团网站的不断完善和改版到集团微信平台的开发,从办公OA系统的使用到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正在自上而下,层级开发,并轨执行,而如何对“陕煤化大数据”实行统一规划和建设,笔者就此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关键
期刊
【摘要】:由于国防工程中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供电系统中谐波分量越来越复杂,文章主要分析了国防工程供电系统中谐波的来源,详细的叙述了谐波对电力系统中设备的影响,总结了谐波抑制的方法。  【关键词】:谐波 供电系统 抑制方法  0引言  国防工程中由于各种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大量应用到各种电源装置和电动机调速中,为设备运行提供了高效、节能的控制手段,但是,利用开关动作对电能进行有效变换的同时,装置本身
期刊
“扎根人民,奉献国家”--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美丽的燕园回响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对学校建设、人才培养等提出殷切期望,在北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时隔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北大,让北大师生倍感振奋。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提出了“扎根中国大
期刊
我们的家庭是极为节俭的,节俭得近乎“小气”。小时候,听村上人说到我家,有人会说是“小气鬼”,对这说法,父母亲从不以为然。也有人说公道话:不“小气”,能过得下去吗?不节俭些过日子怎么行呢。 “身勤则强,家勤则兴,国勤则治,军勤则胜。”这是曾国藩在子侄面前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他还在家里定下家规: “吾家子侄,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因此,勤俭作为曾氏家族的传统家风传承下来。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
期刊
【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应联起手来,齐心协力共同筑造一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线,引导学生快速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成长为阳光健康的社会主义青少年。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学校 家庭 社会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由于
期刊
眼下,引领新风尚的“光盘行动”如汩泪春潮,在神州大地处处流淌,染绿无数人的心田,爱惜粮食和勤俭节约蔚然成风。而我的母亲,一位年过花甲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光盘行动”更是大声叫好,甚至激动得不能自己。在我看来,这并不奇怪,因为“光盘”早己成为贯穿母亲一生的本能习惯,成为一份融进灵魂与血液的美好情结。  记得孩提时代,母亲对我们兄妹进行“吃饭教育”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碗里不剩一粒米。母亲大字不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