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位2007年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来源 :学苑创造·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7年10月8日宣布,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马里奥·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埃文斯。他们因胚胎干细胞研究获该奖项。
  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基因打靶”的强大技术。这一国际小组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实现了基因变化。
  
  马里奥·卡佩奇现年70岁,目前是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卡佩奇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少年时移民美国。他在俄亥俄州安提亚克学院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在DNAg5(螺旋结构发现者、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华生的指导下完成的。
  卡佩奇在哈佛时就是一位成果丰富的研究者,他发现了导致蛋白合成的分子机制。当他于1973年在犹他大学建立实验室时,便试图将分子基因学引入到对动物细胞的研究,以便获悉如何掌控这些细胞里的基因。卡佩奇于1977年开始一系列实验室研究,这些研究展现了对动物细胞进行基因打靶的技术,并在1989年成功对一只老鼠进行基因打靶。
  奥利弗·史密西斯教授任职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异形基因进行修正,另外一个便是利用人类基因病变构造动物模型,以发现新的疾病治疗方法。
  多年来,奥利弗·史密西斯教授及其助手深入研究了“基因打靶”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借助这项技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症。
  66岁的马丁·埃文斯曾是英国卡的夫大学哺乳动物基因教授和生物科学学院院长。埃文斯于196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他在这之后决定研究基因对肢体发展的控制,在伦敦学院解剖与胚胎系攻读博士学位。
  埃文斯1981年在重返剑桥大学后和马特·科夫曼成功地将类似的“EC”细胞与正常的老鼠胚胎进行分离。埃文斯随后和他的学生们证实,这些后来被之称为“胚胎干细胞”的细胞可以用来从组织层细胞全面恢复老鼠的生育能力,这些细胞因此可以引发突变或者进行挑选。
  埃文斯的这些先驱性研究创造了哺乳动物基因的新路径,他一直在使用基因陷阱等方法来进行新的发现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式的研究。
  
  获得物理学奖的阿尔贝·费尔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2007年10月9日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格尔,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
  阿尔贝·费尔1938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的卡尔卡松。1962年,费尔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数学和物理硕士学位。1970年,费尔从巴黎第十一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阿尔贝·费尔目前为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教授。费尔从1970年到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组组长。1995年至今则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集团联合物理小组科学主管。1988年,费尔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同时他对自旋电子学作出过许多贡献。
  费尔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已经取得多种奖项,包括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1997年获欧洲物理协会颁发的欧洲物理学大奖,以及2003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金奖。
  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1939年5月18日出生。从1959年到1963年,格林贝格尔在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学习物理,1962年获得中级文凭,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格林贝尔在尤利西研究中心研究并发现巨磁电阻效应;1992被任命为科隆大学兼任教授;2004年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后退休,但仍在继续工作。
  格林贝格尔在学术方面获奖颇丰,包括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与阿尔贝·费尔、帕克林共同获得);1998年获由德国总统颁发的德国未来奖;2007年获沃尔夫基金奖的物理奖(与阿尔贝·费尔共同获得)。
  
  获得化学奖的格哈德·埃特尔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7年10月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当天恰逢埃特尔的71岁生日。他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生涯在慕尼黑技术大学度过,并于1965年获博士学位。
  从1973年开始,埃特尔担任路德维希一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及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至2004年,埃特尔出任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目前他是这个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埃特尔是1988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首位德国科学家。 编后语:小朋友,认识了上面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后,你有什么感想?嗨,努力吧!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拿诺贝尔奖!
  
  (责编:罗永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以某高校展开Blackboard平台在线学习实践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方法,探索了在线学习满意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Blackboard平台学生参与活动较为单一、学习时间与满意度正相关等结论。并基于科技接受度模型理论,从促进Blackboard平台在线学习有用性和易用性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科技接受度模型;Blackboard平台;在线学习  中图
  
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它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旨在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响应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课程建设”精神,帮助提高高校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企业最新技术与高校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合作建设精品课程的新模式,教育部高教司和Sun公司利用双方优势,共同发起“教育部-Sun精
我的“千里眼”老妈    ●嘟嘟:  你好!最近我遇到一件烦心事,我妈好像有“千里眼”,每次我一有“小动作”,她马上就知道啦。我在屋子里各个地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她好像都了如指掌,做什么事情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比如我自己在家刚刚偷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回来了,立马揭穿了我欲盖弥彰的“小诡计”。天呀,你说我妈是不是侦探小说看多了,开始调查起我来了?  涛涛    ★亲爱的涛涛:  你好
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没有真正解决好的问题。日本在“幼小衔接”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本与我国同属东亚国家,在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和借鉴日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经验,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相关教育学理论,也可以使我们在实践层面上获得有益的启示。  日本“幼小衔接”的研究历程  
斯弗特·顿肯是一头小驴,他和爸爸妈妈住在欧得的阿肯街。他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外面正下着雨。斯特弗发现了一块非常特别的石头:红得像火焰一样,很圆很圆,像一块大理石。他仔细研究着这块漂亮的石头,激动得浑身发抖。  这时,冰冷的雨点打在他的背上,“我真希望不要下雨。”他说。他话一说完,雨就突然停止了。他感到惊讶极了,因为这雨看上去不像是停止,而是消失。所有的东西都是干干的,太阳
春在烂漫中悄然褪去  夏如约而至  抢眼的永远的绿  一大片  一大片  挂在树上  真让人担心  会从枝尖滑落  一声声清唱  青春开始张扬  少年们欢快的歌  点红了初夏的光  点亮了六月的梦  不知从哪寻找到一首诗  叫醒了  生命的律动
人类进化示意图!  这节课我们来讲人类的进化,人最先是由猿猴变来的。
摘 要:网络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解决传统计算机实验教学课堂学时不够、师生交流有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学生学习兴趣各异、学习主动性高低不同的客观事实,本文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实验课教学改革應同时结合层次化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发挥新教学模式的效力,才能真正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实现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为此,本文从分析两者结合的必要性着手,重
我国东汉时期,在南阳地方,有个叫张衡的孩子。一天夜晚,他瞒着奶奶悄悄溜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小石桥上。那儿正有几个小伙伴等着他呢!他们坐在小桥的栏杆上,望着皎洁的月亮,正在这时,月亮慢慢暗下来,本来是明晃晃的,一下子变得暗红了。不一会,又缺了一大块。这时,一个孩子被吓得哭了起来,大声叫着:“坏啦,天狗吃月亮啦!”孩子们信以为真,也被吓得拼命往家里跑。  小张衡却一动不动地看着天上的月亮,嘴里嘀咕着:“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