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的人间烟火气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of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年似水,我与梁晓声相交已达四十个年头。古语云:“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想当初读梁晓声文章,见其直面人生忧时忧世,忧济元元;观其为人处世,披肝沥胆,古道热肠,愿引为知己。我便向曾经的作协掌门人唐达成表达了这种看法,他目光闪烁道:“读其书,看其人,知晓声是高怀观世,壮气横天之君子。”
  多年之前,我曾向晓声约稿。不久,他就将以犀利目光击透浮躁现实生活和扭曲心态的长篇小说《浮城》交给《当代》杂志。遗憾的是,编辑部竟做退稿处理。面对晓声,我羞愧难当,而晓声毫无怨言,安慰我之后将小说另投花城出版社。人家比我们有识力和魄力,将《浮城》印了几十万册,深受读者喜爱。让我感动的是,他重友谊讲交情,后来有新作《红晕》等,仍主动交给我,皆编发在《当代》上。
  晓声心地善良,恪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老作家林予,在晓声初出茅庐、闯荡文坛之时,曾热情相助提携修改稿件,推荐报刊发表。后来他不幸罹患癌症,且经济拮据,晓声闻之立刻汇去四千元救急。须知,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可资普通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开销。况且,晓声哥哥患病,长年住院治疗的费用也靠他供给。他曾向有钱的友人呼吁,减少一些花天酒地的奢侈,救助陷入困境的作家林予,但直到林予撒手人寰,有钱朋友竟一毛未拔。于是,晓声萌生撰写《泯灭》鞭挞金钱对人灵魂的异化。
  我经常到黄亭子儿影宿舍楼梁晓声住所去看他,谈文学、谈世事,或引友人去拜访。有时正好看到他一个人用餐,几片烤焦的馒头片、一块菱形的玉米面发糕、一根黄瓜、两根大葱、一碟黄酱、一碗面条,他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一次,一位到访的记者目睹此景,两眼湿润地对我说:“这可是一位名满全国的大作家啊!”《人世间》的责编李师东也是我的朋友,他来到梁晓声书房,见“一张小木桌,一把小木椅”,晓声在这里“一笔一画地写着字,完完全全的一个爬格子的工匠样子”,他不胜感慨。
  其实,从小就家境贫寒的晓声对生活并无奢求,过普通人的日子,挺好。父亲是位建筑工人,晓声在嘈杂的大杂院长大。品学兼优的哥哥考上了大学,父母亲却悲痛而歉疚地对哥哥说:“孩子,家里穷,供不起你上大学啊!”有美好憧憬和前程的哥哥沉默了,后来精神失常,父母为此抱憾终生。梁晓声心里也在流血。一直肩负着哥哥的生活和医疗费用,拳拳亲情令人动容,其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升华为人道主义,成为《人世间》的骨骼和血肉。
  梁晓声多次慷慨捐款给希望工程。他的稿费,一半交给母亲生活和给哥哥治病,剩下的再捐一部分给渴望求学的穷困孩子。他知道靠自己微薄的力量,既改变不了社会,也拯救不了苍生。他说,作为一名作家,用严肃、用真诚、用美的语言去写作,是我们当下文学缺少的元素。“社会上需要几个有棱角的作家,写点有棱角的文章。当温良的成为了绝大多数,我就做不讨人喜欢的少数吧!”他的作品与只尚空谈悲悯的东西不同,是以真人格支撑的胆与识、理性担当和道义,替社会正义发声,为黎民黔首的困厄疾呼,留下了许多警醒世人的东西,如暮鼓晨钟,世人称其为平民作家。
  他曾以一个北大荒拓荒者的身份,创作了一批讴歌知青英雄主义精神的独树一帜的小说,如《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京华见闻录》,表达了知青作家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对新时代理想命题的探索;写《年轮》等反思使命,书写人性不泯的激情;写《雪城》,为知青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对待打抱不平。晓声以文学为知青的生活和命运做了记录,给知青文学尾声留下了发乎真情的浓墨重彩的文字,他的多部长篇和几十部中短篇小说构成了梁氏知青文学的《清明上河图》式的恢宏景观,成为了历史存证。
  大约在2017年,我听说快到古稀之年的晓声要创作一长篇,颇为感佩。2018年春我去看他,他有点沮丧,说身体查出毛病,怀疑脏腑器官出了问题。很巧,此前不久,我在太原结识了一位很棒的老中医,便劝晓声不妨去试试。太原的朋友闻之,以讲学为由,邀我俩前往。把脉之后,老中医只说“脏腑健康”四字,晓声愕然,接着大喜称奇。在回京的高铁上,晓声一扫来时的沉闷寡语,兴致勃勃地大谈《人世间》的创作。他说,创作《人世间》就是想將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直观地告诉人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其实,他写《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一书时,就对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各阶层作了深刻的分析,看得出他对民间,特别是城市底层的生活和知识分子非常熟悉。如果我没猜错,那时他就开始酝酿《人世间》了。
  《人世间》几乎囊括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直至当下中国关乎时代变迁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巨大社会变革。这是一部伟大的叙事,负载着庄重使命,通过风雨流年的人情世态,来折射芸芸众生在新旧嬗变的大变革中的种种面容及命运。小说以当代北方省会城市为背景,以周氏三兄妹五十年生活轨迹为线索,勾连并刻画了十多位普通人跌宕起伏的人生,通过其命运,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中国半个世纪宏阔的历史、时代图景和普通百姓苦辣酸甜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憧憬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没有英雄的咏叹,却充满激昂旋律;是好人文化的呈现,却有史诗品格。
  《人世间》获茅盾文学奖,是梁晓声精神守望的果实,是他向传统现实主义的致敬。
  得知晓声获茅奖的消息时,我正在绥芬河开会,立刻发去短信祝贺。他回道:“兄长,收到啦。自家人,有空聚哈,问嫂子好!”世间烟火中的情感,最朴实,也最有味道。
其他文献
不久之前,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所写的“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引起人们热议。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中国国内疫情趋于平缓,中国投桃报李的时候到了。  在中国捐助给其他国家物资的包装箱上,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诗句。  由此不难发现,中国古人爱写诗赠人,来中国留学的学者也常用汉语写诗(这一现象在日本学者中更为常见),中国古人走出国门,也愿意用诗抒发情感
期刊
一个哲学家和他的徒弟徒步穿越森林,路过一座小农场,这座农场的位置不错,但是看上去一片荒芜,农舍也很旧。  哲学家敲了敲这所农舍的门,里面的主人走了出来:是一对夫妇和三个孩子,一家人都穿着又脏又旧的衣服。  “你们住在森林的中心,附近没有一家店铺,你们靠什么生活?”哲学家问这家的男主人。  男人平静地回答:“朋友,我们有一头奶牛,它每天都能给我们提供几升牛奶,我们喝不完,就用它去附近的村子里换些食物
期刊
谣言①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吃饭或喝水,能避免不良反应  真相:疫苗的不良反应与体质、年龄、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与是否吃饭或喝水基本无关。无论接种疫苗前有没有吃饭或喝水,都不影响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否。不过接种疫苗前吃点东西,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能量,免疫系統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产生抗体。接种疫苗后,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适当休息。  谣言② 打完疫苗后不能洗澡  真相:可以洗澡。但应尽量避免接触接种区域,
期刊
当我沿路穿过收获的田野,  那些被收割后没了头颅的庄稼,  平坦地躺着,好像露水打湿了茅草屋顶,  几乎遮没花园里的小径。  当我来到花园中的空地,  肃穆的鸟的呼呼声  从枯草的混乱之上传来  要比任何话语都悲伤。  在墙的一边,一棵树赤裸地站立,  只有一片逗留的叶子仍然保持着褐色,  我不怀疑它受到我的思索的打扰,  轻轻地飘落,伴随着簌簌的声音。  在不遠的地方,我停了下来  拣一片最后的
期刊
1889年春末,埃菲尔铁塔落成开放,在各种或喜或怒的评论声中,有一种反应甚至让铁塔设计者都大吃一惊:登塔参观的游客惊讶地发现,这座地面上最高的建筑突然之间把周围的世界都变小了。  任何足够勇敢的人都可以登上363级台阶到达第一层,再登上381级台阶到达第二层,从那里可以俯瞰一个全新的世界:底下的人小得像蚂蚁。虽然这个比喻在今天已经老掉牙了,但在当时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现代主义的雏形:钢
期刊
今年54岁的姚海军是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除了《科幻世界》杂志,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去年12月,姚海军荣获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贡献奖。姚海军是《三体》走向世界的幕后推手,被业内大咖称为“科幻掘金人”和“中国的坎贝尔”。  而在更早之前,姚海军生活在黑龙江,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家乡伊春度过的。从林场工人到“中国的坎贝尔”,这位科幻迷的人生亦如科幻般精彩……
期刊
那么熟悉 亲切  仿佛见到了亲人  那么多  那么多瘦小的花伏在山坡上  抬着头 睁着眼  晃动米粒一样的柔光  亲切 温暖  他们应该有好听的名字  我问过很多人  他们都说 这些花太多太小  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他们没有名字  我突然想起了祖母  她談到过去就忍不住悲伤  肩膀一抖一抖地哭泣  她说 过去因为自己是女孩子  有一个名字 是多么奢望  那么多 那么多姐妹  直到长大了 嫁人
期刊
尊敬的徐扬生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三届的全体本科毕业生以及在座的嘉宾们:  你们好!非常高兴,今天迎来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三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首先,我向全体的毕业生问好。今天的毕业典礼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举行的,人类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  在过去的几个多月里,大家都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期,全球正面临着一场和 COVID-19 Pandemic的斗争。  我想对于大家来说,这都是
期刊
我在这家全市最大的超市门口租了个摊位,专卖糖炒栗子。由于我拥有祖传秘方,糖炒栗子风味独特,刚开张顾客就排着队来买。  星期天上午,买栗子的顾客比平日更多了,我正愁一个人忙不过来,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对我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来给你帮忙吧。”  见我没反对,他立刻在摊位旁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手脚麻利地帮我把裝进纸袋的栗子递给顾客。两个小时之后,小伙子跟我打了声招呼,说有人
期刊
我的浪漫事件簿上,记载的一些事都是在学校里发生的。  有一天中午回来发现宿舍楼前面围了不少人,正对大门口的芙蓉树丛上,挂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请您为我见证:我爱××”。周围还有几个人在发箭牌口香糖,绿黄白品种俱全。××是我們班一个女生,长得还算自静,人挺腼腆。我看见一个广告系的师兄站在边上,觉得会不会是广告活动,于是发短信问那个师兄。他很冤枉地回说,自己只是站在那儿看热闹的。午饭过后,事情渐渐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