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接着从确定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建立专业实验室、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对模具的需要在增加,精确度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升,这就为培养模具设计与制作人才的院校带来了压力。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让他们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标准的职业精神走向工作岗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迎合快速发展中巨大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需求而设置。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弊端,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专业性人才,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升专业教学成效。
1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状况分析
1.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部分高职的学生由于基础不是特别好,部分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时候会“三心二意”,导致教学成效不突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虽然也认识到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构建了实践教学的大框架,也配置了相应的实践装备,但是实践教学的主观性与丰富性不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事实上,对于这个专业来说,当前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验证性的实践教学,也就是验证理论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不是特别高,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此外,受师资力量的制约,教学体系不完善,企业参与比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动手设计制造来提升专业技能的需求。
1.2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认同感,明确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专业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改革建立完善的专业化的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理论加实践学习提供数据信息,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了传统的枯燥的理论教学占据主导位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2.1 确定课程体系
要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对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要结合对实践基地、企业用人单位等的实地考察研究,按照“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专业岗位需求度以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为目标,建设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专业课程建设体系。邀请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专家和学者作为指导,以企业需求作为方向,确定专业职业岗位,总结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岗位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来引导行动的方向,把行动的方向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领域,以此来构造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2.2 转变教学理念
事实上,要提升模具設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就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遵循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完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操作。一方面,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要相应的提升实践教学的课时,减少验证性的实践项目,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践项目,也就是说,把原来的验证性实践转移一部分到设计性实践上来,这样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另一方面,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的技能培训,比如,模具安装调试、模具测绘实践课程等,培养学生在职业性场景中进行实践活动的意识,渗透就业背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熟悉多个职业场景,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术,能够把学生在功能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3 完善教学内容
当新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不太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就会导致后期专业课程的晦涩难懂,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学生入校开始就安排专业课教师为他们讲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性知识,让学生对这个专业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知道未来将要学习的专业内容与专业知识。这样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对自己的学习能够有个科学、系统的安排。要给学生强调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期望值。之后可以由老师带领着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了解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确立学习目标。专业课程目标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通过专家与教师的讨论,重新审核、制定专业课程。每门课程都要突出模具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的时候,除了轴与轴套的配合,还要包括模具零件的配合与装配知识,像冲压过程中凸模、凹模等的配合。在讲授尺寸等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简单的模具进行讲解,让他们知道这些课程跟模具的联系,并明确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能够用得上,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2.4 建立专业实验室
要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需求,可以建立专业实验室,为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操作的场所,让学生能够独立开展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专业实验室都要配置一名到两名的专业教师,其职责是监督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要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按照学生的个人作息开展个性化的实验室使用申请活动,这样人性化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实验意识,帮助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此外,还要注重专业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子设备、校园卡等进行预约,提升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成效。
2.5 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要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的成效,还需要强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平台。一方面,实践教学要能够融入到企业实习环节中,把校内实训跟去企业锻炼结合在一起,引入企业的管理型、技能型人才来学校为学生讲解实践中的问题,并作为兼职教师长期聘用,这些具备很强的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可以为学生校内实训进行指导。要结合企业实践环境来布置校内的实训环境,引进专业的实践设备。此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可以采取学徒制的方式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检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只有学生多接触实际的职业环境才能提升其实践能力。比如,铸造件是汽车内燃机的零部件的一部分,要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减少废品率,就需要制作模具,确定模具铸造工艺方案、工艺参数、砂芯设计、选定铸模材质等,可以让学生实地观看内燃机模具的浇筑过程,提升教学成效。
3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制造类专业的一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要能够迎合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素质结构合理的实用型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来说,要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通过确定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建立专业实验室、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等措施,为提升课程教学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日增.高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模具工业,2018(8).
[2]周兰菊.复合型模具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8).
[3]王仁志,温够萍,蒋景春.模具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就业的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4]孟洪武,李广平.基于职教集团的高职高专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9(30).
[5]邓科.四川省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内燃机与配件,2019(23):251-253.
关键词: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对模具的需要在增加,精确度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升,这就为培养模具设计与制作人才的院校带来了压力。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让他们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标准的职业精神走向工作岗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迎合快速发展中巨大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需求而设置。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弊端,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专业性人才,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升专业教学成效。
1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状况分析
1.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部分高职的学生由于基础不是特别好,部分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时候会“三心二意”,导致教学成效不突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虽然也认识到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构建了实践教学的大框架,也配置了相应的实践装备,但是实践教学的主观性与丰富性不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事实上,对于这个专业来说,当前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验证性的实践教学,也就是验证理论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不是特别高,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此外,受师资力量的制约,教学体系不完善,企业参与比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动手设计制造来提升专业技能的需求。
1.2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认同感,明确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专业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改革建立完善的专业化的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理论加实践学习提供数据信息,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了传统的枯燥的理论教学占据主导位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2.1 确定课程体系
要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对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要结合对实践基地、企业用人单位等的实地考察研究,按照“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专业岗位需求度以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为目标,建设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专业课程建设体系。邀请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专家和学者作为指导,以企业需求作为方向,确定专业职业岗位,总结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岗位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来引导行动的方向,把行动的方向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领域,以此来构造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2.2 转变教学理念
事实上,要提升模具設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就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遵循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完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操作。一方面,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要相应的提升实践教学的课时,减少验证性的实践项目,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践项目,也就是说,把原来的验证性实践转移一部分到设计性实践上来,这样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另一方面,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的技能培训,比如,模具安装调试、模具测绘实践课程等,培养学生在职业性场景中进行实践活动的意识,渗透就业背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熟悉多个职业场景,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术,能够把学生在功能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3 完善教学内容
当新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不太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就会导致后期专业课程的晦涩难懂,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学生入校开始就安排专业课教师为他们讲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性知识,让学生对这个专业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知道未来将要学习的专业内容与专业知识。这样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对自己的学习能够有个科学、系统的安排。要给学生强调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期望值。之后可以由老师带领着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了解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确立学习目标。专业课程目标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通过专家与教师的讨论,重新审核、制定专业课程。每门课程都要突出模具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的时候,除了轴与轴套的配合,还要包括模具零件的配合与装配知识,像冲压过程中凸模、凹模等的配合。在讲授尺寸等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简单的模具进行讲解,让他们知道这些课程跟模具的联系,并明确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能够用得上,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2.4 建立专业实验室
要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需求,可以建立专业实验室,为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操作的场所,让学生能够独立开展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专业实验室都要配置一名到两名的专业教师,其职责是监督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要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按照学生的个人作息开展个性化的实验室使用申请活动,这样人性化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实验意识,帮助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此外,还要注重专业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子设备、校园卡等进行预约,提升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成效。
2.5 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要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的成效,还需要强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平台。一方面,实践教学要能够融入到企业实习环节中,把校内实训跟去企业锻炼结合在一起,引入企业的管理型、技能型人才来学校为学生讲解实践中的问题,并作为兼职教师长期聘用,这些具备很强的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可以为学生校内实训进行指导。要结合企业实践环境来布置校内的实训环境,引进专业的实践设备。此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可以采取学徒制的方式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检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只有学生多接触实际的职业环境才能提升其实践能力。比如,铸造件是汽车内燃机的零部件的一部分,要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减少废品率,就需要制作模具,确定模具铸造工艺方案、工艺参数、砂芯设计、选定铸模材质等,可以让学生实地观看内燃机模具的浇筑过程,提升教学成效。
3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制造类专业的一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要能够迎合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素质结构合理的实用型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来说,要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通过确定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建立专业实验室、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等措施,为提升课程教学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日增.高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模具工业,2018(8).
[2]周兰菊.复合型模具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8).
[3]王仁志,温够萍,蒋景春.模具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就业的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4]孟洪武,李广平.基于职教集团的高职高专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9(30).
[5]邓科.四川省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内燃机与配件,2019(23):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