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农药低残留追求的环境下,无公害蔬菜的指标也更加细化,尤其是从生态手段提升、无公害杀虫剂的运用等,既要有效防止病虫的侵蚀,也要防止农药残留现象的发生,本文全面分析了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提出无公害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无公害防治措施
一、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重茬连作现象严重
蔬菜品种单调,农民轮作倒茬意识不强,重茬连作较为普遍,为部分病虫害特别是土传性病害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2. 消毒工作不彻底
日光温室消毒工作包括棚室消毒,土壤消毒,种子消毒。农户在新棚种植初期,由于病害轻,消毒工作不彻底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存在侥幸心理,种植多年后,仍然不严格,消毒工作顾此失彼,致使许多病虫害没有在源头上杜绝消灭。
3. 种子质量不高
蔬菜种子经营市场分散,种子来源渠道多,质量良莠不齐,存在部分种子自身带菌、抗病性能差等因素。
4. 施肥不合理
重視氮、磷的使用,而忽视钾肥、微肥的施用;追肥时以氮为主,不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由于偏施氮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作物抗病性下降,病害发生严重,一部分农户施肥量过大,导致土壤养分积累,发生肥害。
5. 温室环境条件控制不科学
受经济条件制约,温室结构造型均为普通温室,缺乏智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温室环境指标(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无法实行自动化控制。特别是温、湿度的调节,仅靠后屋面顶部的通风口来完成,随意性大,准确性差。通风口开放与关闭的主要参照依据是将温度保持在26~30℃,但此环境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非常有利。
二、日光温室蔬菜生态特点
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有其自身的发生特点,这些特点又和日光温室的很多特点紧密相关,那么从病虫防治角度考虑温室有哪些特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呢?
1. 湿度大。尤其在每年较寒冷的12月-2月,由于气候寒冷放帘早,收帘晚,通风差,日光温内空气相对湿度高,每天有8-12h处于饱和状态,叶片上长时间有水膜或“水滴”。
2. 温差悬殊。在有阳光的中午最高温度可达30℃左右,而到了早晨卷帘前温度仅为6℃左右,甚至更低。
3.光照条件比较差。尤其是不注意棚面清洁的温室棚面上,灰尘较多,光照条件更差。
4.轮作倒茬条件差。
5.栽培作物在一个地区比较局限。
6.棚内条件与外界条件差异很大,冬季棚内条件相对比较密闭。
三、病虫害发生及为害特点
1. 病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
保护地反季节蔬菜周年生产和名、特、新、优品种的引进推广,导致温室蔬菜病害种类逐年增加,一些不常发生的病害成为设施种植的主要危害种类。另外,反季节强化种植使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弱,导致危害加重。
2. 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
温室蔬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的常发,增加了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难度。如低温造成的冷害、冻害、畸形果,瓜类蔬菜上出现的花打顶、化瓜,茄果类使用激素造成的畸形果等,因过量施化肥、农药引起的药害等,既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品质量,又降低了作物的抗逆性。
3.土传病害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立枯病、碎倒病、炭疽病等,这是由于倒茬及翻晒困难和菌源逐年积累造成的。
4.灰毒病十分严重
温差大对灰毒病发生十分有利,正因如此,日光温室中各种作物的灰毒病都比较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
5. 因低温、光照差造成的和低温有关的生理病害问题十分突出。如西红柿畸形果、黄瓜花打顶、大量的落花落果。
6. 害虫问题相对较轻,但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的为害日趋严重。
7.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蔬菜抗病性减弱
温室环境密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较大,特别在冬春茬生产时,日出后迅速下降到300mg/kg以下,达不到蔬菜生产所需二氧化碳量,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导致植株发育不良,抗病性随之降低,病害发生严重。
四、无公害防治措施
1. 加强科技培训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2.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主要对种子、农药经营网点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其熟悉种子、农药等农业行政法规,掌握相关技术知识,经考核合格后,核发《上岗证》,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其经营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严肃查处经销不合格种子、农药以及违禁农药等非法行为。
3.加强温室保温、控温、增温能力,严防冻害发生
在较温暖地区可考虑加双层膜,挖防冻沟等措施增温、保温,但在偏冷地区或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为防止少见的天气灾害过程,我们主张新建温室时应附有增温设备,以防不测。
4.选用抗病虫品种
近年来,我国蔬菜抗病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选育了1批优质、高产、抗病虫的蔬菜新品种,有些品种可兼抗多种病害,有些品种具备耐低温弱光的特点,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栽培方式和习惯选择适宜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5.生态防治
不同病害适宜的温湿度不同,应依据不同温室内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控制温湿度。尽量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及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3~15℃,适温范围内,合理通风,适时浇水,改善光照条件等。
6.以虫治虫的技术防治
在病虫害的治疗中,要结合不同病虫的影响程度,可以结合虫子的特点,在采用化学方法治疗的基础上,推行整体的管理,尤其是利用虫子的有效防治,更好的促进整体功能的实现。一是从田间拣收僵死的菜青虫100g,捣碎后加水200 mL浸泡,24~28h后过滤取虫液,用45kg水稀释,加洗衣粉45g充分搅拌后,喷洒在发生菜青虫的蔬菜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是以瓢治蚜。瓢虫,俗称花大姐。大部分瓢虫是捕食性的,瓢虫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飞虱、粉虱、叶螨等害虫。在麦田或油菜田选瓢虫多的地块、用网捕虫,捕后装入布袋,袋内放少量树叶或青草,以利瓢虫栖附,避免互相残杀。要边捕、边运、边放,隔行放虫,瓢蚜比例以l∶150~200为宜。
7.农业措施
需要采取的主要农业防治技术有: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推广嫁接技术,提高抗病性能。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障害,有机肥施用要充分发酵腐熟,优质、足量,氮、磷、钾肥与微肥、叶面肥要平衡搭配施用,并应用作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增加二氧化碳气肥,在垄面水沟内要进行小水膜下暗灌。提高温室标准,推广无土有机生态型栽培模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选用无滴防尘棚膜,增加滴灌设施,地面全膜覆盖。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残体和杂草,深翻土壤,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体或清理病株,带到室外集中销毁。连作数年后,土壤盐化和土传性病害及地下害虫加重,要铲除耕层表土,换上无污染的大田土。
五、结语
总之,在具体的治疗方式上,要注意各环节的使用,尤其是在化学药剂的使用上,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对症下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物理、农业管理,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管理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辉. 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6)
[2] 李东风. 温室蔬菜害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07)
[3] 闫小英,窦永红,马卫军.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8)
作者简介:
王新萍(1976-),女,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关键词: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无公害防治措施
一、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重茬连作现象严重
蔬菜品种单调,农民轮作倒茬意识不强,重茬连作较为普遍,为部分病虫害特别是土传性病害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2. 消毒工作不彻底
日光温室消毒工作包括棚室消毒,土壤消毒,种子消毒。农户在新棚种植初期,由于病害轻,消毒工作不彻底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存在侥幸心理,种植多年后,仍然不严格,消毒工作顾此失彼,致使许多病虫害没有在源头上杜绝消灭。
3. 种子质量不高
蔬菜种子经营市场分散,种子来源渠道多,质量良莠不齐,存在部分种子自身带菌、抗病性能差等因素。
4. 施肥不合理
重視氮、磷的使用,而忽视钾肥、微肥的施用;追肥时以氮为主,不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由于偏施氮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作物抗病性下降,病害发生严重,一部分农户施肥量过大,导致土壤养分积累,发生肥害。
5. 温室环境条件控制不科学
受经济条件制约,温室结构造型均为普通温室,缺乏智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温室环境指标(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无法实行自动化控制。特别是温、湿度的调节,仅靠后屋面顶部的通风口来完成,随意性大,准确性差。通风口开放与关闭的主要参照依据是将温度保持在26~30℃,但此环境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非常有利。
二、日光温室蔬菜生态特点
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有其自身的发生特点,这些特点又和日光温室的很多特点紧密相关,那么从病虫防治角度考虑温室有哪些特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呢?
1. 湿度大。尤其在每年较寒冷的12月-2月,由于气候寒冷放帘早,收帘晚,通风差,日光温内空气相对湿度高,每天有8-12h处于饱和状态,叶片上长时间有水膜或“水滴”。
2. 温差悬殊。在有阳光的中午最高温度可达30℃左右,而到了早晨卷帘前温度仅为6℃左右,甚至更低。
3.光照条件比较差。尤其是不注意棚面清洁的温室棚面上,灰尘较多,光照条件更差。
4.轮作倒茬条件差。
5.栽培作物在一个地区比较局限。
6.棚内条件与外界条件差异很大,冬季棚内条件相对比较密闭。
三、病虫害发生及为害特点
1. 病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
保护地反季节蔬菜周年生产和名、特、新、优品种的引进推广,导致温室蔬菜病害种类逐年增加,一些不常发生的病害成为设施种植的主要危害种类。另外,反季节强化种植使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弱,导致危害加重。
2. 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
温室蔬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的常发,增加了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难度。如低温造成的冷害、冻害、畸形果,瓜类蔬菜上出现的花打顶、化瓜,茄果类使用激素造成的畸形果等,因过量施化肥、农药引起的药害等,既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品质量,又降低了作物的抗逆性。
3.土传病害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立枯病、碎倒病、炭疽病等,这是由于倒茬及翻晒困难和菌源逐年积累造成的。
4.灰毒病十分严重
温差大对灰毒病发生十分有利,正因如此,日光温室中各种作物的灰毒病都比较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
5. 因低温、光照差造成的和低温有关的生理病害问题十分突出。如西红柿畸形果、黄瓜花打顶、大量的落花落果。
6. 害虫问题相对较轻,但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的为害日趋严重。
7.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蔬菜抗病性减弱
温室环境密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较大,特别在冬春茬生产时,日出后迅速下降到300mg/kg以下,达不到蔬菜生产所需二氧化碳量,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导致植株发育不良,抗病性随之降低,病害发生严重。
四、无公害防治措施
1. 加强科技培训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2.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主要对种子、农药经营网点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其熟悉种子、农药等农业行政法规,掌握相关技术知识,经考核合格后,核发《上岗证》,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其经营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严肃查处经销不合格种子、农药以及违禁农药等非法行为。
3.加强温室保温、控温、增温能力,严防冻害发生
在较温暖地区可考虑加双层膜,挖防冻沟等措施增温、保温,但在偏冷地区或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为防止少见的天气灾害过程,我们主张新建温室时应附有增温设备,以防不测。
4.选用抗病虫品种
近年来,我国蔬菜抗病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选育了1批优质、高产、抗病虫的蔬菜新品种,有些品种可兼抗多种病害,有些品种具备耐低温弱光的特点,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栽培方式和习惯选择适宜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5.生态防治
不同病害适宜的温湿度不同,应依据不同温室内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控制温湿度。尽量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及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3~15℃,适温范围内,合理通风,适时浇水,改善光照条件等。
6.以虫治虫的技术防治
在病虫害的治疗中,要结合不同病虫的影响程度,可以结合虫子的特点,在采用化学方法治疗的基础上,推行整体的管理,尤其是利用虫子的有效防治,更好的促进整体功能的实现。一是从田间拣收僵死的菜青虫100g,捣碎后加水200 mL浸泡,24~28h后过滤取虫液,用45kg水稀释,加洗衣粉45g充分搅拌后,喷洒在发生菜青虫的蔬菜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是以瓢治蚜。瓢虫,俗称花大姐。大部分瓢虫是捕食性的,瓢虫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飞虱、粉虱、叶螨等害虫。在麦田或油菜田选瓢虫多的地块、用网捕虫,捕后装入布袋,袋内放少量树叶或青草,以利瓢虫栖附,避免互相残杀。要边捕、边运、边放,隔行放虫,瓢蚜比例以l∶150~200为宜。
7.农业措施
需要采取的主要农业防治技术有: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推广嫁接技术,提高抗病性能。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障害,有机肥施用要充分发酵腐熟,优质、足量,氮、磷、钾肥与微肥、叶面肥要平衡搭配施用,并应用作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增加二氧化碳气肥,在垄面水沟内要进行小水膜下暗灌。提高温室标准,推广无土有机生态型栽培模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选用无滴防尘棚膜,增加滴灌设施,地面全膜覆盖。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残体和杂草,深翻土壤,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体或清理病株,带到室外集中销毁。连作数年后,土壤盐化和土传性病害及地下害虫加重,要铲除耕层表土,换上无污染的大田土。
五、结语
总之,在具体的治疗方式上,要注意各环节的使用,尤其是在化学药剂的使用上,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对症下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物理、农业管理,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管理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辉. 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6)
[2] 李东风. 温室蔬菜害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07)
[3] 闫小英,窦永红,马卫军.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8)
作者简介:
王新萍(1976-),女,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