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科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三方面来谈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指的是以较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获得较大的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学生知识、技能和过程协调而全面的发展。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三方面来谈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目标是老师教学的防线,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老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因此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确定教学目标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或者是依靠参考书来确定。新课标改革以后,教学目标更多的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求明确学生要“学什么”、“做什么”。同时课程标准是教材进行编写、教学进行评估的依据,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面对的又是全体中学生,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依据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标准进行,同时也要照顾个别学生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例如,《力的图示》这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以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来确定。从知识和技能方面考虑教学目标,它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力的效果跟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有关;(2)学生能用力的三要素来解释为什么有不同的作用效果;(3)学生能用力的图示来表示一个力;(4)学生要了解力的示意图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力。从过程方面考虑,教学目标为:通过老师讲解这节内容,学生要学会根据力的图示来了解力的三要素,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归纳,学会力的表示方法。从情感和价值方面考虑,通过力的图示的习题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设计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以及对科学进行质疑的精神。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将抽象的课程木匾变成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考虑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手段,从而在实际中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情境的营造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从实际生活或人们关注的问题中来提取素材。例如,在讲述《影响导电体电阻的因素》这一课时的时候,我将学生两人分成一组,并给每一组学生发以下的试验道具:电池一节,灯泡一个,记忆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导线若干。让学生相互合作,连接线路使得灯泡发亮。学生在试验中发现,连接不同导线的时候,灯泡的亮度也不同。这时学生心理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导线连接不同时,灯泡的亮度也不同。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导电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这时老师又可以将这个问题细分为三个问题:导体的导电能力与长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导体的长度越长导电能力越差还是越好;导电能力跟导体的横截面之间的关系呢?是横截面积越大导电能力越好,还是横截面积越小导电能力越好;以及他跟材料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尺寸相同的铜和铁的导体,哪个的电阻更大呢?同时将问题细化,让学生在再一次的实验中来总结和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教学策略的实施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现代,作为初中科学课程的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该将已知和未知、教书和育人、学生为主体和老师为主导等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科学、开放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中主动参与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的积极性,它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学生从感情上愿意参与,也就是学生积极参与,积极的情绪对于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参与的有效性,它是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来考虑的,有效参与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思维的参与,思维参与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因此有效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例如,在讲述《地球自转》这一课时的时候,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常识,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个知识,引出不同经度时刻不同的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倒时差”现象进行论证,从学生已知的常识出发,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又如,在讲述《人类发展和环境问题》这一课时的时候,我将学生分成三种人来进行讨论,即环保局局长、市长和普通的市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讨论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它的危害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的快,同时也印象深刻,学生在参与中表现出很高的情绪,同时学生在参与中也开动自己脑筋,将自己当成局长、市长或市民,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总之,提高初中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从各个方面进行提高,从而更好的提高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苗,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教育法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6期
[2]张建利,浅议构建初中科学有效课堂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3]赵成艺,卢伟,科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指的是以较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获得较大的收获,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学生知识、技能和过程协调而全面的发展。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三方面来谈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目标是老师教学的防线,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老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因此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确定教学目标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或者是依靠参考书来确定。新课标改革以后,教学目标更多的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求明确学生要“学什么”、“做什么”。同时课程标准是教材进行编写、教学进行评估的依据,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面对的又是全体中学生,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依据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标准进行,同时也要照顾个别学生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例如,《力的图示》这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以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来确定。从知识和技能方面考虑教学目标,它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力的效果跟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有关;(2)学生能用力的三要素来解释为什么有不同的作用效果;(3)学生能用力的图示来表示一个力;(4)学生要了解力的示意图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力。从过程方面考虑,教学目标为:通过老师讲解这节内容,学生要学会根据力的图示来了解力的三要素,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归纳,学会力的表示方法。从情感和价值方面考虑,通过力的图示的习题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设计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以及对科学进行质疑的精神。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将抽象的课程木匾变成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考虑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手段,从而在实际中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情境的营造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从实际生活或人们关注的问题中来提取素材。例如,在讲述《影响导电体电阻的因素》这一课时的时候,我将学生两人分成一组,并给每一组学生发以下的试验道具:电池一节,灯泡一个,记忆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导线若干。让学生相互合作,连接线路使得灯泡发亮。学生在试验中发现,连接不同导线的时候,灯泡的亮度也不同。这时学生心理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导线连接不同时,灯泡的亮度也不同。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导电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这时老师又可以将这个问题细分为三个问题:导体的导电能力与长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导体的长度越长导电能力越差还是越好;导电能力跟导体的横截面之间的关系呢?是横截面积越大导电能力越好,还是横截面积越小导电能力越好;以及他跟材料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尺寸相同的铜和铁的导体,哪个的电阻更大呢?同时将问题细化,让学生在再一次的实验中来总结和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教学策略的实施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现代,作为初中科学课程的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该将已知和未知、教书和育人、学生为主体和老师为主导等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科学、开放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中主动参与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的积极性,它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学生从感情上愿意参与,也就是学生积极参与,积极的情绪对于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参与的有效性,它是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来考虑的,有效参与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思维的参与,思维参与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因此有效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例如,在讲述《地球自转》这一课时的时候,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常识,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个知识,引出不同经度时刻不同的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倒时差”现象进行论证,从学生已知的常识出发,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又如,在讲述《人类发展和环境问题》这一课时的时候,我将学生分成三种人来进行讨论,即环保局局长、市长和普通的市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讨论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它的危害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的快,同时也印象深刻,学生在参与中表现出很高的情绪,同时学生在参与中也开动自己脑筋,将自己当成局长、市长或市民,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总之,提高初中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从各个方面进行提高,从而更好的提高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苗,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教育法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6期
[2]张建利,浅议构建初中科学有效课堂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3]赵成艺,卢伟,科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