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重组,让原始性统领问题张力十足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提出的问题非常鲜明,也极具开放性,但学生的感知与理解则很肤浅,不仅没有情感可言,更没有任何思维的递进。教师就可以在原始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及时了解他们展现出来的思考力,迅速提取加工性问题的线索,进行及时追问,让原始性问题张力十足。
   [关键词] 加工重组;原始统领;张力十足;生成资源

【案例一】


  师:作者在“有声有色的梦境”中,可能会聆听到什么声音呢?可能会看到怎样的情境呢?
  生:可能会听到剪纸的声音和姥姥爽朗的笑声。
  生:我想到姥姥与作者玩耍的场景。
  生:看到了姥姥在剪纸的样子。
  师:想得非常好!还有吗?
  生:我看到姥姥在村口等待我回来的情景。
  师:是啊!你还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教师提出的问题非常鲜明,也极具开放性,但学生的感知与理解则比较肤浅,不仅没有情感可言,更没有任何思维的递进。这种平面化、相同层面的思维,使思维提升成为一种奢望。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始终抱着原始性问题,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加工与重组,借助生成资源激发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思考。
  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在原始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及时了解他们展现出来的思考力,迅速提取加工性问题的线索,进行追问,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构建更高质量的回答质地。

【案例二】


  师:作者在“有声有色的梦境”中,可能会聆听到什么声音呢?可能会看到怎样的情境呢?
  生:可能会听到剪纸的声音和姥姥爽朗的笑声。
  师:想象并描述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生:剪纸的声音刷刷刷,那笑声是嘻嘻哈哈的。
  师:根据这种声音,你能想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姥姥专心致志地给作者剪纸,还看到姥姥热心地帮助邻居们。
  师:在写这篇文章时,姥姥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作者,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只能在梦中、在心中思念——
  生:他思念着疼自己、爱自己的姥姥;
  生: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和姥姥留下的剪纸,怀念家乡的一切……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课文的哪些细节让你有了这样的联想?
  ……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并没有将问题始终停留在“可能会聆听到什么声音呢?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场景呢?”这些统领性问题,而是对问题进行了巧妙的转化,将原本停留在同一个维度上的问题,演变成为一种更加纵向的问题,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协同发展,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品位。
  由于语文课程有着鲜明的人文性元素,其价值判断并没有明确的二元论标准,所有问题都不应该指向一个具体而硬性的标准,学生也不可能在一次的认知过程中就达成完美而深刻的理解,教师需要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学生回答形成的资源进行补充与加工,将原生性问题转化为加工性问题。
  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深化认知,解释问题,细化思维。当学生尝试解答原始性问题而答案又不够清晰、精准时,教师就需要在不违背原始性问题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运用精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第二则案例中“想象并描述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就属于解释性问题,学生在开始所想到的“剪纸的声音和姥姥爽朗的笑声”,只是一种标签性的符号,教师的加工可以使問题更具代表性,在重新加工、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内在思维的发展。
  第二,强化体验,支撑问题,验证思维。有的学生思维相对跳跃,所给出的答案貌似与原始性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的的确确蕴藏着自己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运用支撑性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有了这样的联想?”就是典型的支撑性问题,让学生从沉浸在文本语境中的角色,到跳出文本,转化为理性的阅读者,为自己生成的信息寻求最有力的证据,使思维的视角更加契合文本的主题。
  第三,紧扣中心,转变维度,发散思维。相同的问题,但提问的方式不同,对于孩子的刺激也是完全不同的。当学生在现有维度中进行拓展练习后,为了激发更多的认知体验,教师就需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提问。比如,“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他只能在梦中、在心中思念什么呢”这一问题,其实本质方向与原始性问题“可能会聆听到什么声音呢?可能会看到怎样的情境呢”是一脉相承的,但通过变换外衣,使学生的思维维度发生变化,从而生发出更多样、更发散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杨玉琼.追问,激起课堂的浪花——把握追问的时机与技巧[J].教育科学论坛,2012(8).
  [2]尹春霞.追问——促进有效文本对话[J].小学教学参考,2011(28).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结合医学院医学微生物教研室进行的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尝试,探讨医学院校基础课开展医学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并对医学留学生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变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在教学中始终如一的贯彻创
对于中国的毕业生来说,随着“海归”的风光不再,出国留学已经越来越趋于理性。据统计,2006年有意出国留学的比率与2003年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在创业方面,大学生、职校生们更是越来越谨慎,近几年的创业热情也是逐年下降。随着入世政策的深入实施推动,地球村上的国际交流频繁“提速”,现在,中国的毕业生又多了一个走向成功的广阔天地——出国就业。    出国就业成本低    出国留学是通向成功的道路之一,曾风
语文课堂中加入游戏形式、浸润游戏精神就是要把握语文知识体验化、信息资源生活化、语用训练情境化、深奥问题趣味化的整体性原则,在增强情境度、体验度的基础上,促进游戏与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主动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其中,关于对美声歌唱早期的声乐教育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相关学者针对美声歌唱早期的声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工作。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声歌唱的含义及早期的美学原则,并深入研究了美声歌唱训练体系的初步形成,最后相应的提出了美声歌唱的“黄金时代”及阉人歌手的声乐训练,旨在
[摘要]现阶段核能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核电站的发展,对核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核专业的特殊性和从事工作的艰苦性、危险性,社会对核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确定高层次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明确核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通过制订新的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核专业人才。 
【摘要】河北梆子是我国声腔艺术的一个重要支脉,也是全国很有影响力的剧种。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有许多的音乐创作艺术家和表演艺术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并与时代的审美观相结合,在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前提下吸取了许多新元素,丰富了河北梆子声腔艺术的内容,提高和扩张了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力。  【关键词】河北梆子;净行唱腔;改革与发展  河北梆子剧种在行当的划分上同京剧一样分生,旦,净,末,丑。然而,在净行(花脸)的
【摘要】高职院校音乐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充电,以便跟上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所谓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其实也就是对音乐教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师;综合能力;培养  前言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