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96-02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決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 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 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總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杜亚;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3(12)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96-02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決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 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 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總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杜亚;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