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俐先生炉子上的水烧开了。
他取出自己最喜爱的一套茶具,开始慢条斯理地为自己泡茶。
茶叶还没在水中完全舒展开,电话突然响了。
一声似比一声急促,平俐叹了口气,暂时舍弃他的茶。接电话的时候,平俐先生的语气可不怎么好。
“平俐先生,您好,我需要您的帮助。”听声音是个处在变声期的少年,应该是十二到十六岁左右,口音应该属于本市南边的那个小镇。平俐作为一名享誉全市的私家侦探,已经开始为对方进行侧写。他注意到,这个少年似乎并不像一般求助的委托人那样慌张急促,反而很是沉稳,估计不是什么大事。
可惜,他错了。
“我的事,和智能机器人有关。”
平俐先生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在这个时代,国家严格监管着机器人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低级智能的机器人是唯一获准研制的“机器人”,它们按照程序,替代人类进行繁重高危的工作。至于智商或外貌都无限趋近人类的高级智能机器人,则是机器人制造领域的禁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进行研发。
机器拥有思维和感情?这不仅可笑,还可怕。一旦机器拥有了智慧,就是人类走向灭亡的开端。
从小到大,每个公民都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
智能机器人是违禁品,处理起来确实比较棘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舆论的巨大争议。这种情况下,私家侦探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平俐赶到侦探所门口,第一眼就看到门口站着一个瘦高的少年,怀中抱着一个大箱子。
看到平俐,少年迎了上来。
比自己想象中多了几颗雀斑,平俐暗想。
“平先生。”少年率先打招呼:“我就是刚刚和您通过电话的人,我叫小明。”
“你好,小明。”平俐的目光从小明的脸转移到了他手上那个引人注目的箱子:“这是什么?”
“一台老式发报机。”
注意到平俐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一丝失望,小明笑了:“您不会以为我随身带着一个违禁品到处跑吧?那样只怕您会直接把我移交给警察署。”
“进入正题吧。”平俐把小明带到了自己的车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台发报机,是我一个月前从旧货市场搞到的,我花了五天的时间修好了它。”小明把箱子打开,将里面那台方方正正的机器拿了出来。
“您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
平俐接过发报机,前后左右打量了一圈,又递还给小明:“据说是一种使用无线电波技术来进行通讯的设备,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这是多少年前的玩意了,现在早就没人再使用。
“这和智能机器人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找您的原因。”小明说完,打开了发报机,调节了几个按钮,随后把耳机给平俐戴上了。
嘀嘀嘀嗒嗒——长短不一的声音从耳机里传了出来,带着独特的律动。
电码。
“我修好这台发报机以后,发现不同于多数机子,它只能收到一个频段的信号。连通后,我就听到了这段信息。”小明解释道。
平俐下意识找纸笔记录,没找到。
小明递过来一张纸,上面抄着几行用点和线组成的符号。
平俐听了一会,发报机传出的电码和小明纸上记录得一样。
摘了耳机,平俐盯着那串符号:“既然你已经准确记录了这段信息,应该会翻译吧?”
“我试了,但它使用的不是通用的规则,所以我什么也译不出来。我试着找了几位研究莫尔斯电码的人,可是缺少密钥,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破译。”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众多研究者都无法破译,我更无从知晓它的意思了。”平俐又看了一眼纸上的密码,将它还了回去:“你找错人了。”
“没有找错,他们无法破译不代表您不可以。”少年坚持着,把那张纸又举到平俐眼前:“一开始我以为是和我一样的发烧友。可是我发现,对方每天都会坚持发出这段信息,并且持续好几个小时,到目前为止,从未间断。”
“你觉得这是智能机器人做的?”想起了小明在电话里的话,平俐询问。
小明点头:“我试着发过一些信息,可对方没有任何回应,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这段信号,每天如此,不像是人工操作。”
“普通的机器人也可以完成这样机械化的操作吧。”
“即便是普通机器人,在这个年代使用发报机,不奇怪吗?”
平俐又把耳机戴好,仔细听着电码。
“这个频段上有别人吗?”
“没有,现在怎么可能有人还用这个,对方大概是现在唯一的……人或机器人。”
“能确定对方的位置吗?”
“我试着多点定位过,大体位置在西郊。”
“西郊?”
平俐考虑片刻,发动汽车。
西郊在20世纪就已经被改造成本市最大的林场,普通人很难进入。
平俐以办案为由进入林场,慢慢开着车。副驾上的小明正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发报机的信息,随时给平俐指方向。
“信号清晰了不少,应该是往那边。”小明指了指森林的深处,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在阳光下挺拔而立。
车无法继续前行。
两人只好徒步,抱着发报机在植被茂盛的林区穿行,有些艰难,但他们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围栏前。
越过这个围栏,就到了尚未完全开发的荒地,野生的灌木肆意生长,多数己及人高。
“信号更强了,我们得通过围栏。”小明看向平俐。
带着委托人进入可能有危险发生的调查现场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但现在让他独自返回车里也不明智。
平俐只好继续带着小明前行。
谁也没有想到,这里居然有一个小木屋。
林场管理员有统一的宿舍,不可能住在没有开发的荒地。 “你在这里,先不要动。”
平俐走到门口,敲门,没回应。他掏出了枪,试着按下门把手,门竟然就开了。
眼前的场景让他吃惊。
老旧的房间中,摆放着简单的家具。房间中央的桌子上,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老人和一个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此刻就坐在照片旁边,正在操作一台发报机,它的脚边堆放着好几枚老旧的电池。
它似乎没有注意到有人闯了进来,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它身上的材料已经失去光泽,一些部位甚至破破烂烂的,颈后明显被打开过,露出了一半电路板和两根电线。它每发出一个信号,关节处就会发出吱吱的声音。
平俐注意到它胸口的电源指示灯下方有一个小小的编号:68。
小明这时候也跟了进来:“这就是发电报的机器人。”
机器人这才将头转向了他们,它冲着平俐和小明点点头,似乎在和他们打招呼。接着它拿起了那张照片,仔细地端详那张照片。拟人机器人可以做出简单的面部表情,平俐看出,它此刻是在微笑。
突然,它的电源指示灯熄灭了,机器人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平俐拿起照片,虽然被精美的相框保护着,但是颜色已然泛黄。
照片上的老人和机器人相互依偎,笑得欢心。
右下角显示着这张照片的时间,大概是五十多年前。
68……智能机器人……五十多年前。
“重生计划?”这个词仿佛是由最锋利的针尖推动,瞬间扎进了平俐的脑中。
“什么?”
平俐看着小明,不知道该怎么叙述。
重生计划,和智能机器人一样,现在是不该被提及的。况且,说出来很多人也不一定会相信。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智能机器人这个违禁物品,在上个世纪,曾在这个国家大放异彩,它们的身影一度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人们排忧解难,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
那时候,数不清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政府主导、国家多个科研院所合作而成的国家人工智能署就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七十多年前,他们尝试在机器人的思维中植入人类的感情,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终于研发出了在情感上非常接近于人类的机器人,并且,可以个性化编码不同的性格。
在通过了初期测验后,一批这样的机器人被制造了出来。他们的性格是按照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们设计的,目的是将这批机器人派送给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寡家庭,作为政府对他们的补偿。
这个计划就叫作“重生计划”,代号〇六八,因为当时一共有68个家庭参与了这个计划。
被派出的68名智能机器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每个家庭中,担任起父亲、丈夫和儿子的角色,陪伴每个家庭的成员,直到死亡,任务才算结束。
重生计划在当时广获赞誉,人类一度将之视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可谁也没想到,这竟然也是智能机器人最后的辉煌。
正当人们积极朝着这个方向扩展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的时候,一波又一波突如其来的电脑病毒入侵了各地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大范围的系统瘫痪、恶意篡改造成了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频发不良事件,智能机器人被不法分子利用,站在正义和秩序的对立面,成为恶魔最有利的帮凶。
一时间,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停止智能机器人的研究。终于,在几次议案通过后,所有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全部被叫停,其中也包括重生计划。渐渐地,再也没有任何智能机器人存在于世,这段往事也就不可能再被提及。
如果不是平俐对智能机器人领域深感兴趣,有过大量研究的话,他也不会知道,历史上,智能机器人竟然曾与人类那么贴近过,而现在,证据就在他眼前。
平俐先生看着地上的小机器人,轻叹:“谁能想到,最后一个智能机器人并不是那时候消失的,是刚才。”
“它也可以不消失的。”小明低头说出这句意有所指的话,不知在想些什么。
平俐把老人的照片用手机扫描下来,举着手机出了木屋。
“您准备怎么办?”小明不久也从木屋走出。
平俐没回答,低头查看屏幕上老人的资料。
在战争中失去了孙子,一度患上了抑郁症。重生计划的机器人出现后他的病情大幅好转,可在国家叫停所有智能机器人计划后,老人的病复发并伴随心脏病,最终因为心梗发作没有及时送医而去世。
“我准备维持原样。”
平俐把木屋的门关好,带着小明离开了。
回市区的路上,平俐给在警察署的好友打了一个电话。
“你要报警?”小明急了,试图拦他。
平俐躲开了小明的手,对着电话那头开口:“孙队长,麻烦帮我调一份档案。”
小明这才放心。
从档案里,他们得知,当初〇六八计划的机器人在召回时,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因为那批机器人有了自我认知和感情,它们已经成为各自家庭中不可缺失的一员,况且最初它们的任务设定,是直到家人死亡,才可以回到研究室。最后为了终止它们的任务,不得不出动警方。
然而在〇六八计划的机器人全部被抓捕回来、准备报废的时候,警方清点后却发现只有67个,一个机器人不知道何时逃了出去。为了避免被追捕,它甚至销毁了身上的定位系统。这件事后来被压下,只有极少数参与了〇六八计划的科学家和负责抓捕的警察知道。
“那68号机器人入住的家庭呢?”平俐问。
“它的任务是陪伴一位独居的老人。据说当时警方试图通过那位老人来寻找失踪的68号,可惜老人在它被抓走后不久不幸离世,这条线索断了。”
老人去世的原因是送医不及时,如果机器人没被抓走,老人也许就没事。平俐挂掉电话的时候心情复杂。
“你可以搞到68号用的那种老古董电池吗?”平俐问小明。
“可以试试。”
平俐将车掉了个头,又驶向林区。 “您要把它交给警方?”
“把它交给你,你帮它复原。”
再次来到木屋,小明把68号连同它身边的电池都收集起来,将它抱上了车。
车飞奔向市区,小明这次坐在后排,鼓捣着机器人身上的零部件,不时瞅一眼平俐。终于,他忍不住发问:“为什么救它?”
“我想知道电报的内容。”
“那您为什么把它交给我?”
“你可以照顾好它。”
“您这么相信我的能力?”小明笑了笑。
平俐这次没有回答,他平稳地开着车,车窗外的夕阳无限美丽。
“小明。”良久,平俐通过后车镜和他对视:“即使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存在缺陷,很可能把原本的朋友变成敌人,但这不是机器人的过错。”
小明没说话。
“人类和智能机器人,其实可以友好相处。”平俐收回目光,专心开车。
小明看向窗外,他脸上的小雀斑在夕阳的照射下,格外明显。
回到市区,小明要求在一条无人的街道下车,他把那台发报机送给了平俐。
“谢谢您,平俐先生。”
“我并没有帮你破解电码,谢什么?”平俐的目光在小明和被装进盒子里的机器人之间游移。
小明笑了:“谢谢您没有报警,看来我当初选择您是对的。”
“因为没有值得我报警的事情,我希望以后也没有。再会。”
街灯下,汽车离去,留下了一高一低两个黑影。
平俐看着前方没有多少行人的道路,思绪飘到了今天下午查找的资料上。在查看老人的信息前,他还翻阅了另一份资料。
几十年前被媒体大肆报道称赞的智能机器人研发成果中,除了〇六八计划外,还有一个项目也颇令人瞩目,那就是高仿真的拟人机器人。他们的外观与人类无异,人工皮肤的仿真程度甚至精细到连雀斑都可以栩栩如生。当时一批这样的高仿真机器人被送到了很多家庭中,陪伴独生家庭的小孩成长。
这批机器人的外形被设计成十几岁的少年模样,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小明。
回到家里,平俐先生发现自己白天煮的茶还没有凉透。
一边啜了口凉茶,一边瞧着那台发报机,无意间发现它底部残存着一家医院的名字,怪不得只能收到固定的频段,大概是用来接收医疗求助的专线。
几乎是同一时间,平俐先生收到了一封匿名电子邮件。
小明抄下的那串电码下方多了几行字。
呼叫救护车
爷爷需要救助
请尽快赶来
我不希望我的任务结束
责任编辑:马小盐
他取出自己最喜爱的一套茶具,开始慢条斯理地为自己泡茶。
茶叶还没在水中完全舒展开,电话突然响了。
一声似比一声急促,平俐叹了口气,暂时舍弃他的茶。接电话的时候,平俐先生的语气可不怎么好。
“平俐先生,您好,我需要您的帮助。”听声音是个处在变声期的少年,应该是十二到十六岁左右,口音应该属于本市南边的那个小镇。平俐作为一名享誉全市的私家侦探,已经开始为对方进行侧写。他注意到,这个少年似乎并不像一般求助的委托人那样慌张急促,反而很是沉稳,估计不是什么大事。
可惜,他错了。
“我的事,和智能机器人有关。”
平俐先生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在这个时代,国家严格监管着机器人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低级智能的机器人是唯一获准研制的“机器人”,它们按照程序,替代人类进行繁重高危的工作。至于智商或外貌都无限趋近人类的高级智能机器人,则是机器人制造领域的禁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进行研发。
机器拥有思维和感情?这不仅可笑,还可怕。一旦机器拥有了智慧,就是人类走向灭亡的开端。
从小到大,每个公民都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
智能机器人是违禁品,处理起来确实比较棘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舆论的巨大争议。这种情况下,私家侦探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平俐赶到侦探所门口,第一眼就看到门口站着一个瘦高的少年,怀中抱着一个大箱子。
看到平俐,少年迎了上来。
比自己想象中多了几颗雀斑,平俐暗想。
“平先生。”少年率先打招呼:“我就是刚刚和您通过电话的人,我叫小明。”
“你好,小明。”平俐的目光从小明的脸转移到了他手上那个引人注目的箱子:“这是什么?”
“一台老式发报机。”
注意到平俐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一丝失望,小明笑了:“您不会以为我随身带着一个违禁品到处跑吧?那样只怕您会直接把我移交给警察署。”
“进入正题吧。”平俐把小明带到了自己的车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台发报机,是我一个月前从旧货市场搞到的,我花了五天的时间修好了它。”小明把箱子打开,将里面那台方方正正的机器拿了出来。
“您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
平俐接过发报机,前后左右打量了一圈,又递还给小明:“据说是一种使用无线电波技术来进行通讯的设备,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这是多少年前的玩意了,现在早就没人再使用。
“这和智能机器人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找您的原因。”小明说完,打开了发报机,调节了几个按钮,随后把耳机给平俐戴上了。
嘀嘀嘀嗒嗒——长短不一的声音从耳机里传了出来,带着独特的律动。
电码。
“我修好这台发报机以后,发现不同于多数机子,它只能收到一个频段的信号。连通后,我就听到了这段信息。”小明解释道。
平俐下意识找纸笔记录,没找到。
小明递过来一张纸,上面抄着几行用点和线组成的符号。
平俐听了一会,发报机传出的电码和小明纸上记录得一样。
摘了耳机,平俐盯着那串符号:“既然你已经准确记录了这段信息,应该会翻译吧?”
“我试了,但它使用的不是通用的规则,所以我什么也译不出来。我试着找了几位研究莫尔斯电码的人,可是缺少密钥,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破译。”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众多研究者都无法破译,我更无从知晓它的意思了。”平俐又看了一眼纸上的密码,将它还了回去:“你找错人了。”
“没有找错,他们无法破译不代表您不可以。”少年坚持着,把那张纸又举到平俐眼前:“一开始我以为是和我一样的发烧友。可是我发现,对方每天都会坚持发出这段信息,并且持续好几个小时,到目前为止,从未间断。”
“你觉得这是智能机器人做的?”想起了小明在电话里的话,平俐询问。
小明点头:“我试着发过一些信息,可对方没有任何回应,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这段信号,每天如此,不像是人工操作。”
“普通的机器人也可以完成这样机械化的操作吧。”
“即便是普通机器人,在这个年代使用发报机,不奇怪吗?”
平俐又把耳机戴好,仔细听着电码。
“这个频段上有别人吗?”
“没有,现在怎么可能有人还用这个,对方大概是现在唯一的……人或机器人。”
“能确定对方的位置吗?”
“我试着多点定位过,大体位置在西郊。”
“西郊?”
平俐考虑片刻,发动汽车。
西郊在20世纪就已经被改造成本市最大的林场,普通人很难进入。
平俐以办案为由进入林场,慢慢开着车。副驾上的小明正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发报机的信息,随时给平俐指方向。
“信号清晰了不少,应该是往那边。”小明指了指森林的深处,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在阳光下挺拔而立。
车无法继续前行。
两人只好徒步,抱着发报机在植被茂盛的林区穿行,有些艰难,但他们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围栏前。
越过这个围栏,就到了尚未完全开发的荒地,野生的灌木肆意生长,多数己及人高。
“信号更强了,我们得通过围栏。”小明看向平俐。
带着委托人进入可能有危险发生的调查现场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但现在让他独自返回车里也不明智。
平俐只好继续带着小明前行。
谁也没有想到,这里居然有一个小木屋。
林场管理员有统一的宿舍,不可能住在没有开发的荒地。 “你在这里,先不要动。”
平俐走到门口,敲门,没回应。他掏出了枪,试着按下门把手,门竟然就开了。
眼前的场景让他吃惊。
老旧的房间中,摆放着简单的家具。房间中央的桌子上,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老人和一个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此刻就坐在照片旁边,正在操作一台发报机,它的脚边堆放着好几枚老旧的电池。
它似乎没有注意到有人闯了进来,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它身上的材料已经失去光泽,一些部位甚至破破烂烂的,颈后明显被打开过,露出了一半电路板和两根电线。它每发出一个信号,关节处就会发出吱吱的声音。
平俐注意到它胸口的电源指示灯下方有一个小小的编号:68。
小明这时候也跟了进来:“这就是发电报的机器人。”
机器人这才将头转向了他们,它冲着平俐和小明点点头,似乎在和他们打招呼。接着它拿起了那张照片,仔细地端详那张照片。拟人机器人可以做出简单的面部表情,平俐看出,它此刻是在微笑。
突然,它的电源指示灯熄灭了,机器人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平俐拿起照片,虽然被精美的相框保护着,但是颜色已然泛黄。
照片上的老人和机器人相互依偎,笑得欢心。
右下角显示着这张照片的时间,大概是五十多年前。
68……智能机器人……五十多年前。
“重生计划?”这个词仿佛是由最锋利的针尖推动,瞬间扎进了平俐的脑中。
“什么?”
平俐看着小明,不知道该怎么叙述。
重生计划,和智能机器人一样,现在是不该被提及的。况且,说出来很多人也不一定会相信。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智能机器人这个违禁物品,在上个世纪,曾在这个国家大放异彩,它们的身影一度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人们排忧解难,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
那时候,数不清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政府主导、国家多个科研院所合作而成的国家人工智能署就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七十多年前,他们尝试在机器人的思维中植入人类的感情,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终于研发出了在情感上非常接近于人类的机器人,并且,可以个性化编码不同的性格。
在通过了初期测验后,一批这样的机器人被制造了出来。他们的性格是按照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们设计的,目的是将这批机器人派送给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寡家庭,作为政府对他们的补偿。
这个计划就叫作“重生计划”,代号〇六八,因为当时一共有68个家庭参与了这个计划。
被派出的68名智能机器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每个家庭中,担任起父亲、丈夫和儿子的角色,陪伴每个家庭的成员,直到死亡,任务才算结束。
重生计划在当时广获赞誉,人类一度将之视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可谁也没想到,这竟然也是智能机器人最后的辉煌。
正当人们积极朝着这个方向扩展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的时候,一波又一波突如其来的电脑病毒入侵了各地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大范围的系统瘫痪、恶意篡改造成了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频发不良事件,智能机器人被不法分子利用,站在正义和秩序的对立面,成为恶魔最有利的帮凶。
一时间,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停止智能机器人的研究。终于,在几次议案通过后,所有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全部被叫停,其中也包括重生计划。渐渐地,再也没有任何智能机器人存在于世,这段往事也就不可能再被提及。
如果不是平俐对智能机器人领域深感兴趣,有过大量研究的话,他也不会知道,历史上,智能机器人竟然曾与人类那么贴近过,而现在,证据就在他眼前。
平俐先生看着地上的小机器人,轻叹:“谁能想到,最后一个智能机器人并不是那时候消失的,是刚才。”
“它也可以不消失的。”小明低头说出这句意有所指的话,不知在想些什么。
平俐把老人的照片用手机扫描下来,举着手机出了木屋。
“您准备怎么办?”小明不久也从木屋走出。
平俐没回答,低头查看屏幕上老人的资料。
在战争中失去了孙子,一度患上了抑郁症。重生计划的机器人出现后他的病情大幅好转,可在国家叫停所有智能机器人计划后,老人的病复发并伴随心脏病,最终因为心梗发作没有及时送医而去世。
“我准备维持原样。”
平俐把木屋的门关好,带着小明离开了。
回市区的路上,平俐给在警察署的好友打了一个电话。
“你要报警?”小明急了,试图拦他。
平俐躲开了小明的手,对着电话那头开口:“孙队长,麻烦帮我调一份档案。”
小明这才放心。
从档案里,他们得知,当初〇六八计划的机器人在召回时,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因为那批机器人有了自我认知和感情,它们已经成为各自家庭中不可缺失的一员,况且最初它们的任务设定,是直到家人死亡,才可以回到研究室。最后为了终止它们的任务,不得不出动警方。
然而在〇六八计划的机器人全部被抓捕回来、准备报废的时候,警方清点后却发现只有67个,一个机器人不知道何时逃了出去。为了避免被追捕,它甚至销毁了身上的定位系统。这件事后来被压下,只有极少数参与了〇六八计划的科学家和负责抓捕的警察知道。
“那68号机器人入住的家庭呢?”平俐问。
“它的任务是陪伴一位独居的老人。据说当时警方试图通过那位老人来寻找失踪的68号,可惜老人在它被抓走后不久不幸离世,这条线索断了。”
老人去世的原因是送医不及时,如果机器人没被抓走,老人也许就没事。平俐挂掉电话的时候心情复杂。
“你可以搞到68号用的那种老古董电池吗?”平俐问小明。
“可以试试。”
平俐将车掉了个头,又驶向林区。 “您要把它交给警方?”
“把它交给你,你帮它复原。”
再次来到木屋,小明把68号连同它身边的电池都收集起来,将它抱上了车。
车飞奔向市区,小明这次坐在后排,鼓捣着机器人身上的零部件,不时瞅一眼平俐。终于,他忍不住发问:“为什么救它?”
“我想知道电报的内容。”
“那您为什么把它交给我?”
“你可以照顾好它。”
“您这么相信我的能力?”小明笑了笑。
平俐这次没有回答,他平稳地开着车,车窗外的夕阳无限美丽。
“小明。”良久,平俐通过后车镜和他对视:“即使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存在缺陷,很可能把原本的朋友变成敌人,但这不是机器人的过错。”
小明没说话。
“人类和智能机器人,其实可以友好相处。”平俐收回目光,专心开车。
小明看向窗外,他脸上的小雀斑在夕阳的照射下,格外明显。
回到市区,小明要求在一条无人的街道下车,他把那台发报机送给了平俐。
“谢谢您,平俐先生。”
“我并没有帮你破解电码,谢什么?”平俐的目光在小明和被装进盒子里的机器人之间游移。
小明笑了:“谢谢您没有报警,看来我当初选择您是对的。”
“因为没有值得我报警的事情,我希望以后也没有。再会。”
街灯下,汽车离去,留下了一高一低两个黑影。
平俐看着前方没有多少行人的道路,思绪飘到了今天下午查找的资料上。在查看老人的信息前,他还翻阅了另一份资料。
几十年前被媒体大肆报道称赞的智能机器人研发成果中,除了〇六八计划外,还有一个项目也颇令人瞩目,那就是高仿真的拟人机器人。他们的外观与人类无异,人工皮肤的仿真程度甚至精细到连雀斑都可以栩栩如生。当时一批这样的高仿真机器人被送到了很多家庭中,陪伴独生家庭的小孩成长。
这批机器人的外形被设计成十几岁的少年模样,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小明。
回到家里,平俐先生发现自己白天煮的茶还没有凉透。
一边啜了口凉茶,一边瞧着那台发报机,无意间发现它底部残存着一家医院的名字,怪不得只能收到固定的频段,大概是用来接收医疗求助的专线。
几乎是同一时间,平俐先生收到了一封匿名电子邮件。
小明抄下的那串电码下方多了几行字。
呼叫救护车
爷爷需要救助
请尽快赶来
我不希望我的任务结束
责任编辑:马小盐